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霞 卓建林
濮陽縣王稱堌鎮趙莊村村民趙忠立父子兩人長期患病,家里十分困難。最近,包括老趙上小學五年級的孫女在內的9895名非寄宿生幸運地享受到了政府資助——這是濮陽縣創新教育扶貧的舉措之一。
扶貧全覆蓋: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實現貧困生全資助
2018年,濮陽縣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除正常享受上級資助外,縣政府還對這些學生每人每年給予一定的資助,實現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階段的資助全覆蓋,學前教育補貼為400元/生/年,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補貼為600元/生/年,高等教育補貼為2000元/生/年。
一年來,全縣共資助各級各類貧困學生22817人,發放資助金4299.93萬元;廣泛動員社會捐款149萬元,資助貧困學生338人;為7747名貧困學生辦理國家助學貸款5216.33萬元,發放數量位居全市第一。
起點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濮陽縣把關愛留守兒童作為教育扶貧的重要內容,為農村學生托起“起點”,真正做到了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
投入盡全力:7個月建成兩所學校,擴大優質教育資源
“想不到學校竟用了7個月的時間就建成投用了。今后,孩子再上學教室里就寬松多了。”濮陽縣第四實驗小學一名學生家長說。
2017年以來,為消除城區大班額現象,濮陽縣投入5.7億元,相繼開工建設了濮陽縣新高中、第四實驗小學、城東中學。第四實驗小學、城東中學兩所學校僅僅用了7個月的時間就投入使用。第五實驗小學、第六實驗小學、第七實驗小學、城西中學、揮公中學、龍湖中學、城北中學,以及縣職教園區等項目正在積極實施推進中。全部建成后,優質教育資源將大幅增加。
近年來,濮陽縣加大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全縣新建、改擴建項目學校186所,總投資25億元,實現了“農村最好的建筑是學校、最美的地方是校園”。
優化教師隊伍:形成“濮陽縣經驗”,惠及千萬學子
楊承是“2016河南最美教師”。他大學畢業后放棄城市優越的生活條件,來到濮陽縣徐鎮鎮沿黃灘區的六市小學,當了一名特崗教師。如今,他已經成為一名優秀的校長。在濮陽縣,像楊承這樣的優秀大學畢業生到農村當教師的有1000多人。
濮陽縣把師德師風建設放在首位,“最美教師”已成為全縣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個品牌,帶動優秀教師隊伍建設系統工程的實施。截至目前,全縣共培養縣級以上骨干教師1762名、學科帶頭人442名、教學名師88名、教育專家9名,組建名師工作室51個、教師工作坊81個。濮陽縣財政每年拿出500萬元作為教師培訓專項經費,每年受益教師均在1萬人次以上。教師培養形成了“一個信仰,五專模式”(以教育為信仰,專業發展規劃、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題研究、專業成長共同體)的“濮陽縣經驗”,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多次在教育部、省教育廳組織的會議上介紹經驗。
職教創名牌: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希望和未來
濮陽縣王稱堌鎮武祥屯村的劉平平,2016年到濮陽縣職業教育培訓中心電商專業學習。在校期間,他在京東電商濮陽區域運營中心創下了一天接單618單的優良業績,開創了“政企融合、校企合作,助推精準脫貧”日接單量的新記錄,月工資4000余元,實現了一人成才全家脫貧。
近年來,濮陽縣累計投入資金6700萬元,全面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整合濮陽縣再就業培訓中心和第二、第三、第四職業技術學校等職教資源,組建濮陽縣職業教育培訓中心。規劃投資3.5億元,在縣產業集聚區建設職教園區及“雙創”基地。
濮陽縣職業教育培訓中心積極與知名企業、行業協會合作,與德國柏林職業教育集團合作建成河南省德國工業機器人專業實訓基地;與宇通汽車、海馬汽車、河南省電商協會、河南省汽車行業協會、“酷游e族”等共建汽修人才培養基地;與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簽約,開設訂單班;與京東集團合作,建成京東電商濮陽區域運營中心,可提供800余個就業崗位,年培訓農村轉移就業勞動力1200余人,成為京東大規模電商基地之一,為該縣培養大批電商特色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濮陽縣職業教育培訓中心還積極與高校合作,聯合高校辦學,開展國際合作辦學,實現資源共享。濮陽縣職業技術學校被省教育廳認定為中德合作項目學校,開辦了標準化中德班。
“政府政策支持,再加上通過各方努力,扶貧工作四輪驅動,保障學生健康成長,貧困家庭就有了希望和未來。”濮陽縣教育局局長胡長征如是說。
(責 編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