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菁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大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育中對于學生的運算能力的培養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如何培養學生既快又準確的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的根本之一在于對他們簡便運算能力的培養。目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所有老師面臨的問題是學生的計算正確率低,這不得不引起我們作為教師的重視。在小學中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簡便運算能力其目的就是培養學生運用一些運算定律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簡便運算;小學;能力培養
為了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簡便運算能力,我特別做了一份關于小學中年級學生的簡便運算能力的問卷調查。在 100份調查問卷中有 56%的學生表示對計算題感興趣,但是計算正確率不高,全對的學生僅有 25%,計算后自覺驗算的僅有 36%,對簡便運算表示喜歡的有 84%……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目前小學中年級學生雖然在計算中喜歡利用簡便運算方法來進行計算,但是其利用簡便運算能力在計算中達到很高正確率的能力不高。
一.激發學生對于簡便運算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老師和原動力。只有真正的使簡便運算的教學激發學生們的興趣,才能使他們在課堂上學會方法后在課下的練習中自覺應用。調查問卷中顯示 84%的學生對簡便運算表示很感興趣,但是還有 16%的學生對于簡便運算方法的學習興趣一般或者是不感興趣。
針對這些對簡便運算學習興趣一般或是不感興趣的學生,我們老師在教導過程中應該積極通過各種有趣的教學方法來轉變他們對于簡便運算方法的認知,從而使他們對簡便算法產生學習興趣。如設置有趣的貼合生活實際的場景。例如在學習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時,我設置了這樣一個情景:媽媽在菜市場買菜,已知買白菜花了 5.6元,豆角 4.8元,黃瓜 4.4元,西紅柿 5.2元,這時媽媽需要隨同的孩子快速的算出各種蔬菜總共花了多少錢?在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一個學生拿著計算器在一旁計算,另外安排一個學生利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口算,比較一下誰算的快。結果利用運算定律計算的學生幾乎不假思索的就說出了正確答案,而使用計算器的學生數字還沒有輸完。通過這種和生活經歷相聯系的例子,使學生了解到掌握簡便算法在進行某些計算時是比使用計算器計算更為快捷簡便。數學計算有時很有趣,以此來激發學生關于學習數學簡便算法的熱情與興趣。
二.培養學生利用簡便運算使計算問題達到準確的有效措施
1.重視口算能力的培養
在小學中年級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生所學內容較為貼切生活實際,所學內容較為簡單,因此在做計算題時,學生如果有著極強的口算能力,并能確保口算的正確性,那么利用口算能力來解決題目中一些數字較小的加減乘除的運算,將極大的節約做題時間,提高做題效率。其次,口算能力的培養可以使學生對于數字的感知敏銳程度大大增強,使他們在計算過程中更為容易地發現式子中的簡便運算方法。例如:在進行簡便運算 282+19+81+112和 68*32+32*18+14*32時,學生的口算能力可以幫助他們在計算時很容易地發現其中可以用到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來進行運算的簡化,這樣很容易就可以通過口算得出結果,282+112=400,19+81=100,得出 400+100=500和68+18+14=100,100*32=3200.口算可以使運算過程所需要的時間大幅度的縮減,同時,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的正確率得到大大的提高。
2.加強學生基礎運算能力的培養
想要提高學生在計算過程中使用簡便運算的計算正確率,那么在平時重視對學生基本運算能力的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基礎運算能力打好了基礎才能在運用簡便算法時得心應手,正確率得到提高。而基礎運算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平常的反復練習。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著重對 100以內的加減法, 20以內的乘除法進行練習,找尋計算規律,達到看到這以內的加減乘除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正確答案。另外學生對于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理解不清也是導致計算出現錯誤的重要原因。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老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重視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基礎運算能力進行培養訓練,加強他們對數學計算順序的掌握程度。課前我經常花一兩分鐘的時間在黑板上寫一個混合運算的式子如(38+24*6)÷ 3,讓學生說一說這個算式的計算順序,再讓學生計算。對花時最短的學生進行表揚。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訓練熱情以及對數學計算的積極性。
3.注重乘法結合律及乘法分配率的訓練
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乘法交換律的運用掌握較好。在問卷調查中幾乎參與調查的所有學生都能保證利用乘法交換律的計算結果的準確性,而在運用乘法的結合律計算有 20%的學生表示經常計算出錯, 80%的學生表示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計算時經常出錯。其原因是學生把這兩種運算定律經常弄混淆。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在平時教學中有針對性訓練,提高其計算正確率。例如在教學乘法分配律和結合律時,首先將其概念進行簡化。如乘法分配律,(2十 4)*5,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先計算 2*5=10,4*5=20,其結果就是 10+20=30,這種簡單例子記憶法可以讓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需要用到分配律時自然而然的通過回憶這個例子來幫助理解和記憶。
在小學中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使用簡便運算方法來快速正確的解決所遇到的數學計算問題是當今素質教育的要求之一。因此,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王玉元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J].教育教學論壇, 2014(27).
[2]孔濤濤 .淺議如何密切聯系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 [J].數學教學通訊, 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