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蓉 洪莉莉
[摘要] 目的 分析和探討神經內科護理對腦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復的應用價值。方法 隨機選取該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間收治的90例腦卒中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采取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神經內科護理)和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和分析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實施不同護理方式后,研究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對照組,尿微量蛋白則高于對照組,而康復總有效率研究組患者也要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神經內科護理應用到腦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復護理當中,可以取得很好的康復效果,具有較高推廣價值。
[關鍵詞] 腦卒中糖尿病;神經內科護理;康復護理;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8(b)-0100-02
腦卒中糖尿病作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項疾病,不僅會對患者健康造成影響,還會降低患者生活質量。若是腦卒中糖尿病患者的預后情況較差,還會出現一系列并發癥。因此,需要重視腦卒中糖尿病患者護理干預,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患者快速恢復[1]。在該次研究中,對該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間收治的90例腦卒中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探尋神經內科護理在其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該院收治的90例腦卒中糖尿病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按照患者所采取護理方式的不同,將其劃分為觀察組(神經內科護理)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各45例。觀察組中患者男女比例為25:20,年齡介于43~78歲之間,平均年齡(56.7±3.3)歲,患者糖尿病病程為1~12年,平均病程(7.6±2.6)年。對照組中患者男女比例為28:17,年齡介于45~80歲之間,平均年齡(58.9±3.7)歲,患者糖尿病病程為1~15年,平均病程(8.2±3.5)年。腦卒中類型:腦出血和腦梗死,分布比例為55:35。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所涉及到的內容主要包含了常規血糖監測、定期對患者進行翻身和觀察患者尿管情況等[2]。對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開展神經內科護理,所涉及到的內容包含了基礎護理、心理護理、肢體康復護理和語言功能康復護理。
1.3 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實施不同護理方式以后血糖控制效果和臨床康復效果,其中臨床康復效果主要運用顯效、有效和無效3個指標進行評價:①顯效:患者神經功能得到明顯改善,也基本恢復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②有效:患者神經功能在實施護理以后得到較為明顯的改善,在患者語言能力、肢體能力方面尚未恢復到發病之前;③無效:經過護理后患者臨床癥狀沒有發生任何改變[3]。
1.4 統計方法
該文研究中出現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均運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和處理,針對計量資料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則用百分比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實施護理后血糖指標對比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分別采用神經內科護理和常規護理以后,對兩組患者血糖指標進行觀察,觀察組患者無論是空腹血糖,還是餐后2 h血糖均要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對尿微量蛋白,觀察組患者指標明顯要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康復效果對比
對兩組患者實施不同護理以后,觀察組患者整體康復效果要高于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康復總有效率為93.3%(42/45),對照組患者康復總有效率為71.1%(32/45),對兩組患者所存差異進行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腦卒中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腦中風,也是現代較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導致腦卒中發生的原因有很多,并且這一疾病的發生致殘率和死亡率也比較高,一旦患者發病,也將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對患者生活質量也將造成重大影響。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糖尿病,其中又特別是2型糖尿病發生腦卒中的概率要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并且發病中有超過80%為缺血性腦卒中,其中在急性腦卒中患者中大約有40%的患者伴有高血糖情況,也有超過10%的患者在發病之前就已經確診為糖尿病[4]。由此可見,糖尿病與腦卒中發生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并且往往腦卒中患者也有合并糖代謝紊亂情況,這也是糖尿病患者多容易出現缺血性腦卒中和腦梗死的主要原因。
在對腦卒中糖尿病患者采取康復護理上,臨床上多采用常規性護理,即對患者血糖、血壓等身體指標進行監測、定期對患者進行翻身和觀察患者尿管情況等,然而采取該種護理方式,所取得的康復護理效果不夠理想[5]。為進一步提高臨床護理效果,促進患者快速康復,還需要在此基礎上對患者采取神經內科護理,所涉及到的護理內容主要包含了:①基礎護理:護理人員要定期對患者進行翻身,并在這過程中觀察患者的皮膚是否受壓,也要預防患者久臥出現壓瘡情況。與此同時,也要及時對患者呼吸道存在的異物進行清除,以確保患者呼吸保持通暢。除此之外,護理人員也要密切關注患者導尿管情況,有效避免靜脈血栓情況發生,然后根據患者實際身體情況,在飲食方面進行科學指導,建議患者盡量食用易消化的食物。②心理護理:患者在患有該項疾病時,也會出現害怕、緊張等心理,也擔心自己以后無法恢復到發病前狀態,進而出現焦慮情緒,這時候就需要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疾病、心理情況,多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并仔細向患者闡述和解釋該項疾病治療過程和預后重要性,在有效緩解心理壓力的基礎上,也增強患者恢復信心,提高患者依從性。③肢體康復護理:督促患者近早開展肢體訓練,然而在開展的過程中,依然要結合患者自身恢復的實際情況,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添加訓練強度,以促進患者身體各項機能能夠快速得到恢復。④語言功能恢復:對患者語言功能進行恢復,護理人員可以從患者個人喜好角度出發,通過讀報、觀看電視等方式,引導患者對所講授的內容進行復述,然后再逐漸轉變為發音訓練,直到患者可以進行簡單交流為止,再適當增加詞匯量[6]。
在該次研究中,對觀察組和對照組采取不同護理方式后,對兩組患者護理后血糖指標、康復效果進行觀察和比較,結果也顯示:觀察組患者在采取神經內科護理以后,其無論是空腹血糖,還是餐后2 h血糖都要明顯低于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指標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在實施護理后,患者尿微量蛋白指標要高于對照組患者,對所存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患者實施護理后的康復效果進行對比,觀察組患者的康復有效率為93.3%(42/45),對照組患者康復總有效率為71.1%(32/4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對腦卒中糖尿病患者進行康復護理,為提高康復效果,就需要結合腦卒中糖尿病臨床疾病特點,在對患者采取常規治療的同時,給予患者具有針對性的神經內科護理,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況,還能夠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可以在臨床上進行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仲梅,趙艷,仲娜.腦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康復護理程序[J].中國康復,2004(3):185-186.
[2] 劉楊.缺血性腦卒中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及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2):88-89.
[3] 李小芳.神經內科護理對腦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復的護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8):162-163.
[4] 王菊.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實施康復護理的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6):145-146.
[5] 遲桂花,孫潔,郝偉英.神經內科護理對腦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復的護理配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5):119-120.
[6] 荊慧敏.糖尿病性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的康復護理[C]//中華護理學會.中華護理學會全國首屆糖尿病護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北京:中華護理學會,2003:2.
(收稿日期:2018-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