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萍
摘要: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揭示了小學美文誦讀給學生帶來的好處,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美文誦讀的一些粗淺方法。
關鍵詞:小學誦讀;益處;策略
一、小學美文誦讀的益處
(一)美文誦讀有利于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誦讀是語文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方式。有感情地誦讀美文,實際上是讓學生用自己的口說作者的話,學作者的語言,學作者的遣詞造句,學作者的神氣、音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筆下人物的精神品質,如《大作家和小老師》中蕭伯納和娜塔莎的對話,如果點撥學生通過對話來體會人物形象,讓學生通過角色的朗讀、模仿來說出人物的品質,這無疑是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一種方式。另外,學生通過大量的誦讀,對美文中準確優美的詞語,生動鮮明的語感,奇特嚴謹的結構,都能留下一定的口語習慣。只有這樣,作者的語言才能真正化作學生自己的語言。有了它,寫起作文來,筆下的優美詞語就如泉水般涌出來,例如三年級上冊的《拉薩的天空》、《小露珠》、《東方之珠》等等文章,里邊優美的詞語,如果多加與朗誦識記,時間久了,學生就會信手拈來,順理成章。講起話來不費思索,滔滔不絕。另外,美文誦讀可以讓學生把大量的語言積累起來。例如:小學語文教材中就有好多適合閱讀的美文。《九寨溝》《二泉映月》《黃山奇松》等等,這些優美的文章讓學生通過誦讀,從而感知語言的優美,領略文章的韻味,在誦讀中潛移默化地學到大量的典范語言,從而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二)美文誦讀可以提高審美能力
好的美文,學生朗讀準確、規范、聲情并茂,與之相配的美文意境,既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又帶給學生美的享受。從而使學生在誦讀美文時,潛移默化地提高審美能力,感受到美文中的無窮魅力。如誦讀美文《秋天》,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到大自然的美,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又如美文《荷花》,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加上恰當想象,學會欣賞荷花含苞待放、剛剛開放、完全展開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荷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從而培養審美能力。
總的來說,誦讀是口語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推廣普及普通話的重要途徑。長期堅持誦讀,就會從感性上、直覺上、整體上去認識、去體驗、去占有名篇佳作的精髓,主動地消化和吸收;長期堅持誦讀,就能養成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的良好的誦讀習慣。
既然美文誦讀對于小學生是如此有益,那么我們該如何培養他們誦讀美文的能力呢?究竟有什么策略呢?下面我初淺地談點自己的看法。
二、小學美文誦讀的策略
(一)分層次選擇誦讀素材,規范語言
小學階段由于年齡差距,所以美文誦讀可以根據年級來劃分。分為低段,中段,高段。而不同階段,除了教材中優美的文章作為重點誦讀素材外,教師還可以因地制宜,選擇一些適宜不同階段的孩子誦讀。低段的孩子,由于識字量少的因素,教師可以推薦孩子們朗讀短小,且帶拼音的美文。比如《弟子規》,《白雪公主》,《三只小豬》……而中段和高段的孩子,教師可以推薦稍長一些的文段。而朗讀者要朗讀某篇文字作品,這作品里的每個字、每個詞、每句話,都要首先解決聲母、韻母、聲調、輕重格式、兒化、音變等問題,真要字斟句酌、不能馬虎。中段在朗讀中比較容易發現問題,也比較容易糾正錯誤。諸如把“南方”讀成“蘭帆”;把“農村”中的“村”字的調值讀成“春”;把“戰士”讀“暫時”;把“好啊(哇)”讀成“好呀”……這都不標準,不能說是普通話。在說話時,既沒有文字依據,語速又快,口腔再松軟無力,就不容易感覺到存在的問題,事過境遷,糾正起來也實在困難。如果加上方言土語摻雜其間,與普通話的距離拉大,當面校正更覺吃力。因此,在朗讀文學作品中使語言規范化,就成為朗讀的重要作用之一。
(二)范讀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美文誦讀的過程中,關鍵的一環是老師必須做到聲情并茂,吐字清晰,語句流暢,帶有感情地范讀美文。其作用一是起講解和感染作用,二是起示范作用,好的范讀本身就是最好的朗讀指導、教師的范讀一要標準,二要生動:范讀在教學生的起始、中間和結束都可運用,時機不同作用也不同。范讀可是全篇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取有形式的變化。這樣,很容易吸引學生,使他們不自覺地就把注意力傾注到文章中去,也能增強學生要求朗讀的欲望。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教師可以一邊展示漓江兩岸秀麗風景,一邊動情地范讀,為學生解說畫中的風光,待學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桂林山水的優美意境中時,再對學生說:“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甲天下的漓江上,乘著木筏,欣賞著桂林美景。如果能有位朗誦家來上一段就更好了。”這一招非常有效,課堂上立刻洋溢著活躍的氣氛,同學們懷著愉悅、輕松的心情展開朗讀,第一次試讀就讀得有點有聲有色了。
學生范讀有利于檢查了解學生認讀、理解,鑒賞的水平如何,以便于有針對性的指導。其方式也不只一樣,可以一人通讀全文,也可以按段幾個人輪流或連接朗讀。這樣能調動學生的好勝心,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朗讀活動中去,濃厚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采用錄音,提高學生誦讀能力
例如,在學生誦讀《七根火柴》前,我播放了這篇文章的錄音朗讀。朗讀者,字正腔圓,抑揚頓挫,深情并茂,感染力奇強。同學們大部分神情專注地聽著,有幾個平時比較調皮的學生,當聽到朗讀者以極其微弱的、緩慢的、低沉的語氣在誦讀無名戰士對盧進勇的呼喚,“同志——”時,竟發出了笑聲,引發了一個小小躁動!我看了看他們,他們縮縮脖子。錄音在繼續,朗讀者再次讀到了無名戰士在極度虛脫、極度惡劣環境下,面臨死亡之時,依然憑借頑強的意志力,所說的幾句話:“不,沒……沒用了。”“在……在這里。”“一,二,三,四……”時,又有同學笑了起來,還夾雜著“鬼來了”之類的話語!所有同學都很安靜,似乎都在回味當時的場景。而后誦讀中,大部分學生更加入情入境。這樣反復練習速讀,孩子們的能力漸漸提高了。
總之,加強小學生美文誦讀有益于孩子的成長。為了孩子的成長,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誦讀策略。無論怎樣,只要我們擅于研究,擅于實踐,一定能夠找到利于孩子們誦讀的好策略。
參考文獻:
[1]淺議小學語文經典誦讀的教學策略[J]. 廖春花.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 2017(03)
[1]小學語文美文誦讀與傳統文化傳承思考[J]. 易丹. 新課程(中).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