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瑛
摘要:習近平文藝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時代發展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理論指南和行動綱領。
關鍵詞:習近平文藝思想;新時代;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在繼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和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之后,又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毛澤東文藝思想,形成了習近平文藝思想。作為國家工作人員,我們一定要努力踐行習近平文藝思想。
(一)領會習近平文藝思想的內涵,推動文藝繁榮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開啟了新的歷史征程。習近平文藝思想應運而生。準確把握習近平文藝思想的精深內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培養更多德藝雙馨的文藝人才,創作更多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優秀文藝作品,是文藝工作者當前的使命和責任。習近平文藝思想明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興盛。
在文藝創作方面,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緊緊依靠人民來推動文藝作品的創作。習近平提出關于文藝創作的思想,對文藝工作者做出具體要求,要求他們要深入人民群眾之中,接受人民群眾的意見,走文藝創作的群眾路線。習近平在其文藝思想闡述的過程中,“人民”可謂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習總書記對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勉勵和囑托,聲聲入耳,蕩漾心田。在基層,文藝家們從身入到心入、情入,豐富自己,服務人民。幾十年前,作家柳青“深入到農民群眾中去,同農民群眾打成一片”,如今,這樣的精神和情懷在一代代文藝家之間傳承。“故事可以編織,情感卻是不能編造的。”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說,“人民不是喊在嘴上,而是要記在心中,父老鄉親就在我們的身邊,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命運起伏,都會讓我們牽掛和動情。”我們應該要以習近平文藝思想精神為指引,進一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建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進一步引導和鼓勵廣大藝術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作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藝術精品,鑄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新輝煌。
(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在紀念孔子誕辰大會上,習近平強調:“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2014年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也談到過:“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后來在2014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又再次談到了文藝創作與傳統文化的關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也是中國能夠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白先勇精心策劃的經典昆劇《牡丹亭》在大陸巡演,通過對傳統文化進行再開發,傳遞更多的中國特色與文化內涵。增強當代人熱愛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的信心。有著輝煌歷史的舞臺藝術作品——歌劇《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后,重新編排、全國巡演,經四代傳承再次綻放經典光芒,形成了2015年舞臺劇的重要景觀。精益求精的藝術精神,“戲比天大”的創作傳統,讓經典劇目歷久彌新,有力地回答了今天文藝界對“精品何來”的追問。因此,要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文藝家的創作要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重要精神,將文藝創作的視角回歸到吸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來。
(三)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說:“文藝工作者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讓外國民眾通過欣賞中國作家藝術家的作品來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增進對中國的了解。要向世界宣傳推介我國優秀文化藝術,讓國外民眾在審美過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現在,國內出現“國學熱”,國際上出現“中華文化熱”“孔子熱”,很多人都在接受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我們融入了眾多中國傳統元素,從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到絲綢之路,從具有中國特色的戲曲到太極拳,將中國特色、中國風情、中國文化中的精華完美地展現在世人面前。讓世界看到了一個充滿文化自信的中國,古代中國的燦爛文明,讓國人驕傲,讓世界動容。
《舌尖上的中國》《媳婦的美好時代》等一批充分展現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影視作品,漸漸在對外傳播中嶄露頭角。
近些年來,我們積極開展與世界多國的文化交流,成功的舉辦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等等。我們以開放包容姿態對待外來文化,實現中國化、本土化。形成中國氣派、中國風格。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呼吁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在全球化的時代浪潮中,我們的文藝創作要不遺余力地展現中國歷史的博大精深、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中華文明的絢麗多彩、東方文明的獨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