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作為高中階段的基礎性學科,高中更是學生搭建數學知識體系、培養數學思維的主要時期。由于高中數學理解難度相對較大、知識點過多,傳統授課模式中學生無法全面理解和消化數學知識,使得教學效果遲遲得不到提升。而在新課標改革持續的推進,為建立起高效課堂、轉變教學模式提供基礎條件?;诖耍疚慕Y合創設數學教學情境、采取合作探究方式、積極引進現代技術三方面內容展開分析,希望為改進數學教學問題、增強教學水平和質量提供些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有效途徑
1.創設數學教學情境
處于新課標背景下,怎樣吸引更多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引入到課堂學習氛圍里,情境創設成為關鍵因素。借助于生活化、趣味性教學情境,使得學生能夠在興趣驅動下不由自主的參與數學知識探究活動。需要注意的是,情境創設應該緊密聯系課堂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出教學銜接和引導作用。比如:《集合》課堂導入過程中,教師設置情境“軍訓時期,我們會聽見教官高喊(x)的全部同學集合。聽到口令之后,班級同學會快速聚集至教官身邊,而不是本班級的學生則會自動走開?!苯處熃M織學生深入分析,教官喊“集合”就把特定的對象聚集起來。數學中的“集合”并不是教官所用的動詞意義下的概念,而是具有名詞性質的概念,學生在教官集合號令之下形成的整體也就是數學中集合的含義。課件展示集合的數學概念“一般的,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簡稱為集”,提出問題:同學們可以舉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嗎?分析學生剛才舉出的集合例子,引出“對具體對象a和集合A,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說a屬于集合A,記作 ;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不屬于集合A,記作 ”再次分析學生所舉出的例子,師生共同交流討論后得出結論“集合中的元素有著互異性、確定性、無序性?!辈扇∏榫硠撛O的方式,更加形象的呈現數學知識,準確理解和判斷元素和集合的關系,全面把握集合中元素基本屬性。從判斷一組對象是否可以組成集合以及其對象能夠從屬已知集合,發展學生的判斷和分析能力,從集合的學習感知數學簡潔美、和諧統一美。
2.采取合作探究方式
相較于傳統教學體系而言,新課標下數學教學側重點是課堂探究與答疑。因為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有著明顯的差異性,使得小組合作等方式對于數學學習發揮出不可取代的作用。課堂教學合理融入小組合作,建立起學習活動組,獲得與驗證設想。更和諧的互動交流,在整體生增強學習效果。但是小組合作也不代表學生的獨立性被忽視,合作學習過程中每位學生都需要積極發表個人意見和想法,以良性競爭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探究興趣,從而為建立起高效數學課堂提供基礎條件。比如:《充要條件》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回顧充分條件、必要條件、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等內容,將班級學生分為“充分條件”組、“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組以及“必要條件”組,要求各小組設計滿足組名的數學問題,像“充分條件組—a=2,b=3是a+b=5的充分條件”、“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組—個位數字是0的自然數是這個自然數能被3整除的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必要條件組—a+b是偶數是a和b都是偶數的必要條件”。全面分析和探究相關知識后,進行充要條件的學習,課件展示定義“一般的,如果既有 就記作 ”此時,我們可以說,那么p是q的充分必要條件,簡稱充要條件。顯然,如果p是q的充要條件,那么q也是p的充要條件。概況來說,如果 那么p與q互為充要條件。采取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有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在學習活動階段體驗、感受充要條件的意義,提升課堂學習質量的同時鍛煉學生歸納、總結等數學邏輯思維。
3.積極引進現代技術
高中階段的數學課堂,應該積極引進現代化技術,多維度、多層次的呈現數學內容,進一步增強教學活動的層次感,引導學生逐漸形成立體化知識體系。以多媒體技術為例,借助于圖文并現、視頻播放等方法將數學理論形象化,簡化學生理解難度,從而實現預期教學目標。同時,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有效融合的階段也帶動了教學資源優化配置,幫助學生拓展數學思維。比如:《冪函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多媒體呈現以下五個問題同時附注相關的圖象,每個問題的結論由學生說出,然后再在多面體屏幕上彈出。問題一:如果小張購買每千克1元的蔬菜w千克,那么她需要付的錢數p=w元,這里的p是w的函數;問題二:如果正方形的邊長是a,那么正方形的面積S=a2,這里S是a的函數;問題三:如果正方形的邊長為a,那么正方體的體積V=a3,這里V是a的函數;問題四:如果正方形場地的面積是S,那么正方形的邊長
,這里a是S的函數;問題五:如果某人ts內騎車行進了1km,那么他騎車的平均速度 ,這里v是t的函數。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探究,形成冪函數的概念“一般的,形如
的函數稱為冪函數,其中x是自變量,a是常數?!币龑W生采取列表描點法,根據函數的性質畫出函數圖像,最后教師應用電腦軟件畫出以上五個問題的圖像,學生通過圖像觀察,探究和總結冪函數的性質與圖像變化規律,鍛煉學生的識圖能力和概況抽象能力,進一步感知數形結合思想。積極引進現代技術,使得學生切身體會現代技術在數學知識認知活動的作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出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更加順利的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總而言之,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活動,課堂建設必須以激發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作為核心目標。通過創設和諧、主動的學習氛圍,吸引更多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課堂的學習中,充分發揮個人特征。同時,教師也需要轉變教學理念,承擔起學習指導和點撥責任,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和幫助,提升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培養數學思維。
參考文獻:
[1]閻浩, 畢文娟. 簡析新課標下建設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途徑[J]. 高中數理化, 2017(12):13-13.
[2]喻俊邦. 新課程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方式與途徑研究[J]. 文理導航旬刊, 2017(7):102-102.
[3]楊帆. 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7(19):149-149.
作者簡介:
羅江林,男,1989年7月畢業于貴師大數學系,從事高中數學教育2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