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崇波
摘要:隨著小學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也發生著重大變革,語文教學作為一門體驗式教學,屬于人文性與工具性高度融合的學科。在新課改的推動下,語文教學將高度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努力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這不斷是對以往語文教學精髓的傳承,而且還融合了其它富有個性化的教學模式,這樣有利于提升學生在學習上的自信心,有利于調動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性。本文首先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現實情況進行了分析,著重提出了如何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
關鍵詞:個性化閱讀;教學方式;自由討論
目前,在中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下,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關注閱讀教學。 新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并在閱讀過程中受到思想的啟發,享受閱讀。 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 教師只應在閱讀教學中起到指導作用,不應該在閱讀練習中取代學生。 不同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應該有獨特的感受,教師應該尊重和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實施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的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學習能力以和語文閱讀水平,強化邏輯思維能力都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個性化閱讀方式能夠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發展的需要,所以更需要應用更加科學、更加合理的教學模式,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隨著新課改力度的不斷加大,新課改的精神已經在廣大師生中落地生根。這就影響到了很多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將新課改的精神落實在課堂教學中。但是,老師在應用這些新穎的教學模式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現實性的問題,其中有些問題,不但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還造成在教學模式一定的混亂。
1.沒有充分把握好個性化的程度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的老師過于強調個性化的需求,而對學生的閱讀學習一般采用的是放任的態度。同時由于小學生心智不成熟的特點,還沒有達到了開展自主閱讀學習的能力,所以學生的分辨能力不強。如果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模式開展學習,看起來貌似是個性化教學模式,實際上對教學效果而言沒有絲毫的長進。學生不能對閱讀的范圍進行取舍和辨別,也不清楚個性化閱讀的教學目的,這樣不但不利于老師教學活動的開展,而且還導致學生在學習上處于更加盲動的狀態,不但不能保證個性化閱讀的教學質量,而且使得個性化閱讀模式對提升語文整體教學水平毫無益處。
如老舍生先的《貓》的閱讀教學中,課文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貓是哺乳動物及行動敏捷、毛柔軟等特征,讓通過引導學生對貓的腳印的描繪,對文中貓的性格進行探討。但這一討論過程可能會因學生的過分活躍而造成混亂,出現無組織紀律、教學失控的現象。在個性化的閱讀教學中,既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自主,也應把控課堂閱讀討論的秩序,讓學生認識到個性化閱讀是建立在討論、探索和合作的方法中,而不是自由、散漫、隨意的閱讀行為。
2.自由討論沒有規劃
在新課改精神下的課堂教學,大力倡導和要求老師應該積極推動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就是新課改推薦的比較典型的學習模式。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大部分學生的自由討論活動卻沒有深入地討論,沒有思想上的交流、知識上的探討,卻完全淪為中場休息時間。自由討論缺乏一定的規范性指導,只能被看做一時的課堂熱鬧時間,這種自由討論并不能被看做自主性學習模式。
3.教學目標需要進行調整
在新課改精神的影響下,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語文閱讀理解對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與其它階段的教學相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培養基本的語感,以此來調動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積極性。但是在現實情況中卻看到,大部分老師都是著重于強調知識的重要性,對學生語感的培養較為忽視,這樣就不利于提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產生整體性的不利影響。
二、實施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措施
1.將知識性教學與趣味性教學相結合
在目前的教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采用互聯網多媒體教學模式。老師可以在互聯網搜集整理一些比較有趣的語文閱讀素材,將開展閱讀教學時,將收集整理好的素材向學生進行展示,這樣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有助于學生深化理解所掌握的知識。在教學《小稻秧脫險記》時,老師可以適當地安排學生開展情景表演,學生自己先動手做好插秧的畫板,然后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就會加深對課本知識的了解,還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
2.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方式
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的開展就為了幫助學生提升閱讀量,從中能有效品味文章中的美感,同時自主地對文章進行分析和解讀,這樣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創新性思維和想象力。這樣就打破了以往閱讀教學枯燥泛味的困境,有效地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得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趣味橫生。
老師始終要明白,每一名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興趣、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的自制力都是有所差別的,這是個性化教學模式實施的重要前提。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始終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信心,引導和鼓勵學生應用自己最擅長的學習方法開展學習和理解課本知識,從而使得學生能提升學習能力。
因此,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老師要依據學生的意愿,制定科學有效并且符合學生的教學模式,以此來充分調動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的積極性,也調動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和創新性,以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自主性地開展語文閱讀活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語文閱讀的豐富性,促進整體語文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袁勝菊.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5(04):175.
[2]宮雪松.對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4(2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