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月
趙秀麗曾是一位普通的民辦教師,記者面前的她氣質淳樸,渾身散發著泥土的芬芳。今年69歲的她已退休12年。和記者談起往昔的教學生涯時,她的臉笑成了一朵花。
她說:“我覺得小孩可可愛,我都可喜歡。我覺得自己跟小孩一樣,也跟小孩談得來。”趙秀麗是汝南縣三橋鄉賀竹園村人,初中畢業,1974年開始當“民師”。
在那個年代,民辦教師是我國中小學教師的主體。在農村地區,小學畢業生教小學、初中畢業生教初中的現象比比皆是。
一個人,一個教學點
趙秀麗最開始在賀竹園村教學點任教。教學點有兩個班,一個一年級,一個二年級,一共才一二十個學生,來自賀竹園村和王園村兩個村。整個教學點只有趙秀麗一個老師。最開始,孩子們在村里打麥場旁邊的一間房子里上課,后來挪到一個五保戶留下的空房子里。
那是一間麥秸頂、土坯墻的舊房子,里面有兩排泥巴壘的臺子。一、二年級的孩子各坐一排,趴在泥巴臺子上寫字,屁股底下是從自己家里掂來的小板凳。
趙秀麗板書用的是一個一米左右寬的小黑板,在墻上釘個釘子,把小黑板掛上去。放學后,她要把小黑板帶回家,怕被人掂走了。王園村的孩子,放學時就把小板凳掂到趙秀麗家放著。
趙秀麗開展的是復式教學。她給一年級的學生講完課,布置好作業讓他們做,然后給二年級的學生講課。上午三節課,下午三節課。沒有人給她打上下課鈴,她戴著手表自己掌握時間。她自己教了兩個年級的孩子兩年,除了工分,生產隊每個月發給她五元錢的工資。
趙秀麗教孩子們語文、數學,她不會唱歌。有一個從鄭州下放到村里的女大學生,教孩子們唱《學習雷鋒好榜樣》《歌唱二小放牛郎》,還有毛主席語錄編的歌,孩子們都很愛唱。
趙秀麗家有地,當時她已經有了兩個女兒,丈夫在外地工作。“中午人家往家跑,我往地里跑,累得腰都羅鍋了。忙是忙,學生我看得可緊,怕他們打打鬧鬧惹事。”記者看到她站立時腰明顯彎著。
在那段時間里,還發生過一件驚險的事情。
一次,趙秀麗正在給二年級的孩子講課,有一個一年級的男孩在教室里喊叫,影響別的孩子上課,趙秀麗就讓他站到教室門口。當時教室在打麥場旁邊,男孩的爸爸正在打麥場里干農活,看見了這場景,拿著家伙過來不由分說照她臉上打了一下,頓時鮮血直流。
趙秀麗當時懷孕已經兩三個月了,被打后差點流產。她住院多天,才保住了第三個女兒。
趙秀麗說:“我這人老實,當時要是告他一下不就得了?但我沒吭氣,也沒讓他賠錢。”
她的語氣很平和。
無論自己內心經受了什么樣的磨煉,她總是這樣平和地面對孩子們。
勤奮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
賀竹園村教學點存在兩年后被撤掉,合并到賀屯小學。當時的賀屯小學在一所古廟里,古廟已清空,房子很多,容納十個班沒有問題。全校共有五個年級,趙秀麗繼續教一二年級。學校的二三十位教師全部是民師。
趙秀麗還住在賀竹園村,到學校要走一二十分鐘。家里的農活兒沒人干,干完自己手頭的工作,學生上體育課時,她就趕緊到地里干十幾分鐘的農活兒,再一溜小跑趕回學校上課。有時她會跟同事調課,回家干一節課時間的農活兒。“人家地里沒草,俺家地里的草長得可深,地都荒了。”有好心的同事心疼她,抽空去幫她鋤草,一直干到天黑才各回各家。
1978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管理工作的意見》,就民辦教師的管理提出明確要求。1981年,教育部決定對民辦教師隊伍進行整頓。于是,趙秀麗迎來了她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民辦教師試用證、任用證考試。
她全力以赴為考試做準備。白天上課,還要下地干活,她就晚上學習。太累了,就睡一會兒,睡醒了點上燈接著學。“干好多年教師了,能舍得丟掉嗎?黑天白日地學,最后兩個證都考過了。”
后來,趙秀麗還參加了一次脫產培訓,帶薪,為期兩年,她拿到了中專學歷。
就這樣,她教的學生在成長,她自己也在成長。她的學生在全鄉的學科競賽中拿到前六名,受到獎勵。她本人也在全鄉教師的備課大比武中拿到了第二名。
由于各種原因,1998年趙秀麗才知道了國家的民師轉正政策。當時評上縣級優質課、市級優質課都有加分,她報名參加評選。在一所鄉重點學校,教師現場講課,鄉教育辦、縣教育局的領導現場打分。憑著多年教學經驗和不懈學習打下的堅實基礎,趙秀麗的課評上了市級優質課。由于教學成績優秀,她還被評為縣級教學模范。1999年,她順利轉正。
趙秀麗最初當民辦教師時每月工資5塊,后來漲到7塊、8塊、十幾塊、二十幾塊、三十幾塊、五十幾塊,轉正時拿到500多塊。退休時她的工資是700多塊,現在漲到了3100多塊。
工資從每月5塊到3100多塊,趙秀麗也默默走過了44年的教育人生。
如今,她和丈夫住在汝南縣城里,租的房子。她在幫三女兒和四女兒帶孩子,兩個男孩,一個上四年級,一個上五年級。丈夫身體不好,她幫一家保健品公司看門,不掙工資,每月可以領兩瓶保健品給丈夫吃。
“我很滿足,順其自然。天天說說笑笑,平平淡淡、平平安安地過。”
她幾十年教的都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孩子們長得快,過幾年再見面時她都不認識了。而孩子們都記得她。
如今她已經退休,不再教課了,但我們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回望教育發展的歷史時,我們知道,豐碩的教育成果里有她的一份付出——她曾經為一批又一批的懵懂孩子點亮心燈,從1+1=2開始,帶他們走上了長長的求知之路。
她教過的孩子們不會忘記她,我們,也不會忘記她——不會忘記千千萬萬民辦教師為中國教育做出的貢獻。
(責 編 天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