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芳
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少數學生學習沒有目標,缺乏獨立性和自信心,他們死記硬背不求甚解,或自暴自棄放棄不學 ,成了學習數學的學困生。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嚴重地制約著他們的智力發展,阻礙了他們學習上的進步。因此,要大面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教師注重學困生的轉化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里,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轉化“學困生”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關鍵字:初中數學;激發興趣
一、注重激發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使大腦處于最活躍狀態,增強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力。但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學習活動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喜歡聽故事,是每一個學生的天性。結合教材,適時講數學史中的一些小故事,讓學生體會數學在人類發展進程中的作用。利用閱讀教材中“華羅庚的故事”“視數學為生命的陳景潤”“少年高斯的運算”等,讓學生通過閱讀,感受與學習這些數學家的優秀品質。還可以介紹我國中學生在國內、國際數學競賽中的戰績,激起學生羨慕之情,激發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教師給學生創設積極的學習氛圍,教學既要注重“情感”,又要提倡“學以致用”。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創設情境教學,開闊的數學教學空間使學困生開動腦筋,積極參與,大膽實踐,在主體參與過程中品嘗成功的愉悅,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時,能讓學生動手操作的盡可能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通過實踐操作,學生不僅發現問題,而且好奇心大增。這樣,不僅起到調節課堂氣氛的作用,也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慢慢愛上數學。
二、注重對學困生的關懷,使自己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
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對教師信任度高,會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應,如果教師在“情”上關注學生、親近學生,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只要我們能在情感世界中和他們走在一起,那么就可以形成不可戰勝的力量,所以教師要對教育工作多付出熱情。首先,教師要以身作則,用自已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學生,消除教師和學困生之間的心理障礙,是教師幫助學困生重新起飛的開始。學困生往往有自卑心理,他們往往因數學成績不理想而愧于見老師,更不會主動向教師提問,長此以往問題就越聚越多,思想負擔越來越重,學習就越來越困難。因此,教師更要關心和理解學困生,平時要常找他們交心,多給他們一點關懷和幫助,通過教師的言行表情向學困生傳遞親切、理解和信任的信息。教學中對學困生要做到“三優先”,即提問優先、輔導優先、學習檢查優先。耐心細致地幫助學困生,直到弄懂弄通為止,從而在師生之間架起情感的橋梁,讓教學的雙邊活動在情感交融中進行。“用愛澆灌遲開的花蕾”,以真誠的愛去喚醒他們“沉睡的心”,打通情感障礙。只有這樣,學困生才能敞開心扉,接受教育,去爭取成功。
三、注重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意志和學習的主動性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對其智能的發展具有強化和推動作用。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活動、克服困難的機會,通過教師啟發誘導和學生自己的努力,探索克服困難的方法和途徑。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由于學困生上課思想不穩定,興趣容易轉移,課堂上教師要不斷以目光、表情、手勢以及聲音的變化或必要的停頓來警示他們,使其感到自己始終置身于老師關注之下,從而自覺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學困生依賴性強,不愛動腦筋 ,常抄襲作業,教師要教育他們認識到做作業是自己學習過程的真實記錄,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做到作業獨立完成,不懂就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要注意精心設計練習,及時掌握反饋信息,積極采取措施,彌補缺陷以保證達到預期教學目的。課堂上要讓學生學會嘗試練習,以基礎題訓練為主,如發現問題,及時補充講解,盡量讓每個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以達到教學預設的目標。課堂中積極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貫徹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理念,讓每個學生有事可做,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師精心的設問,幽默和富有鼓勵的語言,精辟的點拔,恰當的引導,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不經意間調動了起來,培養了他們良好的意志品質。
四、注重創造機會,讓學困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人都具有無可估量的潛力,要充分發揮學困生的潛力,在“漁”的樂趣中獲“魚”,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會學習,體驗成功,覺得是自己學會的,自己掌握了一個個知識點,一步一步登上數學高峰,從而有成功感。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提問的梯度和難度,通過學生板演、討論和小測試,讓他們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獨立思考中解決問題,使學困生體驗到戰勝困難后的愉悅,認識到自己的力量,增強自信心。在他們完成之后,給予他們適當的表揚,使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感到學習數學是一件快樂的事。因此,創造條件讓學困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
其實,“學困生”智商都不低,精力充沛,接受能力強,只不過他們注意力不在學習上,而轉移到了其他方面,形成了知識上的斷層,淪為“學困生”。教師可利用課余時間對學困生加強輔導,適當開點“小灶”。他們一旦被激發、調控,學習上了路,成績會有很大提升。
總之 ,教師要以公正的態度、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 ,對學困生更要有愛心、有信心、有恒心 ,經過不懈努力 ,才能鞏固轉化成果。教師要明白 ,激發興趣是轉化的關鍵 ,有愛心是轉化的前提 ,挖掘他們的潛力和優點是轉化的突破口 ,溝通感情以心交心是轉化的“催化劑” ,嚴格要求則是轉化的核心。只有抓住了這些 ,才能使學困生逐步成長,邁進中等生甚至優生行列。
參考文獻:
[1]如何有效提升農村初中教學質量 [N].周志明 .江蘇教育報 . 2017-04-14(004)
[2] [2]農村初中教學管理對策思考 [N].梁仲久 .甘肅日報 . 2002-05-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