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勝克
抓教育改革,從區域層面看,那就是在千頭萬緒的工作中,選出幾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牛鼻子工程,抓實、抓細、抓出成效,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則可能勞而無功。近年來,舞陽縣從本地實際出發,在教學教研層面突出抓了“大教研、共同體和實驗校”三項重點工作,發揮了“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作用。
一、大教研
舞陽縣有130多所小學,除城區和鄉鎮政府所在地的一些學校規模比較大外,其他大多是“麻雀式”學校,百人以下的俯拾皆是。這些學校的教師多則七八人,少則三四人,一名教師教幾門課是普遍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維持正常教學秩序都困難,讓其開展扎實、有效的教研活動更是難上加難。然而,開展教研活動又是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發揮鄉鎮中心校在教研方面的獨特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縣教科體局決定狠抓“中心校大教研”工作,為此,我們走了三步棋。第一,配強業務主任。我們出臺了《鄉鎮中心校業務主任任職條件》,從工作年限、從教經歷、專業職稱、教學效果、學術影響等方面提出要求,中心校必須以此為依據選配,并報教科體局備案。第二,出臺《中心校大教研指導意見》。我們從基本原則、活動形式、活動程序、評估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指導性意見,既有硬性規定,又有靈活性。中心校可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盡力而為,有所作為。第三,教研員“包鄉蹲點”。為增強大教研的實效,我們建立了教研員“包鄉蹲點”制度,選派縣教研室優秀教研員參與其中,建立教研聯盟,通過指導、服務,總結經驗,培育典型,為活動添“柴”輸“油”,加足“燃料”。
大教研從根本上解決了鄉村小學開展教研活動難的問題,走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教研之路。辛安鎮建立了“校長掛帥、主任負責、全員協同、分級管理”的教研模式,一至四年級以學科為單位在全鎮統一組織開展教研活動,五至六年級以學校為單位開展教研活動。章化鄉以“基于問題”為切入點,開展“診斷式”“草根式”教研,深受教師歡迎。侯集鎮以“集體備課、課例展示、聽課評課、教學反思”系列教研活動為抓手,聚焦課堂,對突破課堂改革瓶頸進行了有效探索。
二、共同體
高質量的教育離不開高質量的教師隊伍。為提升教師素質,我們成立了“舞陽縣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推行“二考四動”工作機制。“二考”即教師加入共同體要嚴格考核,把緊入口,確保成員的先進性;對共同體成員的表現嚴格考核,不合格者出局,動態管理,敞開出口,確保共同體的活力。“四動”即任務驅動、活動推動、名師帶動和名校拉動。
任務驅動。主要圍繞“讀、講、研、寫”來實現。“讀”就是閱讀,要求共同體成員每年閱讀必讀書籍5本以上、自選書籍10本以上,訂閱報刊2種以上。“講”就是講課,要上好“常態課、研討課、公開課、交流課、雙高課”等5種課型。“研”就是開展課題研究,每人每年完成小課題不少于2個,必須主持或參與規劃課題研究。“寫”就是寫作,每人每年不少于20篇,不低于5萬字,并力爭在報刊上發表。
活動推動。通過“才藝展示、案例評選、專題研討、征文比賽、成長論壇”等系列活動,為共同體教師提供成長的平臺、展示的舞臺,讓他們在展示中增強自豪感、幸福感,從而激發其內生成長動力。如每年年底,我們都要舉辦成長論壇,讓教師回顧、盤點一年來在共同體中成長的經歷和體會。
名師帶動。一是聘請導師,進行深耕式學習。如聘請特級教師武鳳霞、中原名師董文華作為共同體的導師,一方面邀請她們來舞陽講學、辦班,一方面選派優秀教師到其所在學校跟班實習。二是貼身式學習。從2011年起,我們連續7年組織共同體教師參加河南省最具成長力教師頒獎典禮,聆聽專家報告,學習名師教學經驗。三是結緣河南教師成長學院,進行影子式學習。每期我們都選派10名以上優秀教師參加研修,有選擇性地跟隨名師定向學習。
名校拉動。我們組織共同體教師赴省內外數十所特色品牌學校,聆聽報告、觀摩聽課、參與教研、同課異構,零距離感悟名校的文化內涵和獨特氣質。江蘇省東廬中學的“講學稿”教學、西峽縣的“疑探”教學、沁陽市永威學校的“先學后教”等,都提升了教師的教育理念,在我們的課堂里隨時都能感受到這些教法的影響。
三、實驗校
根據課程改革的新要求,縣教科體局于2015年12月印發了《全面推進課程改革 實施素質教育行動指南》,該文件是建立在針對“病癥”把脈問診基礎上的,找準“病因”,方能對癥下藥。這樣,創建“教學改革、校本課程、學生社團、社會實踐”實驗(基地)學校就成了我們的必然選擇。
教學改革實驗學校。在創建教學改革實驗學校的過程中,章化一中、縣第三實驗小學、姜店實驗學校走在了全縣的前列。章化一中創立的“初中語文協同教學法”、縣第三實驗小學創立的“小學語文‘三結合教學模式”、姜店實驗學校創立的“四疑教學法”,較好地解決了教與學的問題,引領廣大教師踐行課改精神。
校本課程實驗學校。縣教科體局采用縣編校用的形式,先后編寫了《舞陽歷史與文化》《安全教育讀本》《美德的力量》等校本課程,起到了探路、引領的作用。各學校也積極嘗試,如縣第二實驗小學編寫的《小學英語綜合用語大全》、縣第三實驗小學編寫的《趣味數學200例》、保和鄉朱耀環小學編寫的《小學生快樂作文讀本》等校本課程,內容系統、結構合理、設計獨特,深受學生喜愛。
學生社團實驗學校。各校立足實際,組建了多種不同類型的社團組織,規模大的有十多個,小規模的鄉村小學也有三五個。縣一實小的活動室設計獨特、功能齊全,電子琴、古箏、口風琴、象棋桌椅、書法用具等一應俱全。保和一中、姜店實驗學校、侯集高莊小學社團教室掛有標語,貼有制度,擺有花草,營造了溫馨、高雅的環境。章化韓莊小學、侯集高莊小學還經過多次打磨,編寫出了社團教材,并榮獲縣級特等獎。
社會實踐基地學校。文峰一中的學工基地賈湖酒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學生在生產車間學習到了白酒傳統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生產工藝流程。侯集鎮小學與金果籃農業公司協作,建立了林果學農基地,春季疏花、疏果、抹芽,夏季病蟲害防治、除草,秋季果樹培土防寒,冬季果樹整形、修剪、施肥。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到了果樹的管理知識,也體驗到了勞動的快樂。
(作者系舞陽縣教科體局黨組書記、局長)
(責 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