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鵬
摘要:在當前的教育改革的大環境之下,培養學生的德育素養引起各界的關注,國民素養的提高與改善,基礎就在小學階段。為此各所小學學校對學生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而班主任制度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各階段學校主要采取的德育教育于管理制度,對于小學生來說,班主任幾乎參與了其整個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為此,在對學生展開德育素養培養工作時,班主任所能發揮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見,若是想要提升小學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必須要借助班主任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來開展德育工作。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措施;實效性;提升
引言:
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幼兒階段不同,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思維活躍且想法較為天真、爛漫,在這一個階段中,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也開始逐漸得到發展。在我國各大、中、小學學校中,德育教學工作模式一直存在,只是在新課改提出之前,學校對學生德育素養方面的培養并沒有放在緊要突出的位置,因此以往的德育教學工作模式是不太符合當前學班主任對學生展開德育教育的需求的。為此,小學班主任若想要切實提高德育工作質量,提升自己學校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其可以采取生活化德育措施,借助生活化德育措施,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借助生活現象為學生創設生活情景等等,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提高學校德育教學的實效性。對此本文對小學德育教學開展的措施進行了分析,分析內容如下所示。
一、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現狀
在兒童的發展初期階段,小學教育是學生生理與心理重要的發育階段,兒童的人生觀、價值觀均是在這一階段開始正式形成的。為此,在小學階段給予學生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當前,德育已經成為各所學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的要求之下,各級段教師也紛紛開展了德育工作。但是,在當前的小學中,對學生所開展的德育教育依舊存在不小的問題。例如當前不少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學時,并不會將德育的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依舊是照本宣科。班主任所開展的德育教學并沒有顧及到學生的心理狀況,而且所開展的一些德育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背離,不同地區學生的生活環境不一樣,所接觸到的社會層面不一樣。當教師所講授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相背離時,學生往往難以接受,由此而感到枯燥,學習的積極性大大下降,教師的德育教學效率自然也就不高。除此之外,教師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模式同樣也很單一,根據小學生的性格特點來看,如果教師所開展的教學內容不生動有趣,是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進而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不高,教師的德育也無法順利開展下去。
二、提升小學德育教學實效性的教學措施
(一)結合生活現象,展開生活德育教學
生活化教學是當前不少小學教師都喜歡采用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實際上所指的是通過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素材或活動來開展教學。為此,當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學時,同樣也可以結合學生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來開展教學。德育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學生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生活現象是可以被教師用來展開德育教學的。例如:我們學校是一個縣城學校,學生中午都是在學校用餐,所以學生也都是在班里吃飯,飯菜是由食堂阿姨送至班級門口,然后由老師負責打飯和維持班級秩序。有一次,在中午吃飯時,老師為每一位同學打好了飯菜,那一天中午學校準備的土豆絲、藕片以及一個海帶湯。黃霞不怎么喜歡吃學校這次準備的午餐,于是將老師打好的飯菜都倒入了垃圾桶中。還有一次,也是在午飯時間,教師將飯菜都打好了之后,大多數同學都安靜的吃著自己的飯菜,但是班上有小剛、陽陽和明明這三位同學在吃飯的時候打鬧,餐盤里的飯菜在打鬧的時候也都灑出來了不少,老師多次勸阻也都沒有用。針對這一現象,班主任在開展德育課時,便以“珍惜糧食,尊重勞動人民的勞作”為主題進行教學。在教學伊始,教師利用多媒體向班上學生播放了一些浪費糧食的相關視頻以及農民在勞作時如何辛苦的相關視頻,讓學生現身體會兩方面的情景,認識到節約糧食的意義所在,從而更加珍視現在的生活,今后節約每一粒糧食。
師:同學們,農民伯伯勞作并不容易,我們應該珍惜每一份糧食,還記得我們在一年級時學習的古詩《憫農》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奔Z食來之不易,可班上還有些同學在吃飯的時候打打鬧鬧,或者因為不喜歡吃就洗漱倒掉。這樣的行為是不正確的,老師希望班上的每一位同學都是珍惜糧食的人。同樣的,不單單是在糧食上,我們在使用其他東西的時候,同樣也要懂得愛護。這就是社會財富的積累過程。
學生在老師的教導之下,之前打鬧的還有將飯菜倒掉的同學都羞愧的低下了頭,同樣的通過利用生活中的現象對學生展開德育教育,學生的接受能力也比較高,一個個也都養成了珍惜糧食的好習慣。
(二)加強家校合作,展開全面德育教學
除開學校以外,對于學生而言家也是自己每天待的時間最長的地方,相對于教師的影響,自己父母的行為同樣也會給自己帶來較大程度的影響。因此在德育上,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都不應該將所有的德育教學都肩負在教師一個人的身上,在家庭生活中家長也是需要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的。例如班上的黃沖同學,其在平常生活中,喜歡將垃圾隨意扔在地上,在班級中永遠都是在黃沖位置上的衛生最不好,針對這件事情,班主任找黃沖說了好幾次了,但黃沖依舊不改。有一次,黃沖在走廊上扔紙巾,正好被班主任看到了,于是班主任叫住了黃沖,讓黃沖將地上的紙巾撿起來扔進垃圾簍里,黃沖不情不愿的撿了起來,一邊撿一邊說:“我在家里也是這樣扔垃圾的,爸爸媽媽都沒有說過我,怎么老師總是說我。”黃沖無意中的一番話讓班主任了解到了實際情況,于是班主任找來了黃沖的父母,將黃沖隨意扔垃圾的事情和他父母進行了溝通,并告知黃沖父母家庭德育的重要性。經過交流之后,黃沖父母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針對黃沖不好的行為習慣,黃沖父母在家里也給予了其相應的德育教育,最終黃沖在教師和家長的雙方教育之下,改掉了自己的壞習慣。
(三)豐富德育活動,加強學生德育體驗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行為習慣教育,順利開展德育工作,學校會運用多種多樣的教育手段。而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有效的結合實踐活動來開展體驗式德育教學,同樣也能提升自己德育工作的效率。例如:2018年5月20日是世界助殘日,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校開展了一次探望孤寡老人的活動。全校所有師生都參加了活動的啟動儀式,考慮到小學生的年紀尚小,為此學校安排三年級的學生組織去當地的孤兒院,并進行了全程攝像。在活動結束后,其他年級的班主任將錄像放給學生看。全校學生都感受到了關愛弱勢群體,呵護身邊人的教育,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其愛心也隨之得到增長,進而教師的德育教育目標也得以實現。
三、結束語
自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政府就一直在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德育便是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小學生作為祖國的花朵,給予其有效的德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開展多樣化德育活動,利用生活現實以及加強家校合作,都能很好的提高學校德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蘇霜. 淺談提高小學德育教育實效性的策略研究[J]. 神州, 2017(21):116-116.
[2] 付蘭英.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德育工作的有效性[J]. 新課程研究(下旬刊), 2017(7):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