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 張唐森
摘要:要實施理想課堂,關鍵在教師。教師的關鍵在方法引導。理想課堂應該是教學方法靈活,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和教學內容的要求的課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要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的發展水平,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靈活機智地應變教學中的“意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學習同一教學內容時都有不同層次的收獲。
關鍵詞:理想課堂;學習單;研究;實踐
成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已經有十多年了,有一個問題一直伴隨著我,這個問題就是:怎樣的課才能讓學生學得愉悅,老師教得輕松?課堂教學是否真的有這樣的技藝存在,如何獲得?我在這樣的困頓中,不斷地摸索著、艱難地前進著。
2011年8月,李校長開啟了我的新教育之窗,一抹新鮮的陽光從此照亮了我的教育生活。新教育應和了我多年對教育的執著追求。新教育實驗提出“構筑理想課堂”,通過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將人類文化知識與學生的生活體驗有機結合起來,追求高效課堂與個性課堂。
這樣的課堂不正是我所追求的嗎?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于是,我開始思考如何構建適合我的學生學情的理想課堂。
一、小試牛刀、無從下手。
一開始,我一頭霧水,無的放矢般試試改進我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預習,小組合作……但都是蜻蜓點水。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我的理想課堂到底在哪里?我很茫然。只是簡單的將預習當成作業,內容剪貼化,簡單化和習題化;沒有將著眼點放在以學生為中心,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沒有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這些就是我最初給學生布置的預習作業。幾乎都是練習題。
二、沉浸閱讀,指明方向。
正當我迷茫、徘徊不前時,閱讀為我指明了方向。在閱讀中,我不斷地吸收著新教育的陽光雨露。
我從朱永新老師的著作《中國新教育》一書中,讀到,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實有效教育框架。第二重境界:發掘知識這一偉大事物內在的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識、社會生活與師生生命的深刻共鳴。
打造理想課堂是通過落實有效教學框架、設計學生個體清單和培養良好課堂行為三種方式進行的。
三、“學習單”
那么,如何編寫出高效、實用的學習單,這是我最為困惑的問題,也是影響課堂教學改革能否順利推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能否達成的關鍵環節。
我和同年級老師研究教材,處理教材,研究學生,在課堂實驗, 經過不斷地學習、實踐、修改、再實踐、再修改。從最初的摸索到目前有了較為清晰的思路。
“學習單”是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以教師的啟發引領為主導,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我發現,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發展的有效途徑。
我們根據課型設計出了三類學習單:新授課、練習課、整理與復習課。
“學習單”由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知識鏈接、學法指導、學習內容、質疑問難、達標檢測、展示提升、學習反思等幾個環節構成。這是我們設計的學習單的模板。
根據這樣的理念,我們設計出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雞兔同籠》一課,并有幸邀請吳正憲老師聽課、指導。下面,我就以《雞兔同籠》一課為例,具體談談學習單的設計。
1、學習目標。為學生設置明確的學習目標,數量以2-4個為宜,不能太多,學習目標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語言,要用“能記住”、“能說出”、“會運用”、“解決…問題”等可檢測的明確用語。
2、學習重、難點。
3、知識鏈接。復習相關知識或引入與所學內容有密切聯系的知識。
4、學法指導。把學習方法滲透和融入到知識的導學中,不單獨呈現。對閱讀的技巧、做筆記的方法,自主學習的方法、小組合作的技巧等提出明確的要求。
再舉個例子,“年、月、日”一課的學案設計,在“快記各月的天數”這一環節的設計時就給出了這樣的導學提示:
(1)想一想自己有什么好方法或上網查找快記各月天數的方法。
(2)看課本第48頁,了解書中介紹兩種記各月天數的方法。不理解的可以問問同學,或看課本第48頁最下面的解釋。
(3)讀讀老師的方法:
只記憶小月——4月、6月、9月、11月。
7個大月心中裝,七前單數七后雙。
(4)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方法,用1分鐘時間記憶各月天數。
在這樣的學案引導下,學生不僅要查找資料、自學課本、嘗試記憶,還要學以致用,既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記憶能力、應用能力,綜合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5、學習內容。學習內容是學習單的核心,要體現導學、導思、導練的功能,要使目標知識化、知識問題化、問題探究化、探究層次化。
我們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步加深,使學生認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透徹也不行。
6.質疑問難。完全是由學生自主學習后在學習單中填寫,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
7、學習反思。
經過不斷的學習、研究、實踐,我收獲了果實。
我對理想課堂已經有了“烏托邦”式的設想,且正在在實踐中。因為教育需要“烏托邦”,學生需要“烏托邦”。 “烏托邦”是人的基本核心,是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是與新教育相等的,構筑理想課堂,我心中永遠的夢。這是一個溫馨而浪漫的夢想,一個需要用一生的良善和純真去守望的夢。為了這個夢,我將一直努力著,求索者,感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