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湘 王宇 東北石油大學
通過調查,目前我國本??圃盒i_設有視覺傳達設計課程的有一百多所院校,但是大部分院校還在繼續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課程主要有平面設計和工藝美術教育組成,很多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學管理體制沒有得到及時更新,人才培養目標不適應市場需求、學生就業困難,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高校的不斷擴招和單一的考試制度導致生源質量不斷下降,不能在學生入學之前對學生素質進行有效把控,失去入學前對專業能力較好學生的準確挑選。擴招的部分學生對專業沒有熱情和學習動力,學習不認真、不好管理等問題,影響整體教學質量。
國內的部分院校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教學內容落后、方法老套,缺少學科發展的更新、儲備和適應時代需求的變化。師資結構單一是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質量落后的又一原因,受傳統工藝美術教育體制的教師占現有教師隊伍的大多數。針對時代發展、學科進步,大多數院校只是對老教師進修鍍金或聘請相關設計人員補充學校師資力量緩解教學困境。
首先強調“人性化”特征。在設計過程中務必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數字媒體的相關設計中,視覺傳達設計不僅僅要滿足人們對物質、精神方面的要求,同時還需要滿足人們生理及心理方面上的種種需求。其次強調“引導性”。在傳統的視覺傳達形式中,存在較大的局限性,致使視覺傳達設計不能完整體現其價值。在網絡時代的當下,進行視覺傳達的設計時,視覺傳達設計不僅要體現形式上的美,同時還需總結使用者各異的想法及感受,數字媒體才能夠成為適合人類采集信息的媒體,才能使視覺傳達的交互性更具有影響力。
在信息化背景下數字媒體設計得到了廣范的應用,新媒體設計的作品均是借助硬件、軟件和專業設計師以及用戶參與者共同來完成實現的。而視覺傳達設計也是同樣的道理,通過新媒體為媒介傳遞表達信息。承載視覺設計也是同樣的道理,通過新媒體為媒介傳遞表達信息。承載視覺設計的載體表現形式極具多樣化,伴隨信息時代媒介的快速發展,視覺傳達設計的載體也變得越加豐富,視覺傳達設計在信息化背景下其應用得到了不斷擴展、技術更替周期也越來越短。
現代設計多是用數字技術并借助計算機輔助來完成的,表現出了新穎前言的藝術風格。未來視覺傳達的作品會更傾向于網絡新技術與藝術的混合物,將不再局限于傳統模式。經各類電腦軟件組合完成的設計,其效果將給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這無疑是一場具有價值的視覺盛宴。這也間接說明了在網絡信息時代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多元化發展有其必然性,多元化發展已經成為視覺傳達設計適應新需求的必然趨勢。
國家在對高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文件中指出針對高校教育人培養要優化學科建設、類型、結構,多學科相互融合,針對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進行重點培養。因此,要求高校適當引進國內外設計行業的人才和機制,讓學生產于其中,通過校企合作加大實習實踐的課程,學生能夠深入一線檢驗、鍛煉自己。不僅能快速的學習到專業知識,還能夠在實踐教學環節中積累大量的實踐經驗,為學生下一步的學習、培養和工作都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培養具有專業特色設計人才為目標,針對過時課程及不適用課程進行調整、簡化、整合,合理分配學時、學分;以基礎的課程體系為基礎,拓展當下時代需求的數字媒體藝術課程教學,增設當今信息化時代下數字多媒體為媒介視覺傳達設計需求的課程,且將這些內容和其他主干課整合,形成規范且完整的課程群,進一步調整課程結構,將課程內容分為專業基礎模塊、核心設計模塊、創新提升課程設置,根據學科發展不同課程內容組合成為課程體系,通過適應時代需求條件下視覺傳達設計課程的系統設置,最終將各門課程的實際需求并最終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高校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要培養的應用型人才不僅要面向市場,有效為區域的發展服務,還要強調學以致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建立教學-實踐-研究緊密結合的課程體系。高校在進行人才教學培養的過程中應注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發展,通過開展實踐教學環節,為學生發展增加綜合性、應用性實踐課程構建平臺,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滿足市場需求的教學-實踐-研究體系。
[1]明蘭,廖建軍.數字化時代視野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藝術與設計( 理論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