耿曉燕
中圖分類號:E22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7-335-01
摘要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當前我國國有企業處于改革扣轉型的關鍵時期,群眾路線是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業面對社會日趨多元化和差異化的變化如何做好企業群眾工作,成為適應新時期發展、解決企業群眾工作不和諧問題、維護企業群眾的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本文從新形勢下國有企業群眾工作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性出發,針對當前企業中存在的問題,思考和討論進一步做好國有企業群眾工作的途徑。
關鍵詞 新形勢 國有企業 群眾工作
一、國有企業群眾工作的基本內容和重要意義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變革的力量。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國有企業群眾工作是在企業生產過程中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的宗旨,全面考慮職工切身利益,教育職工、服務職工、組織和動員職工在日常工作中貫徹經營理念,實現國有企業戰略目標的系統工作。國有企業群眾工作具有政治性,是企業黨組織與群眾緊密結合的紐帶;注重黨組織主體和群眾客體的交流溝通和配合;運用群眾工作的客觀規律性實時指導實際工作。
新形勢下國企改革進入新的攻堅階段,產業結構的調整國有企業利益關系更加復雜,各種矛盾層出不窮,對國有企業群眾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建立國有企業群眾工作長效機制,把群眾工作落到實處是強化黨的領導,是密切與群眾之間感情的橋梁,是提升國有企業綜合競爭力的必要保證,是關系到國有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國有企業群眾工作面臨的現實困境
(一)企業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當前國有企業管理理落后,不適應現代企業群眾工作的要求,無法及時發現并解決職工群眾實際需求,缺少群體性事件的預警機制,缺乏對職工群眾中不穩定因素的掌控和有效疏導。職工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不健全缺乏激勵創新機制,不能有效調動企業群眾在生產經營中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國有企業生產經營中缺乏生機和活力,制約了國有企業的發展。
(二)群眾工作能力不足
一方面國有企業職工群眾的價值取向、行為模式和道德觀念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舊有的職工群眾工作的方式和手段已不能滿足新形勢的要求:另一方面國有企業職工利益也發生了極大變化,不同團體的共同利益和個性利益并存,職工更加關注個人自身權益的實現,隨之出現的利益分配問題成為國有企業群眾問題的一個主要部分,群眾工作在面臨具體工作時缺少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工作機制僵化、制度老化,嚴重制約了群眾工作。
(三)國有企業干部群眾意識薄弱
一些國有企業的領導干部對群眾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清,不能擺正干部與群眾的關系,對職工群眾的疾苦不能感同身受,缺乏對職工群眾反映的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切身利益問題的重視;部分干部不重視群眾工作理論學習,對我黨的群眾路線和政策缺乏深入領會,沒有群眾工作經驗,工作方式單一;部分干部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欠缺,導致腐敗問題的出現,極大地損害了國有企業干部的威信。
三、加強改進國有企業群眾工作的途徑
(一)提高群眾意識
國有企業各級領導要重視企業群眾工作,以人為本,充分認識職工群眾是企業發展的基礎,樹立企業群眾工作根本目的是滿足職工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理念,領導干部深入職工群眾接地氣、識民情,尊重職工主體意識,依法保障職工權益,立健全黨員干部聯系群眾機制,健全完善職工民主監督機制,完善群眾工作考評、問責機制,完善企業的勞動保護、社會保障等機制,切實維護職工正當權益,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文化環境、文體娛樂和健康環境,增強企業凝聚力。
(二)提高群眾工作能力
企業群眾工作干部要帶著深厚的感情努力探索群眾工作的有效手段,創新方式方法,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和水平。借助現代化網絡平臺創新與職工群眾交流和互動的方式,利用微信、QQ、微博等形式虛心聽取職工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構建及時、動態的交流橋梁,及時發現和解決事關群眾利益的問題和矛盾;創新交流形式,主動參與到職工的生產生活中去,戒除空洞說教,針對職工群眾最為關心的實際問題,關心困難群眾,利用民主協商手段開展說服教育,建立暢通有效的信息渠道提高調解、疏導、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
(三)完善干部自身作風、能力建設
國有企業群眾工作干部要建立健全群眾工作制度,形成長效機制,群眾工作干部要牢固樹立群眾觀,積極參加理論學習培訓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加強整風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提升專業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建設,錘煉優良作風,樹立典范和威信,通過黨政工作和公開民主評議結果提高國有企業群眾工作的透明度
四、結語
國有企業群眾工作是實現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有企業要堅持我黨群眾路線不動搖,提高群眾意識,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完善干部作風和能力建設,建立和完善國有企業群眾工作長效機制,切實做好國有企業群眾工作,促進國有企業和諧發展、健康發展、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