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我國人民進行新聞信息的接收也不斷由傳統媒體轉向互聯網媒體,影響了傳統媒體的發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互聯網新聞傳播的優劣勢,闡述了互聯網新聞傳播為傳統媒體帶來的沖擊,探究了互聯網新聞時代傳統媒體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新聞傳播;傳統媒體;網絡媒體
引言:
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的內容能夠了解到,截止到2018年6月30日,我國的網民數量已經達到了8.02億人次,相比于2017年末增長了 3.8%。由此可以看出,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網民的數量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人民進行新聞信息的接收也不斷由傳統媒體轉向互聯網媒體。可以說,在互聯網技術不斷普及與發展的今天,互聯網新聞傳播的效果以及規模不斷提升,對于傳統媒體的發展以及新聞信息傳播工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并不是只有負面的,相關工作人員要利用互聯網新聞傳播的發展,積極的進行傳統媒體的轉型,促進傳統媒體的更好發展。
一、互聯網新聞傳播的優劣勢分析
(一)互聯網新聞傳播的優勢分析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媒體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其在新聞傳播工作中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項:第一,綜合性。相比于互聯網媒體,傳統媒體在實際的新聞傳播過程中主要使用了“單打獨斗”的形式,互聯網新聞傳播中,包含著更多的信息,提升了新聞資訊查找與掌握的便捷性[1];第二,時效性。傳統媒體以及互聯網媒體在進行新聞信息的傳播中,都遵守了新聞傳播的時效性,但是由于傳統媒體在進行新聞傳播中,需要相關人員進行采編、排版、印刷等等,相比于互聯網媒體,其時效性較低;第三,無限容量。對于傳統媒體來說,由于受到了時長、篇幅等等因素的限制,導致新聞播報的數量必須有所控制,而網絡新聞傳播中并不需要對容量進行考量。另外,移動媒體的便捷性以及信息隨時互聯也是互聯網新聞傳播的優勢。
(二)互聯網新聞的劣勢分析
對于互聯網媒體來說,在進行新聞傳播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劣勢,主要有以下幾項:第一,公信力的缺乏。互聯網媒體在進行新聞傳播的過程中,雖然傳播的速度較快,且能夠為受眾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但是相比于傳統媒體來說,其公信力還是有所不足。人身攻擊、人肉搜索、虛假視頻、照片PS合成等等,都是互聯網媒體在進行新聞傳播中存在的問題;第二,嚴謹性的不足。相比于傳統媒體,互聯網媒體更加追求對受眾關注度的提升。基于這樣的情況,在進行新聞傳播的工作中,互聯網媒體會使用多種手段吸引受眾的眼球,例如片面報道、斷章取義、不經過實際調查就進行傳播、夸大其詞、新聞造假、題目似是而非等等,都是互聯網媒體嚴謹性不足的表現。
二、互聯網新聞傳播為傳統媒體帶來的沖擊分析
(一)對媒體行業以及相關從業人員產生了影響
互聯網媒體的發展使得人們對于傳統媒體的關注度降低。有關調查發現,人們利用移動設備進行上網的時長約為7.5小時/天,但是在進行電視的收看上使用的時間僅為1.8小時/天。由此能夠清晰的了解到,人們對于互聯網媒體的關注度不斷提升,而利用傳統媒體進行資源的獲取數量降低[2]。由于受到了互聯網媒體發展的沖擊,移動互聯網電視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是移動設備以及移動網絡結合的最佳產物。
對于媒體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為了在互聯網媒體時代得到更好的發展,相關工作人員,特別是新聞采編人員要更加重視對于新聞質量以及專業能力的提升,媒體行業的從業人員具有了更好的互聯網思維。對于傳統媒體來說,互聯網媒體的不斷發展會導致傳統媒體從業人才的流失。
(二)對新聞信息的接收者產生了影響
對于新聞信息的接收者來說,互聯網媒體的發展對其多個方面都產生了影響。在進行傳統媒體的新聞信息閱讀中,受眾更多的進行了定時的關注,通過購買報刊雜志、定時收聽廣播、收看新聞等方式進行新聞的了解。但是,隨著互聯網媒體的發展,更多的人選擇了使用互聯網移動終端的方式對新聞資訊進行獲取,或是關注相關的網頁來對新聞進行閱讀。互聯網的交互性也對受眾在新聞傳播中的角色進行了轉變。在利用傳統媒體進行新聞信息的獲取時,受眾僅僅作為信息的接收者存在,而在互聯網新聞傳播中,人人都能對相應的新聞資訊進行評價與交流,也可以通過轉發、編輯發布等方式,由新聞的接收者轉變為新聞的傳播者。在互聯網新聞傳播中,人們的互動與交流性更強。
三、互聯網新聞時代傳統媒體的發展策略探究
(一)充分的結合互聯網相關技術進行發展
現階段,我國的互聯網技術得到了更好的發展,而這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樣的形勢下,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的互聯網媒體也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對于傳統媒體來說必然會造成更大的沖擊。在這樣的大形勢下,特別是在現階段的互聯網新聞時代,傳統媒體想要實現發展,求得更多的生存機遇,就必須要積極的進行傳統媒體的轉型。 其中,對于互聯網相關技術進行充分的利用就是最為基本的一條[3]。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及時的轉變工作思維,拋棄傳統的運營方式。可以通過對互聯網技術以及媒介空間進行利用,推動傳統媒體建立起新型的新聞網站,使用“線上+線下”的運營模式。在新聞的制作方面,要對原有的采編制作流程進行優化,對于受眾的顯性以及隱性需求都進行滿足。
(三)積極開發精品的網絡新聞產品
在傳統媒體時代,媒體行業主要的收入來源為廣告收入。由于新聞行業具有一定的壟斷性,所以多數的新聞市場份額一直被較為強勢的媒體進行把持。在這樣的背景下,雖然傳統媒體的新聞內容是免費的、開放的(或是收費相對較低的),但是由于廣告收入足支撐傳統媒體的運行,所以進行新產品開發的動力相對較低。然而,在互聯網新聞時代,互聯網媒體進行新聞的傳播中也使用了免費的、開放的方式,同時,由于其便捷程度較高,所以更加吸引受眾的關注。在這一背景下,傳統媒體的廣告收入降低,想要維持運行以及得到更好的發展,必須要積極的進行精品網絡新聞產品的開發,提升傳統媒體的市場競爭力。另外,也可以通過定制化的新聞產品的提供,對于不同受眾的個性化需求進行滿足。
(三)重點發展傳統媒體的傳播優勢
在互聯網新聞時代,傳統媒體想要實現更好的發展,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被更多的受眾關注,就必須要對互聯網媒體的劣勢以及傳統媒體的優勢進行全面的分析。結合上述的分析能夠看出,相比于傳統媒體,互聯網媒體在進行新聞傳播的工作中缺乏著嚴謹性以及公信力,所以,傳統媒體可以利用自身的這兩項優勢進行重點的發展。同時,傳統媒體在創新發展中,要明確以及承擔起社會輿情正向引導的責任,避免由于互聯網媒體的虛假新聞傳播造成的嚴重不良社會影響。
另外,深度進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也是重要的發展策略。傳統媒體可以通過建立門戶網站、直播平臺、微博、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等方式,提升新聞傳播的即時性,為受眾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務。
總結:
綜上所述,互聯網媒體的發展對于傳統媒體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需要相關人員積極的進行傳統媒體的轉型。通過充分的結合互聯網相關技術進行發展、積極開發精品的網絡新聞產品、重點發展傳統媒體的傳播優勢、深度進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促進了傳統媒體的轉型,使得傳統媒體在互聯網媒體時代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永靜,楊永嬌.互聯網新聞傳播對傳統媒體的影響[J].西部廣播電視,2018(17):86+88.
[2]王錦堯.互聯網新聞對傳統新聞媒體的影響及對策[J].新聞研究導刊,2015,6(21):161.
[3]宋曉龍. 突發事件的互聯網信息傳播規律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