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科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4)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術對教育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面臨巨大挑戰, 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時代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效途徑,是順應智能環境下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
2018年4月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了在“互聯網+”時代推進教育信息化的目標任務和要求,提出要發揮技術優勢,變革傳統模式,推進新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促進教育信息化從融合應用向創新發展的高階演進,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育全過程,推動改進教學、優化管理、提升績效。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呼喚教師提高信息化素養,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及運用數字資源駕馭課堂的能力,指導學生利用校園網實現課程資源多元化、學習方式趣味化、學習效果高效化[1]。
當前,民航運輸行業發展迅速,很多高職院校主動適應行業企業需求,開設了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安檢實務”是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課程既有相當的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專業實踐性。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教學資源條件和實訓條件的制約、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的限制,課堂授課仍以教師的PPT講授為主,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教學流于形式,課堂教學效果難以到達理想狀態。基于信息化教育教學理念,以“安檢實務”課程中“人身檢查的實施” 為信息化課堂設計單元,通過分析課程特點與學情特點,采用形式多樣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過程,設計理實一體的信息化教學課堂,幫助學生掌握機場旅客人身檢查的基本知識和專業技能,提高學生的空防安全意識和安檢服務素養。
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的學生需要在畢業前取得初級(五級)民航安全檢查員職業資格,“安檢實務”課程標準依據民航安全檢查員的國家職業標準來制定,課程目標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職業素養目標。知識目標為要求學生掌握民航安檢工作的職業道德規范、職業服務禮儀、典型工作崗位的方法流程、安檢設備操作與勞動保護。技能目標為要求學生掌握證件檢查、人身檢查、開箱包檢查操作技能。職業素養目標為提高學生的空防安全意識和民航服務意識。本課程共安排64課時,課程性質為理實一體課程,授課學期為大二第一學期。授課地點安排在民航安全技術檢查綜合實訓室,實訓室以民航機場旅客安檢通道為依據設置,配置有安全門、金屬探測器、X光機等基本的實訓設備,教學演示區和實訓區融為一體,為理實一體的信息化課堂教學提供了場地支撐。
“安檢實務”課程的授課對象是高職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大二第一學期的學生,通過第一學年《管理學基礎》“民航基礎”“民航法規與實務”等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民航安檢領域的一些基本知識理論,對專業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在信息化學習能力方面,學生基本都具備一定的新媒體操作能力,能比較熟練地操作電腦、移動電子設備,運用各種網絡工具進行學習資料的搜集、學習信息的交流,并且能夠進行自我學習。在學習風格方面,學生自主意識較強,都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和性格,思維十分活躍,學習熱情較高,喜歡動手實踐、團隊合作,對基于移動新媒體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和技術充滿好奇和期待,希望課堂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多樣、信息技術手段更加先進便捷。但在學習過程中也存在明顯的問題:相當一部分高職學生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相對不高,雖然能熟悉使用各種新媒體網絡工具,但自我約束能力不高,容易沉迷于網絡娛樂游戲;專業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對專業的認識尚淺,對未來的職業走向比較迷茫。只有將傳統的教學手段方法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機結合,科學合理設置信息化課堂教學內容和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
本次課堂教學內容選取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十三五”全國高等院校民航服務專業規劃教材《民航安全檢查技術》中的“人身檢查的實施”模塊,信息化課堂教學設計的目標為:熟悉機場旅客人身檢查的主要設備—通過式金屬安全門和手持式金屬探測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機場旅客人身檢查操作的技能;提高民航安檢服務素養。
播放中央電視臺“新聞1+1”欄目報道“7.26深航客機人為縱火事件”,2015年7月26日凌晨,深圳航空公司臺州至廣州的ZH9648航班發生一起機上縱火事件,一名男性旅客在客艙兩次點火并揮刀威脅乘客,機組人員和旅客協同配合制服了該名男子,飛機安全著陸,事發后,中國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做出行政處罰決定,臺州機場因安全風險隱患被強制停運,相關責任人員被免職。向學生提問:通過觀看的視頻片段,事件發生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該事件的發生對民航安檢工作人員有何警示?節目還原了人為縱火事件發生的經過,視頻中乘客拍攝的影像資料驚心動魄,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教師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綜合運用文字、視頻、圖片、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興趣,使講授的過程生動、直觀[2]。通過學生的回答,大家認為空防安全風險無時不在,民航機場安檢工作與旅客生命財產緊密相連,安全責任重于泰山;事件的發生暴露出機場安全檢查存在重大漏洞;安檢工作人員必須把確保空防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愛崗敬業,忠于職守,提高業務技能。由此導入本次課堂教學的主題—人身檢查的實施。
授課地點位于安檢實訓室,實訓區設置有兩條模擬旅客安檢通道。通過以前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民航旅客安檢通道的典型崗位設置,教師帶領學生到實訓區的旅客安檢通道去認識通過式金屬安全探測門,向學生詳細講解金屬安全門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性能。選擇兩名學生扮演乘機旅客,身上攜帶手機、錢包、鑰匙等常見的生活物品,在不掏出口袋中物品的情況下通過金屬安全門,其余學生認真觀察安全門的視覺警報顯示,判斷過檢旅客隨身攜帶物品的性質和大體位置。通過角色扮演和觀察設備,學生總結出安全門是利用其對金屬物體敏感并能產生報警的特性,探測通過安全門的每一位旅客是否隨身攜帶槍支、彈藥、管制刀具以及其他含有金屬的危險物品,主要檢查藏匿于隨身穿戴的衣物或手提包內及身體上的金屬物體,但只能判斷金屬物品的大體位置。既然安全門只能判斷出旅客隨身攜帶金屬物品的大概位置,那么如何準確檢查出金屬物品藏匿的具體位置呢?接著向學生展示另一種常見的人身檢查儀器,手持式金屬探測器是一種探測小型金屬物體的便攜式儀器,小巧輕便,在客流量較大的情況下配合安全門使用可以大大提高過檢效率,介紹探測器的工作原理、電池安裝、開機測試、使用操作及保管。
學生體驗了人身檢查的主要儀器設備,掌握了儀器設備的操作方法,老師繼續提問,安全門和探測器是檢查金屬物品的,那么如果旅客身上有攜帶金屬物品怎么辦,由此進入人身檢查的實施。學生一般都有出行經歷且接受過安檢人員的人身檢查,對人身檢查的實施有一個簡單的感官認識。首先請兩名學生分別扮演人身檢查員和乘機旅客,模擬人身檢查員利用安全門和手持式金屬探測器等人身檢查設備,根據自己乘機出行接受檢查的經歷對模擬旅客實施檢查,教師利用移動設備拍攝即時視頻,將拍攝好的即時視頻在投影儀上播放,請其他學生在觀看完視頻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由于是學生自己進行角色扮演,所以在討論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興趣很高,回答問題積極主動,可以有效地調動課堂學習氛圍。通過討論,由一名學生扮演乘機旅客,教師示范人身檢查操作技能,學生拍攝即時視頻,通過投影儀播放,學生認真比較兩個視頻的操作異同,形成理性認識,教師歸納總結機場旅客人身檢查工作的注意事項:為了提高安檢效率,機場旅客人身檢查通常采用手工檢查和儀器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儀器檢查可以檢查金屬物品,手工檢查可以檢出非金屬物品;檢查前應該提醒乘機旅客掏出所有隨身攜帶物品,隨身攜帶物品應置于檢查托盤和隨身行李箱包一起進行X射線機檢查;人身檢查要遵循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由前到后的基本程序;檢查時要注意人身檢查的重點部位,即頭部、肩胛、胸部、手部(腕部)、臀部、腋下、襠部、腰部、腹部、腳部;實施人身檢查后仍不能排除疑點,應及時報告值班領導,在值班領導批準后,由兩名以上同性別的工作人員帶旅客到檢查室實施從嚴檢查;實施人身檢查時,工作人員雙手要切實接觸旅客,注意人身檢查工作服務禮儀,及時發現危險品和違禁品。
教師講解、演示完人身檢查的實施后,將學生分成項目小組,組內同學輪流扮演乘機旅客和人身檢查員,進一步鞏固旅客人身檢查操作技能。分組訓練嚴格按照初級(五級)民航安全檢查員職業資格的技能要求,模擬旅客隨身攜帶錢包、香煙、鑰匙等生活物品和小水果刀、打火機等危險品和違禁物品,將物品藏匿于身體衣服不同部位。人身檢查員首先測試通過式金屬安全門和手持金屬探測器是否能正常使用;嚴格遵循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由前到后的檢查程序;檢查中注意不要漏查人身檢查的10個重點部位;檢查過程文明禮貌、舉止大方,說話和氣;對查出物品的部位一定要復檢;根據規定流程和方法實施人身檢查,報告檢查出的危險品和違禁物品的名稱和數量。在分組訓練過程中,安排組員拍攝視頻。
將各小組拍攝的分組訓練視頻課后傳至課程教學平臺,由課程專任教師和民航機場的兼職教師登錄教學平臺進行評分點評。各小組負責人登錄平臺進行互評。專任教師評分占比40%,行業企業專家評分占比40%,小組互評占比20%。
課程教學平臺有課程作業和教師的操作指導視頻,學生可以方便的通過手機觀看教學視頻和完成課程作業,與老師進行討論交流。
此次信息化課堂教學設計利用了移動多媒體設備、信息化教學平臺,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了課堂教學方法,優化了理實一體的課堂教學過程,達到了課堂教學目的。但信息技術在高職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不能單純追求技術手段的先進性和多樣性,信息技術是手段不是目的,信息技術在課堂的運用要合理有效,技術手段的呈現要恰當,真正意義的信息化課堂要準確把握課程和學情特點,克服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借助其學習多樣化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個人學習能力,使學生乃至教師的視野更加開闊,學習資源更加豐富[3],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