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平 鄭向陽 韓青成
摘要 奧美11是由四川同路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自選系676為母本、自選系WMF198為父本組配選育而成的玉米單交種。經過多年、多點試驗、示范,該品種屬中稈、多抗型品種,植株矮健,綜合抗性好,豐產潛力大,適應性廣,2017年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適宜在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區種植。本文闡述了奧美11的選育經過,介紹了其特征特性、產量表現,總結了其栽培技術及制種技術,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玉米雜交種;奧美11;選育經過;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3.03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9-0041-02
選用優良品種是提高玉米種植效益的重要措施[1-3],而遺傳改良是目前我國選育玉米新品種的主要方法[4-6]。玉米新品種奧美11是由四川同路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自選系676為母本、自選系WMF198為父本組配選育而成的玉米單交種。該品種連續幾年在山西省中晚熟區進行的各類試驗示范中均表現出高產、穩產、抗病、抗倒等優點,2017年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晉審玉20180018)。
1 選育過程
1.1 母本676
母本676自交系是以05W29為母本與先玉696雜交,經過南北連續自交7代選育而成。系譜為:母本676:(05W29×先玉696)-1-3-1-4-1-1-2。其選育系譜見圖1。
1.2 父本自交系WMF198
父本自交系WMF198是2000年用K22與18599雜交,南北連續自交6代,于2005年穩定選育而成。世代系譜:父本WMF198:(K22×18599)-3-1-1-2-1-3。其選育系譜見圖2。
1.3 奧美11
玉米新品種奧美11是由四川同路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自選系676為母本、自選系WMF198為父本于2010年組配選育而成的玉米單交種。其選育系譜見圖3。
2 特征特性
2.1 母本676
該自交系在山西省春播全生育期129 d。成株株型緊湊,抗病,抗倒性強。成株總葉數19~20片,株高210 cm,穗位高83 cm;雄穗分枝2~3個,護穎綠色,花藥紅色,花絲桃紅色,雌雄協調;穗長15.3 cm,穗粗4.5 cm,穗軸白色,穗行數為14~16行,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出籽率81%,千粒重302 g。
2.2 父本WMF198
在山西春播全生育期126 d左右,幼苗長勢較強,胚芽鞘紫色。株型半緊湊,全株葉片19~20片,葉色綠色。株高185 cm,穗位高72 cm,雄穗分枝3~5個,護穎綠色,花藥黃色,花粉量大,花絲淺紅色,雌雄花期協調,結實性好;果穗筒型,穗軸紅色,穗長14.8 cm,穗粗4.7 cm,穗行數14~16行,每行粒數25.8粒,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千粒重294 g。
2.3 奧美11
2.3.1 生育期。奧美11在山西省中晚熟區種植,從出苗至成熟需要130 d左右,較對照先玉335晚3 d。需要≥10 ℃積溫2 830 ℃。
2.3.2 特征特性。幼苗第1葉葉鞘紫色,葉尖端圓到匙形,葉緣淺紫色。株形半緊湊,總葉片數20片,株高298 cm,穗位高122 cm,花絲紅色,穎殼淺紫色,花藥淺紫色。穗長20.1 cm,穗軸紅色,果穗筒型,行粒數36粒,穗行數16~18行,百粒重37.8 g,籽粒橙黃色、半馬齒型,出籽率88.0%。
2.3.3 抗逆性。2015年、2016年山西農業大學抗病接種鑒定結果:中抗大斑病,中抗絲黑穗病,抗穗腐病,抗莖腐病,感矮花葉病。
2.3.4 品質。201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粗淀粉76.31%,粗脂肪3.25%,粗蛋白9.24%,容重795 g/L。
2.3.5 種植區域。適宜在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區種植。
3 產量表現
3.1 區域試驗
2015年和2016年參加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區區域性試驗,2015年產量為13 861.5 kg/hm2,較對照先玉335增產4.5%;2016年產量為13 465.5 kg/hm2,較對照先玉335增產6.6%;2年平均產量13 663.5 kg/hm2,較對照先玉335增產5.5%。
3.2 生產試驗
2017年參加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區生產試驗,平均產量為12 402 kg/hm2,較對照先玉335增產5.4%。
4 栽培技術
該品種適宜的播期為4月中下旬(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2 ℃);留苗密度為6.6萬株/hm2左右。根據調查,奧美11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塊種植可以充分發揮其豐產潛力。施肥應該遵循“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早施苗肥,重施拔節肥,猛施攻苞肥,補施粒肥”的原則。底肥可施過磷酸鈣復合肥600~750 kg/hm2;9~10葉時施拔節肥,可追施尿素150~225 kg/hm2。要適時進行深中耕除草或適時噴灑適合的除草劑防除雜草。
5 制種技術
在4月底至5月初播種,母本較父本早播2~3 d。父、母本行比為6∶1。母本種植密度為9.0萬~9.5萬株/hm2。
分3次進行去雜去劣:第1次在四至五葉期進行,根據父母本特征,拔除可疑苗、病苗和異形苗;第2次在抽雄前,去除可疑株、異形株、高大雜株及分蘗;第3次在收獲前徹底淘汰雜劣株,在收獲后去除雜劣果穗[7]。
采用摸苞去雄法,帶1葉1心去除母本雄穗,必須在母本雄穗抽出時徹底去除,并將去除的母本雄穗帶出制種田埋掉,以防自交[8]。
6 參考文獻
[1] 陸蘭姣,王治紅,韋超,等.淺析玉米自交系選育途徑[J].廣西農學報,2016(1):43-45.
[2] 時俊光,徐幫志.遼寧省玉米自交系選育目標的探討[J].玉米科學,2009,17(6):12-14.
[3] 丁蘭英.淺談玉米育種中自交系選育[J].農業科技通訊,2010(12):115-117.
[4] 鄭向陽,栗建枝,吳枝根,等.玉米自交系JTR411創造與應用[J].種子,2011,30(6):102-104.
[5] 金黎明,李有明,馬現斌,等.玉米自交系選育方法[J].中國種業,2010(10):19-21.
[6] 鄭向陽,栗建枝,吳枝根,等.玉米新品種金泰99的選育技術[J].陜西農業科學,2009(6):223.
[7] 梁曉杰,董永彬,張飛飛,等.優良玉米雜交種植株性狀雜種優勢及其與親本自交系的相關分析[J].河南農業科學,2013(5):33-37.
[8] 王芝棠.玉米雜交種的性狀表現與親本選配的探討[J].華北農學報,1987,2(4):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