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煙
[摘要] 目的 探討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間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40例觀察組和40例對照組,觀察組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情況,發生妊高癥、胎膜早破、宮內窘迫、早產、剖宮產和巨大兒的妊娠期并發癥。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前各項血糖水平接近(P>0.05),護理后均有所下降,觀察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P<0.05)。而觀察組患者發生妊高癥、胎膜早破、宮內窘迫、早產、剖宮產和巨大兒的例數分別為1例、2例、1例、3例、14例和2例,這些數據均比對照組患者少,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有著很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針對性護理干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8(b)-0108-02
在婦產科臨床上,妊娠糖尿病患者非常常見,指的是婦女在妊娠以前出現了潛在糖耐量減退,妊娠期間發生糖耐量與糖代謝異常的情況,這與患者的家族遺傳史、孕婦年齡偏大、體型較胖的因素有關,進而引發一系列的孕期臨床問題,嚴重的直接導致新生兒的死亡,因此必須引起臨床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1]。對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必須為其提供有效的護理干預,幫助產婦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才能確保其平安度過妊娠期,保障產婦與新生兒的安全與健康[2]。該研究選擇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間婦產科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的病例,對其臨床護理資料進行比對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該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選出80例,以隨機數字表法的方式將80例患者分為40例觀察組與40例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年齡在22~36歲,平均年齡(29.7±4.3)歲,包括33例初產婦和7例經產婦,文化程度方面有6例初中及以下,13例中專及高中,21例大專及以上,患者孕周在21~32周之間,平均孕周(26.9±3.7)周。對照組產婦年齡為20~37歲,平均為(28.9±4.5)歲,包括32例初產婦和8例經產婦,其中有5例初中及以下學歷,14例中專及高中學歷,其余為大專及以上學歷。產婦的孕周范圍為22~32周,平均為(27.0±3.7)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中的學歷、年齡、孕周等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選產婦均符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婦產科學》中關于妊娠糖尿病孕婦的診斷標準[3],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②患者經診斷有超過兩次的空腹血糖在5.8 mmol/L以上,異常情況下進行50 g葡萄糖負荷試驗,結果顯示1 h血糖值在7.8 mmol/L以上[4];③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配合該研究的開展,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④該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并發癥的產婦;②存在惡性腫瘤的患者;③不配合研究活動的開展,不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
1.3 護理方法
該院為對照組患者提供常規護理,內容包括定期產檢、監測指標、評估病情、根據醫囑給藥等。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方式開展護理工作,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健康宣教。針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首要任務在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自身妊娠疾病的重視與知曉程度,尤其是提高對孕婦孕期中血糖的關注,護理人員要定期為患者及其家屬開展全面深入的糖尿病知識健康宣教,加強溝通,叮囑患者注意飲食習慣與作息習慣。同時還要幫助患者轉變傳統的觀念,在妊娠期間避免過高熱量和過高膽固醇食物的補充,控制好血糖。此外,一些患者由于妊娠長期臥床,也不利于消耗患者的血糖,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深究患病原因,對癥宣教,通過健康教育的方式幫助患者指出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提高對疾病的重視,及時改正,全面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依從性與主動性;②飲食護理干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要堅持科學飲食,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多食用豆制品和奶制品,多吃魚類與蔬菜,禁止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堅持少吃多餐的原則,還可以選擇如木耳、苦瓜、海藻等補充鐵元素,攝入微量元素與纖維素,多吃蒸煮食物,少吃生冷食物;③運動護理干預。護理人員要指導并隨訪監督患者進行必要的有氧運動,如太極拳、孕婦操以及日常散步等,在患者處于臨產期時才要求盡可能臥床,期間產婦也要在護理人員指導下進行一些簡單的四肢屈伸運動,盡可能促進體內血糖的消耗;④心理護理干預。很多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由于對疾病認知不全,擔憂該病影響妊娠結果和母嬰健康,因此休養過程中會出現過多的焦慮負面情緒,使其內分泌紊亂,血糖與血壓進一步失調,反而增加不少風險。因此,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進行深入有效的溝通,有針對性地為患者提供心理疏導,緊密結合患者的情況和遇到的心理問題加強安撫與教育,并為其列舉成功的護理案例,從而提供給患者足夠的信心。此外,護理人員還可以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通過音樂護理、電視節目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⑤預防感染護理。主要針對于產婦分娩以后的巡視工作,護理人員要提前為患者做好預防會陰窗口感染的措施,進行必要的抗感染處理,同時密切觀察患者子宮是否出血等情況,一旦發現異常必須及時告知醫師盡快救治處理[5-6]。
1.4 觀察指標
醫療人員為兩組患者測量護理前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情況,比較改善情況,同時詳細記錄患者出現的妊高癥、胎膜早破、早產、巨大兒、宮內窘迫等并發癥情況。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n(%)]形式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血糖水平情況
兩組患者護理前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水平較為接近(P>0.05),護理后均有所下降,觀察組患者改善更為顯著(P<0.05)。見表1。
2.2 妊娠并發癥情況
觀察組患者妊高癥、宮內窘迫等各項并發癥的發生率均比對照組患者更少(P<0.05)。見表2。
3 討論
妊娠期是婦女必經的生理過程,在胎兒不斷成長的過程中,產婦本身也會出現一些變化,這個過程中產婦內部的器官負荷大大增加,新陳代謝加快,患發糖尿病的幾率也更高。妊娠期糖尿病是產科臨床上常見的疾病,患者長時間高血糖狀態會給其機體帶來較大的損傷,如血管病變加劇、內皮細胞增厚、管腔變窄等,在患者血壓不斷升高的情況下,宮內極易造成缺氧,因此剖宮產、早產的幾率增加[7]。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能夠最大程度避免各種不良情況的發生。針對性護理干預是當前臨床上應用廣泛的護理方法,其緊密結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表現,通過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并發癥護理、運動護理等方式,對患者提供有針對性且及時有效的護理服務,如通過飲食干預滿足患者營養需求,減輕胰島負擔,更好地控制血糖等等[8]。在該研究中,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血糖水平情況比單純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控制更好(P<0.05),而觀察組患者出現各種并發癥及母嬰結局也好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臨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應積極為其提供針對性護理干預,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保障母嬰健康。
[參考文獻]
[1] 林清燕,林巧麗,葉嚇平.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評價[J].糖尿病新世界,2018(3):151-152.
[2] 劉曉霞.研究護理干預在妊娠合并糖尿病肝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9):215-216.
[3] 楊淑妙,李桂寶,鄧秋艷.飲食指導與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評價[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5,2(6):188-189.
[4] 陳麗華.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圍產期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20):171-172.
[5] 王忠紅.妊娠期糖尿病臨床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10):96.
[6] 馬劍芬,陳仕淡.妊娠期糖尿病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J].現代醫藥衛生,2015,11(1):124-125.
[7] 于曼菊.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母嬰結局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2017,10(10):160-161.
[8] 季愛云,徐秀群.妊娠期糖尿病的護理干預[J].江蘇醫藥,2015,41(19):2358-2359.
(收稿日期:2018-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