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川


[摘要] 目的 研究與分析四肢骨折治療中微創經皮鋼板植入技術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該院采取隨機的原則選取進行治療的患有四肢骨折的94例患者(2017年4月—2018年4月),隨后采取等量隨機的原則將患者分為兩組,將其命名為傳統切開復位組與微創經皮鋼板組,每組47例。其中傳統切開復位組患者采取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進行治療,而微創經皮鋼板組患者則需要采取微創經皮鋼板植入術進行治療,隨后觀察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臨床治療效果以及骨折愈合情況。結果 微創經皮鋼板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手術時間以及骨折愈合情況、臨床治療效果[(15.88±1.49)d,(2.63±0.13)h,95.7%,97.9%]顯著優于傳統切開復位組[(18.56±1.67)d,(2.93±0.15)h, 85.1%,7.2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四肢骨折治療中微創經皮鋼板植入技術的臨床應用效果顯著,值得進一步推廣與使用。
[關鍵詞] 四肢骨折;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微創經皮鋼板植入技術;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 R68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9(a)-0079-03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Im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imb Fractures
LIN Jing-chua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Province, 3628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im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imb fractures. Methods The hospital selected 94 patients with limb fractures (April 2017 to April 2018)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with randomized principles. The patients were then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equal randomization. Named as traditional open reduction group and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group, 47 cases in each group. In the traditional open reduction group, patients underwent conventional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eatment.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group,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implantation was required for treatment. Subsequently,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surgery tim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fracture healing were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operation time and fracture healing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group[(15.88±1.49)d,(2.63±0.13)h,95.7%,97.9%] than in the conventional open reduction group[(18.56±1.67)d, (2.93±0.15)h, 85.1%,72.3%],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im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imb fractures is significant and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and use.
[Key words] Limb fractures; Traditional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implanta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四肢骨折是骨科疾病中常見的疾病之一,一旦患有該疾病,患者往往會出現較為嚴重的疼痛感,且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身心健康,嚴重者還會喪失生活能力[1]。該院自2017年4月—2018年4月對進行治療的患有四肢骨折的94例患者采取微創經皮鋼板植入技術進行治療,現將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采取隨機的原則選取來該院進行治療的患有四肢骨折的94例患者,隨后采取等量隨機的原則將患者分為兩組,將其命名為傳統切開復位組與微創經皮鋼板組,每組47例。在傳統切開復位組患者中,有男33例,有女14例,年齡最高為62歲,年齡最低為21歲,平均年齡為(35.65±2.14)歲。在微創經皮鋼板組患者中,有男31例,有女16例,年齡最高為63歲,年齡最低為22歲,平均年齡為(35.70±2.16)歲。在這94例患者中,脛腓骨干骨折的患者有35例,Colles 骨折的患者有12例,鎖骨骨折的患者有5例,股骨骨折的患者有24例,脛骨骨折的患者有17例,尺撓骨干雙骨折的患者有1例。所選病例均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該次實驗,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傳統切開復位組:傳統切開復位組患者采取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進行治療,首先醫師需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的評估,同時選擇麻醉方式,一般需要采取全身麻醉或者區域阻滯麻醉,在麻醉之后,需要對患者采取常規的手術方法來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切開復位處理,注意要用普通鋼板來進行骨折固定處理,在固定完畢后,需要對患者的傷口進行沖洗處理,最后仍需采取抗生素進行抗感染處理。
微創經皮鋼板組:微創經皮鋼板組患者則需要采取微創經皮鋼板植入術進行治療,首先醫師指導患者采取仰臥位,麻醉的方法采取全麻,麻醉過后在患者的骨折部位選取一個2~3 cm長度的手術切口,隨后便需要確保患者的骨折部位能夠閉合,同時分離患者的深筋膜下和骨膜外間的軟組織,分離的過程需要采取骨膜剝離器,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軟組織隧道[2]。但是在進行分離的過程中避免將骨膜切開,在分離之后,便可以將鋼板放置于患者的骨骼表面之上,如果要保證鋼板的放置準確,則需要采取X射線進行監視,選取合適的位置后,將1枚螺絲釘來植入患者的骨折位置的兩端來充分固定鋼板[3]。在鋼板固定之后,對患者骨折處復位情況進行檢測,該院采取C臂X射線機進行檢測,在檢測完畢后,使用2~4枚單皮質螺釘來植入遠近兩端來進行鎖定。如果患者患有骨質疏松癥,便需要使用雙皮質螺釘進行鎖定,在上述步驟完成之后進行確認,確認完畢后便可以對切口進行縫合處理。在手術之后的3~5 d患者可以適當地活動關節,在手術之后的5~7周患者可以適當地進行康復訓練[4]。
1.3? 評判標準
主要觀察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臨床治療效果以及骨折愈合情況。其中臨床治療效果分為4個等級,即優、良、可以及差,具體的分級情況如下。
①優:患者的骨折部位疼痛感完全消失,骨折部位完全愈合,且無畸形的情況[5]。
②良:患者的骨折部位疼痛感基本消失,骨折部位基本愈合,且基本無畸形的情況。
③可:患者的骨折部位疼痛感有所消失,骨折部位部分愈合,且有所畸形的情況。
④差:患者的骨折部位疼痛感未消失,骨折部位未愈合,且出現了畸形的情況。
而骨折愈合情況主要分為3個等級,即愈合、延遲愈合以及未愈合,具體的分級情況如下。
①愈合:患者的骨痂通過骨折線,且經過影像學X 線檢測患者的骨折線完全消失。
②延遲愈合:患者的骨痂出現較晚,且經過影像學X 線檢測患者的骨折線有所消失。
③未愈合:患者的骨折部位沒有出現改善的情況,且患者的骨折部位出現無力以及不穩定的情況。
1.4? 統計方法
實驗采取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患者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取(x±s)進行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取[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手術時間等情況
微創經皮鋼板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手術時間顯著優于傳統切開復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的情況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在微創經皮鋼板組患者中,優的人數有33例,良的人數有11例,可的人數有2例,差的人數有1例,優良率高達97.9%,而在傳統切開復位組患者中,優的人數有13例,良的人數有8例,可的人數有13例,差的人數有13例,優良率為72.3%,故微創經皮鋼板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傳統切開復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
微創經皮鋼板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顯著優于傳統切開復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2。
3? 討論
如果患者患有四肢骨折疾病,則需要立即進行治療,而在臨床上一般需要采取手術治療[6],但是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治療原則是遵循機械力學的原則,這會使得對患者的傷害較大,故在臨床上很多骨科醫學專家已經開始尋求新型的手術方法來取代傳統手術方法[7]。微創經皮鋼板植入技術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當中,但是該種治療方法的優點還尚無定論,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與分析。在張志新等[8]研究中,采取微創經皮鋼板接骨術治療骨折患者的手術時間為(37.49±5.08)h,術中出血量為(36.98±1.09)mL,骨折愈合時間為(7.81±0.28)周,顯著優于Henry入路鋼板內固定治療。
該文就四肢骨折治療中微創經皮鋼板植入技術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研究與分析,結果顯示微創經皮鋼板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臨床治療效果以及骨折愈合情況顯著優于傳統切開復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故四肢骨折治療中微創經皮鋼板植入技術的臨床應用效果顯著,值得進一步推廣與使用。
綜上所述,在對四肢骨折的患者采取微創經皮鋼板植入技術進行治療,不僅可以改進傳統的切開復位手術方法,還可以有效地縮短住院時間以及手術時間,達到較佳的治療效果,可以為臨床骨科手術治療提供治療思路。
[參考文獻]
[1]? 郝興哲, 李克儉. 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技術治療脛骨骨折49例療效分析[J]. 創傷外科雜志, 2018(1):64-66.
[2]? 田玉良, 李一鵬, 于海泉,等. 經皮微創鎖定鋼板與股骨近端抗旋髓內釘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比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7, 26(7):717-719.
[3]? 謝水安, 莊澤, 徐如彬,等. 膝關節鏡下MIPPO技術治療脛骨平臺Schatzker Ⅱ~Ⅴ型骨折的臨床療效[J].臨床骨科雜志, 2017(2):202-205.
[4]? 茍波, 張金康, 謝曉敏,等. 經皮微創鋼板內固定術與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在脛骨干骨折治療中的效果比較[J].中國醫藥導報, 2017, 14(24):92-95.
[5]? 王保寧, 周彥青, 楊雙貴,等. 微創鋼板輔助加壓螺釘對跟骨關節內骨折患者術后恢復效果及并發癥的影響[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17, 38(7):832-834.
[6]? 李朋, 杜傳林, 楊廣友,等. MIPPO技術結合鎖定加壓鋼板治療肱骨干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解放軍醫學雜志, 2016, 41(12):1037-1040.
[7]? 胡文雄, 蔣家正, 韓宏德,等. 微創經皮鋼板接骨術與Henry入路鋼板內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觀察[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6, 16(3):536-538.
[8]? 張志新, 周君東, 陳興陽,等. 鎖定加壓接骨板結合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技術與交鎖髓內釘治療老年性脛骨中下段骨折[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7, 21(15):2378-2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