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怡
摘 要:“工匠精神”在現今已被深刻解讀,企業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員工,“工匠精神”是企業為了長期發展的追求。高職教育在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也應關注職業精神的培養。高職營銷專業的學生易受到社會浮躁風氣的影響,追求短期的效益而忽視長期的目標。缺乏“工匠精神”的學生在步入社會時,一味追求短期效益,甚至會做出欺詐的行為。高職院校應當從教師培育、校企合作、學徒制改革和專業類比賽等方面去培養學生“專業、敬業”的精神品質。高職教育應在校園里弘揚“工匠精神”,從課堂抓起、讓學生從小事做起,樹立市場營銷專業的“工匠”品牌。
關鍵詞:市場營銷;工匠精神;校企合作;現代教育
工匠精神已經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工匠精神的要求是“精益求精”“一心只做一件事”“精心打磨每一個零件,用心去做每一件小事”。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明確提出:“無論從事什么勞動,都要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在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上,李克強總理也指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質、提品質、創品牌。”工業革命之后,企業的生產形態和工作模式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工匠精神”卻不能隨之拋棄,反倒更應得到提倡,因為“工匠精神”是對產品質量的追求。
一、“工匠精神”缺失的普遍原因
“工匠精神”的缺失是有歷史原因的。新中國成立初期,物質資源十分匱乏,人們根本沒有思索過工匠精神的意義。改革開放之后的幾十年,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很多“暴發戶”一夜因為炒股、房地產等快速致富。人們似乎也承認并熱衷于這種“短平快”的“投資-回報”方式,換言之,人們認為將時間、精力投入在見效差、回報慢的事業上是一種浪費,人們急功近利、坑蒙拐騙、以次充好,社會風氣也隨之敗壞。“工匠精神”的缺失是有辦學理念原因的。很多高職院校在辦學理念上存在著“重技輕人”的教育理念。許多高職院校只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術、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綜合素質、職業素養、道德操守的教育。
二、高職院校塑造營銷專業“工匠精神”的方向
(一)“工匠精神”融入課堂
高職市場營銷專業應當將行業的“工匠精神”融入到市場營銷的課程教育中,對學生開展專業、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具備“工匠”的基本素質,讓學生在學校接受專業課程和專業技能的時候,時刻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意義。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在實踐教育中,首要的是培養學生專心學習、工作的習慣;專心是一種品質,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能力,“專心”要求學生集中全身力量去做聽一堂課,去做一件事,在大腦高速運轉的同時,有效率地掌握課堂的知識。
(二)“工匠精神”列為核心競爭力
高職院校應當將“工匠精神”作為學生競爭力考核的重要標準,將培育學生工匠精神作為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至高境界,合理分析市場需求,為社會培養高質量的 “工匠”人才。在校園內大力宣傳“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呼吁教師言傳身教、恪盡職守;幫助學生提高素養、體面就業。
(三)豐富教師企業經歷
市場營銷教師應主動提升職教意識,增加下企業的次數,熟悉營銷崗位,將企業中真實的“工匠精神”帶入課堂。營銷教師在課堂上除了教授基本的營銷知識之外,還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敬業”精神,營銷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植入“工匠精神”的概念及重要性,使學生在步入職業生涯之前就意識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四)加強雙師教師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應注重雙師教師的培養,教師不僅是能夠答疑解惑的導師,更是具有師德師風的益友。端正教師的教學態度有助于教師更好地傳授“工匠精神”,高職院校可以多為教師提供出去培訓的機會、鼓勵教師進入企業,提升自我素養,將企業的“工匠精神”通過課程傳承到校園中。高職院校可以建立一系列以“工匠精神”為考核指標的教師專項考核系統,對教師的“工匠精神”專項職能進行考核并對表現優異的教師進行表彰獎勵。
(五)加深校企合作
將校企合作落到實處,學校與企業實習導師應取得高頻率、高緊密度的溝通,將學校教育與企業指導融為一體,以校企合作的方式為載體,更好地為學生搭建實習、工作的平臺,使學生將“工匠精神”順利地從學校帶入企業工作當中。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可采用由學生獨立承擔責任的實踐方式,安排學生獨立完成任務,在學校培養學生專心、專注的工作習慣。
結束語:
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工匠精神”被如此重視,不僅因為“工匠精神”意味著精心打造產品、專心致志服務,還因為“工匠精神”是創新、創業的前提要求和重要保障。現代社會,“工匠精神”沒有落伍,反倒得到大力提倡,發達國家更是崇尚“專心致志”“追求完美”的品質。
現今,“工匠精神”在國內也被提高到了企業戰略方案的高度,成為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高職院校應當把握時機,在校園內全面推行“工匠精神”的教育。以市場營銷專業為例,高職院校可以將“工匠精神”列入教師的專項考核中去,倡導教師言傳身教;可以將“工匠精神”納入課本,讓學生時時刻刻體會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對營銷專業的學生開展具有人文色彩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并安排學生獨立完成任務,培養學生專注、負責的品質;可以進一步加深校企合作、強化學徒制改革,讓高職教師走出去,走進企業,提高自身職業素養,讓企業導師走進來,走入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拜師學藝,為營銷學生搭建平臺,使學生從學習到工作的過渡更加順暢,幫助學生體面就業。信息化的互聯網時代,工匠精神顯得尤為可貴。
參考文獻:
[1]王 晉,顏浩龍.“工匠精神”融入高職市場營銷人才培養的實踐途徑研究[J].中國市場,2016,(44):178+180.
[2] 王麗媛.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職教論壇,2014,(22):66-69.
[3] 梅 洪.論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職教論壇,2016,(25):79-81.
[4] 劉文韜.論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2(0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