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貴州省畢節市民族中學
教育部門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推出了新課程標準,要求提高全體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水平,這也是教師對自己應有的要求。分層教學,就是根據學生知識水平和興趣等情況的差異,對學生進行靈活變換教學策略的教學方法。根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內容和特點,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做好以下環節的內容,以求整體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水平。
經過長期的高中教學經驗表明,高中階段的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有較大的差異,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和知識基礎水平有著現實差異,教師需要重視這些差異問題。并且,高中學生其家庭環境的差異,有些家庭因經濟條件的限制沒有計算機設備,甚至有些學生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學生學習經歷的不同,比如小學、初中在不同的學校等,而且不同的學校可能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重視程度也不一樣;造成了學生信息技術知識基礎的差異,以及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接受能力不一樣。
教師可通過多種調查方式了解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水平和學習興趣等情況,可通過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水平測試、詢問學生信息技術的學習經歷、觀察學習興趣等方式,根據調查情況將學生分派到不同的學習層次。如層次分別為A、B、C,A層次是信息技術知識基礎水平較好的學生;B層次的學生是信息技術知識基礎水平一般,略低于A層次的學生,學習的熱情也較為一般;C層次的學生信息技術知識基礎較差,或是少有接觸計算機的經歷,并且缺乏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將學生都分派到不同的層次之后,根據各層次的特點制定合理的教學規劃。
現代社會的發展腳步在不斷加快,信息技術也在迅速發展,其內容在不斷快速更新,教師為了使學生能更好的學習和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則必須關注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和動態。依據新推出的新課程教學標準,熟練掌握教材的知識,把握教材所表達的課程教學理念,然后改善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采用適合各層次學生情況的先進、科學的教學方法。
按照課程的類型、新課標的教學標準等,制定分層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課程規劃,對各層次的學生采用靈活、合理的教學辦法和授課方式,使各層次的學生雖然不在同一腳步學習知識,但最終都能達到同樣的教學成效。
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是一樣的,只是采用了不同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手段。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學生的知識水平、個體優勢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出合理協調教學內容安排的教學規劃。
1)講授方法分層。不同層次的學生信息技術知識接受能力和學習熱情有所不同,知識講授方法也應當分出不同的層次。A層次的學生知識基礎較好,而且學習熱情高,教師只需要進行適當的講解,使學生進行更多的操作練習。對B層次的學生就需要多講解基礎知識,并且進行計算機的操作演示,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信息技術知識。對C層次的學生進行基礎知識講解和計算機操作演示的同時,及時了解學生的疑問和學習心理,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
2)操作實踐分層。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學習不能只是進行理論學習,單純的理論學習較為抽象,結合計算機的實際操作就會變得簡單易懂。對不同層次的學習進行不同難度的上機操作練習和操作任務。并且各層次的同學之間可以進行互相幫助和學習,對信息技術這樣操作性強的課程,同學之間互相學習探討,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最初的分層只是限于當時學生的情況,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不同的,C層次的學生通過努力學習已達到了A層次學生的知識水平,就應當將該學生調到A層次,接受A層次的教學,并進行適當的表揚,鼓勵學生努力學習。進行這樣的動態教學調整,可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和積極性。
高中學生的學習任務較為繁重的,學生需要也期望得到支持和鼓勵,教師的鼓勵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一樣的評價標準,激勵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層次和知識水平。
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是有所差別,所以應當根據學生情況的不同采用不一樣的教學方法。教師應當正確對待和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根據學生信息技術知識水平、學習興趣和理解接受能力的不同,將學生分到不同的組里進行分層教學,采用不同的、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成效。
[1]徐健.分層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J].開心:素質教育,2016(12):14-14.
[2]朱建偉. 對高中信息技術課應用分層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7,4(4):160-161.
[3]黃艷.分析高中信息技術課中分層教學的應用[J].讀與寫:上,下旬,2016,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