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玲
摘要:借助講故事的形式實施教學活動,非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及學習的興趣,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小學生認知能力有限,并且學習經驗不足,故而語文教師便可采用講故事的形式將抽象的內容簡化。與此同時,還可將其設計成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形式,從而引導學生真正地融入到教學中。本文現就一二年級的語文教學方面來講,探索故事教學法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的主要途徑。實際上,具體的實施措施需要涉及到以下幾點:首先,確定教學目標;其次,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最后,高效的呈現故事內容。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
引言
新課改明確提出,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包含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學生還必須切實掌握語言運用的能力。相比較而言,講故事的教學法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并且樹立積極的學習觀。當然,教師在采用故事教學法的時候必須以學生為主,在學生主體性發揮的基礎上實施高效教學的相關舉措。
一、實施故事教學法的重要目標
首先,采用故事教學法來巧妙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二年級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由于感性經驗與抽象思維息息相關,故而小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還在慢慢提升。為改變小學生思維能力得以提升,教師便可借助故事形式創設出合理化的情境,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故事插圖、影音資料等,培養學生更加跳脫的思維意識。有趣的故事往往具有層次性,有助于學生的邏輯判斷能力提升,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其次,借助故事教學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可想而知,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有限,往往難以及時創造與再現等。那么小學語文教師便可先借助簡單的、常見的事物吸引學生,繼而鼓勵學生將趣味性的環節進行重現,甚至采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賦予內容新的生命力。當然教師可及時將學生的好奇心與想象力調動起來,增強學生模范能力的同時鼓勵學生進行簡單的創新。
二、如何為課堂教學選擇故事
為了確保故事教學法的故事有助于教學內容的開展,有助于學生專業素養的提升等,教師必須確保所選的故事能夠發揮其重要作用。首先,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年齡特點等進行挑選。例如教師在講授湖南教育出版社二年級上冊《聰明的小包拯》時,就需要將一定的神話與童話故事滲透其中,展現出小包拯的聰明才智。創設出一定的神奇、生動景象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得學生沉浸在豐富的趣味故事中。其次,依據一二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認知層次選擇趣味性的故事。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有限且理解能力較低,故而教師可將文章內容以學生熟悉的故事積極導入,逐步將內容的難度增強。為了鍛煉學生的理解力,教師還需積極引導學生將諸多內容聯系起來,借此將其理解能力增強。當然小學生在熟悉的語言環境下,也更容易鍛煉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教師在講授湖南教育出版社二年級上冊《神農嘗百草》內容時,萬不可將醫學知識或者相關理論層次的知識進行灌輸,因為學生往往難以理解,甚至還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
三、實施故事教學法
(一)及時明確教學目標
在貫徹執行故事教學法之前,必須先明確教學目標,以此為重要導向實施教學。教學目標不應僅僅局限在教學大綱的要求方面,還需考慮到所教授學生的實際情況。例如教師在講授湖南教育出版社二年級上冊《月亮姑娘》時,需結合本班學生的識字能力設計知識與能力的目標,使學生對“縫、裳、扯、決”等字有正確的發音與組詞,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培養學生組詞造句的能力。另外,教學的過程與方法目標是學生需積極掌握正確、流利朗讀閱讀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最后,情感價值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二)完善前期準備工作
在講授本節課之前必須整理好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所有資源,例如動畫資源以及詞卡,甚至包括營造教學氛圍所需的相關資源。導入環節中教師可將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展示在大屏幕中,同時教師憑借專業能力將其以生動、感情飽滿的朗誦形式呈現出來。實際上,朗誦時所需的配樂完全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且增強其學習動力。與此同時,教師還可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繼而在小組合作探究的活動中進行經驗的講授。如此一來,便可為第二課時的開展打好了基礎。
(三)高效呈現故事內容
故事教學法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距,當然在實施的過程中也應該有所不同。故事內容的呈現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師需準確把握故事的發展狀況,同時與各環節中學生的反應進行比對,確保學生真正有所學、有所思、有所悟。無論是教師講故事時的語態還是采用的圖片等,均需具有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積極作用。其次,教師可合理管控角色扮演時的規范性、趣味性、實效性,鼓勵學生將所學融入到角色扮演環節中。除此之外,可在角色扮演環節設計出層次性的問題,借助層層深入的趣味性故事內容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往往角色扮演、講故事的形式會給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間,即可供學生自主感知。
結語
由以上內容可知,低年級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需融合故事教學法。當然,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特點以及特殊性,時刻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提供更具趣味性的故事內容,借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當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增強之后,教師的高效教學目標隨即方可實現。綜上而言,故事教學法有助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
參考文獻:
[1]黎婉玲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J].語文天地 , 2018(15).
[2]田密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D]. 2017.
[3]和林全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J].教育科學:引文版 :00408-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