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晉超
摘 要: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大變化。作為高校意識形態建設主陣地,思政課必須適應時代形勢加以變革。本文從網絡思政入手將傳統思政課教學理念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相結合,分別從大數據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必然性,差異化網絡思政課堂的特點、意義、實施方法等多個方面進行論述,進而引出“APPLE”差異化網絡思政課堂新模式,以期提高思政課教學針對性和有效性,推動思想政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發展。
關鍵詞: 大數據 差異化 高校教育 網絡思政
現如今,“大數據”早已成為老百姓街頭巷尾熱議的流行詞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當今社會各領域帶來了深刻的變革,它在購物交友、共享交通、金融安防等領域均得到了充分應用。教育教學活動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必須適應時代發展趨勢,積極將大數據技術融入教學模式改革中。
一、大數據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必然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每個在校大學生的必修課,關系到高校“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落實,關系到青年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養成,更關系到黨和國家的根本穩定。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①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②要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就必須堅守好思想政治教育課這一宣傳主陣地,進行思政課理論與實踐創新。
大數據技術的出現為高校傳統思政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動力,將大數據技術融入思政課堂勢在必行。大數據技術的融入將使高校思政課真正具備數據化、多元化、可量化、個性化、互動性、預測性等特征,極大地推動傳統思政課堂朝著大思政、網絡化方向發展,由經驗性教學模式向數據型教學模式轉變。
二、何為大數據視域下的“差異化”網絡思政課堂
要搞清楚什么是大數據視域下的“差異化”網絡思政課堂就必須先了解什么叫大數據,以及大數據視域下的教育是什么樣子。“大數據”也稱巨量資料,指那些大小已經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尺度,一般的軟件工具難以捕捉、存儲、管理和分析的數據。“大數據時代,人類第一次可以有條件獲得全面數據、完整數據和系統數據,進行‘樣本=總體的數據資料分析”③,我們的思維將從因果關系轉向相關關系,人類可以通過大數據的交換、整合和分析,發現新知識,增長新智慧,創造新價值。總體來說大數據具有五個特點,即容量大、多樣性、速度快、密度低及價值多元化。
我們可以這樣定義大數據視域下的差異化網絡思政課堂:“教育者通過相關工具對思政教學大數據進行收集、存儲、分析與整理,然后根據后臺教育大數據進行科學性預測研判、針對性科學備課及差異化網絡推送,受教育者通過智能網絡終端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差異化的循環式學習,以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
三、大數據視域下的“差異化”網絡思政課堂具有哪些特征
(一)學習內容“差異化”
依托先進的云計算技術,教育者可以對低價值密度的大數據進行科學分析,電腦會根據受教育者的情況為其精準推送差異化學習內容。大數據+思政的好處不言而喻,通過差異化精準推送可以充分調動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教育教學效果。
(二)課堂形式“多樣化”
這里所說的課堂形式“多樣化”指的是網絡課形式的多樣化,可以列舉展示的網絡課堂形式主要包括三分屏課堂、微視頻課堂、富媒體課堂、游戲化網絡課堂和微信移動課堂等。
(三)考核方式“多元化”
2015年8月,中宣部、教育部聯合出臺《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文中明確強調要“創新考試考核辦法,探索建立科學全面準確評價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效果的評價體系”④。大數據技術融入思政課堂之后,成效考核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分多次完成,而且不受時空因素和考核者個人意愿的影響,考核指標和方式更加豐富多元,可以做到更加公平公正。
(四)學習過程“循環化”
大數據的技術優勢可以讓教師和學生成為真正的“教學共同體”,通過多次動態性評估產生的評價數據,計算機終端可以向學生精準地推送學習內容。學生在此過程中不斷查漏補缺,反復學習,最終形成穩定的知識積累,真正將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教學評估“動態化”
教學評估“動態化”是與學習過程“循環化”有機聯系在一起的。通過課程推送頁面平均瀏覽停留時長,APP隨堂檢測反饋,學生課堂活躍度,期末成績,實踐評定考核等若干指標的動態監測,可以有效增強教學效果。
四、打造大數據視域下的“差異化”網絡思政課堂有何意義
1.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從設立至今已有36年的歷史。30多年來,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理論成果,但對于大數據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理論方面的研究并不多,研究大數據視域下的“差異化”網絡思政課堂必將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發展。
2.明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數據意識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重視情感教化與理論灌輸,注重教師教學經驗的運用與培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將改變傳統思政經驗型的教學理念,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朝著更加科學與精準的模式化方向發展,建立在數據基礎之上的歸納分析思維必將深入人心,促進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者數據意識的開發與養成。
3.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教師將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主題新穎、目標明確、題材多樣的思政教育課堂。將那些豐富有趣、意義深刻、符合時代精神的思政教育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然后通過云上課堂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充分調動“90后”乃至“00后”高校學生及研究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可以從中自由選擇、自主學習。從此,因人施教將不再是夢想,傳統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將發生歷史性變革。
五、如何打造大數據視域下的“差異化”網絡思政課堂
(一)培養大數據思維與素養
客觀來講,當前老一輩高校思政工作者大都只接受過傳統教育教學技能培訓,基本不具備大數據挖掘與應用方面的思維與素養。因此,要想打造基于大數據視域背景下的“差異化”網絡思政課堂,必須著力培養一線教師隊伍的大數據意識,加大培訓力度,改變落后觀念,使一線思政課教師具備初步的數據收集和分析能力,并且通過網絡終端完成備課、授課及考核任務。
(二)加大軟硬件投資力度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更好地打造“差異化”網絡思政課堂,國家和高校必須加大硬件設施投資力度,加速完善基礎設施。與此同時,軟件投入是一個重要方面。大數據技術水平高、難度大、更新換代快,國家和高校必須加強一線思政課教師培訓力度,并且配備專門技術人員從事教學輔助工作,使他們盡快熟悉并且靈活掌握大數據智能終端的操作和使用,鼓勵廣大思政課教師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大數據網絡思政課教學中。
(三)形成“差異化”教育理念
相關數據顯示,當目標挑戰難度適中時,挑戰者的效率才更高,提升空間才越大。“差異化”網絡思政課堂將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前期大數據采集與行為分析對學生預設標簽,然后根據受教育者個體能力差異、興趣愛好及知識能力水平確定適合他們的教學起點,并為他們設定科學的學習目標,增強學習效果。
(四)打造“apple”教學模式
“APPLE”指“精準推送(Precise push)→差異化學習(Personalized study)→教師引導(Lead)→ 外化(Explicitation)→評估(Assessment)”的差異化循環教學模式,以英文首字母命名。該模式尚屬首次提出,是在傳統思政課“灌輸→內化→外化”教學模式基礎上進行的一次升級和創新。下面我們就該模式進行具體介紹。
需要介紹的是精準推送(Precise push)。對于網絡思政課推送而言,面對的人群主要是大學生和研究生群體,我們根據年齡、性別、年級、學科領域、地域、高校層次等要素劃分推送人群。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只有做到以下三點才可能精準推送。①擁有完整學生畫像,即了解他們的各種標簽屬性,以此判斷他們對教學內容的根本需求;②掌握智能分析及匹配技術,在完整學生畫像基礎上結合教學經驗借助計算機進行智能化分析處理,將個性化的思政課教學內容向受大學生群體精準推送;③做好算法分析,即在合適的時間、地點、場景推送合適的消息給合適的人。
差異化學習(Personalized study)必須借助強大的云計算及智能終端建立在精準推送的基礎之上。這里所說的差異化學習更多地體現在分層領域。由于大學生群體的廣泛性、軟硬件技術層面的局限性及思政課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在初期網絡思政課堂中,我們可以根據受教育者不同的學科、性別、學齡段等簡單劃分,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可以更快地將研究成果付諸應用,減小實踐阻力。在分層差異化學習取得階段性教學成果后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個性化教學探究。
教師引導(Lead)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直接影響最終教學效果。大數據時代教師的地位不僅沒有削弱,反而變得更加重要。因為,思政課的特殊性和極端重要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把好最后一關。相比較傳統思政課堂而言,大數據智能反饋終端可以幫助教師更加理性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好教學監督,查漏補缺,引導學生更快更好地內化學習內容。
外化(Explicitation)是受教育者將內在的個體意識轉化為外在的實踐行為的過程,建立在良好的內化基礎之上,是教學成果的最終體現,擁有多種表現形式。差異化網絡思政課堂中的外化是一個不斷循環、逐漸強化的過程,最終目的是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教學效果好不好必須由評估說了算。這里所講的評估(Assessment)是動態評估和靜態評估的有機結合,靜態評估主要是對學生階段性狀態和課堂表現的評價,用量化指標刻畫學生思政課學習的能力和水平。動態評價則主要體現在學習過程中,由于課堂是在網絡上,這樣可以利用技術手段對學生思政課課堂內外的各項表現實時打分評價。首先需要思政課教師在計算機系統內提前預設相關評價變量及評價指標,然后通過計算機對學生反饋大數據進行標簽化整理,云計算分析系統對此進行評價打分,評價貫穿教育教學過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極端重要性,關系到“立德樹人”這一根本育人目標的實現。如何在大數據時代搶抓機遇,轉變教育思路,創新教育方法,對于講好中國故事、搶占高校輿論宣傳主陣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必須敢于大膽應用新技術變革高校思政課教學,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與完善。
注釋:
①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
②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3.
③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斯·庫克耶.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43.
④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http://www.moe.edu.cn/srcsite/A13/moe_772/201508/t20150811_199379.html
參考文獻:
[1]趙敏.新媒體視閾中的大學生道德教育創新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
[2]吳洪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的大學生道德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工業大學,2017.
[3]季妍.大學生道德教育的保障體系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6.
[4]陳偉瑩.馬克思生活世界視域下大學生道德教育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6.
[5]馮倩.新時期大學生道德教育理念和方法創新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5.
[6]涂子沛.大數據:正在到來的數據革命[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7]魏順平.學習分析技術:挖掘大數據時代下教育數據的價值[J].現代教育技術,2013(7).
[8]吳戰杰.大數據時代E-learning融合式學習框架——學習的規模效益與個性化的實現途徑[J].開放教育研究,2013(8).
[9]習近平.把我國從網絡大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EB/OL].http://www.js.xinhuanet.com/2014-02/28/c_119540360.htm,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