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丙科
摘要 闡述了芍藥的特征特性,并從繁殖技術、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3個方面總結了芍藥栽培技術,以期為提高芍藥栽培技術提供科學參考。
關鍵詞 芍藥;特征特性;繁殖;栽培;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 S682.1+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9-0187-01
芍藥是我國傳統名花,為毛莨科芍藥屬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是重要的露地宿根花卉,品種豐富,適應性強,花期長,觀賞效果佳,可用于布置芍藥專類園、花境、花帶;除地栽外,芍藥還可用于盆栽或用作切花材料。芍藥是重要的藥材,種子含油量約為25%,可供制肥皂和涂料之用,根與葉可用于栲膠。芍藥原產于我國北部,東北、內蒙古和華北山區山坡草地仍有野生。目前,除華南部分地區氣候炎熱不適于芍藥生長外,其余各地均能栽培。
1 特征特性
芍藥根肉質,粗壯,呈紡錘形或長柱形。莖基部圓柱形,上端多棱角。基部葉為單葉,其余為二回三出羽狀復葉,小葉有橢圓形、狹卵形、披針形等。花單生,有長梗,著生于莖頂或近頂端葉腋處,雄蕊多數,花期4~5個月,果熟期8~9個月。芍藥喜光,耐寒,在北方各地可以露地越冬;夏季喜冷涼氣候;喜土層深厚、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壤土,在黏土和沙土上雖然可開花,但是生長不良,在鹽堿地和低洼地不宜栽培[1-2]。
2 繁殖技術
芍藥繁殖常采用播種、分株、根插等方法,其中分株法繁殖簡單易行,應用廣泛。分株法繁殖可以保持母本的優良特性,提早開花,芍藥分株宜在白露至寒露之間進行。分株時,挖肉質根時不能傷根太多,然后順自然紋理用利刀劈開。每叢要有3~5個,分株后,稍陰干,待傷口結成軟疤再以草木灰、硫磺粉涂傷口,阻止細菌侵入,栽植深度以芽稍露出地面為宜,如土壤濕潤,則不必澆水。根據栽培目的合理分株,作花壇栽培或切花栽培時,6~7年分株1次;作藥用栽培時,則3~5年分株1次。種子繁殖不能保持原有品種的優良性狀,多在培育新品種或者培養砧木時用種子繁殖。適時采摘微微裂開蓇葖的果,芍藥種子成熟后要隨采隨播,播種前先催芽,最適宜生根溫度是20 ℃。扦插繁殖宜在開花前約2周進行,以莖的中間部分作插穗,插穗由2節構成,插在溫床內沙層中,適當遮蔭、防雨,注意冬季防凍。另外,芍藥還可在秋季分根時進行根插,即收集健壯的芍藥斷根,切成5~10 cm長小段,插在翻整好、深10~15 cm的溝中,上面覆5~10 cm厚碎土,澆1次透水。
3 栽培管理
3.1 觀賞型芍藥
除了在花后孕芽到芽滿期間不適宜栽植外,其他時期都可以栽植,一般與分株繁殖結合進行。春季雖然可以栽植,但是栽后根系受損,吸收肥水能力比較差,往往導致植株生長發育不良。栽植株行距為70 cm×100 cm(切花栽培的株行距為50 cm×60 cm),穴深、穴口直徑分別為20~25、18 cm,然后將分株的植株展根平放在穴內,當填入細土到1/2時,將根稍向上提,使根與土壤密切結合,上提高度以其芽平地為準。
3.2 藥用型芍藥
先按栽植行距開挖與地面成35°~40°角、深25~28 cm的斜溝,并將斜面的土壓實,在準備好的畦土上按照行距50 cm、株距40 cm的標準進行密植。栽植前深耕地,并充分腐熟堆肥、油粕、廄肥及骨粉等作基肥。栽植時芍藥根帶芽不宜過多,一般2條芍藥根帶1~3個芽,也可用1條芍藥根帶 1個芽,芍藥根按照株距栽植在斜面上。芍藥好肥性強,特別是花蕾顯色后及孕芽時需肥性更強。芍藥主要施肥期有 3次,一是花顯蕾后,綠葉全面展開,花蕾發育旺盛,此時需肥量大;二是花剛開過,花后孕芽,消耗養料很多,需肥性最強;三是霜降后,結合封土施1次冬肥。施肥時,注意氮肥、磷肥、鉀肥配施,特別要注重施用含豐富磷質的有機肥料。
芍藥喜適度濕潤的土壤。要注意干旱時澆水、多雨時及時排水,保持干濕相宜[3]。此外,早春出芽前后結合施肥澆1次透水,11月中下旬(即小雪前后)澆水1次。芍藥開花前除頂蕾外,其下有3~4個側蕾,為使頂蕾花大色艷,應在花蕾顯現后不久摘除側蕾,使養分集中于頂蕾。為防止頂蕾受損,除頂蕾外,可以先留1個側蕾,待頂蕾正常發育時,再將留下的側蕾及時除去。芍藥花桿軟,多數品種開花時容易倒伏,可在花蕾顯色后設立支柱。支柱形式有2種,一種是單桿式,用于扶持花大而桿軟的品種;一種是圈套式,用于一般品種,將松散植株用塑料繩圈圍起來,使花桿互相依附而挺立。適時搭棚架,可以延長花期8~10 d。此外,應該及時中耕除草。
4 病蟲害防治
4.1 病害
芍藥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褐斑病、紅斑病和芍藥銹病,其中芍藥銹病只危害芍藥,受害后葉部呈粉狀斑,導致地上部枯死。病害防治方法:一是發病臨近期,每隔7~10 d噴1次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連噴3~5次,可抑制病害的發生蔓延;二是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500~1 800倍液;三是加強栽培管理,促進植株健壯,提高抗病能力;四是冬、春季清除雜草枯枝落葉,減少病源[4]。
4.2 蟲害
芍藥的蟲害有金龜子、介殼蟲和蚜蟲。金龜子幼蟲為害
芍藥根部,造成傷口,以致根腐病發生,成蟲為害葉片和花;介殼蟲吸食芍藥汁液,使植株衰弱,枝葉變黃;蚜蟲吸食葉片汁液,使葉片卷曲變黃,以致整株枯萎死亡。蟲害防治方法:一是清除雜草病枝落葉;二是利用天敵如七星瓢蟲、食蚜蠅等控制蟲害;三是噴灑80%敵敵畏1 500~2 000倍液,或50%滅蚜松1 000~1 500倍液或40%樂果乳劑1 000~1 500倍液消滅各種蟲害。
5 參考文獻
[1]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系花卉教研組.花卉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0.
[2] 陳俊愉,程緒珂.中國花經[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
[3] 孫曉梅.芍藥容器苗生產技術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4.
[4] 牛立軍.芍藥切花露地及設施生產栽培技術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