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珊
摘 要:新時期人們對教育事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不僅在實際范圍上和深度上提升了很多,在新理論和新技術實際使用上也進步了很多。以筆者從事的英語學科教學與實踐研究為例,各類新技術推廣與使用不僅提升了整體學科教育的效率,也提升了學生們個體的學習質量。在諸多教育理論中,多維互動教學模式是很多老師都很推崇的,這類模式不僅符合時代需求、還很好地順應了教學需要和學生需要。結合這類模式展開相關教學業務是非常有益的。
關鍵詞:多維互動教學 英語學習 高校英語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6(c)-0172-02
對于高校教學而言,很多都涉及到了非常高的實踐性,比如筆者所從事的高校英語教學。高校英語是大學階段重要的科目之一,對學生素質提升和未來發展十分關鍵。但是在我國傳統學習模式大部分學習都是閉門造車、也是輸入模式學習,學生基本上都沒有自主學習意識,在耗費大量時間基礎下、只是提高了個人分數,但整體能力還是依舊沒有辦法達到實際需求;個人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也不是非常高。對于這些問題都需要老師給出合理的解決策略,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教育效率,努力突顯出趣味和內涵,吸引學生參與、培養自主學習意識,這對于學生未來發展十分有利。
1 多維互動教學模式理論基礎
筆者所提到的多維互動教學模式,指的就是以學生個體為中心,結合老師與學生互動與學生互相之間的溝通互動、及各類小組互動模式,來具體展開的教學模式。這類模式主要意圖就在于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努力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英語學習的興趣;除此之外這類模式也會讓學生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自我去領悟到實際取得成就的滿足感。因此整體來看多維互動模式和傳統教育模式是存在著很多不同的。
多維互動模式是基于建構模式理論基礎之下發展的。建構主義理論最早提出追溯到了18世紀的維柯研究理論,主要核心在于以學生為核心,老師主要是扮演指引人和輔助角色。這類模式非常重視學生個體體驗,因此對于學生提問可以及時解答,進而提升他們的參與感,激發學生們個人學習欲望,滿足學生們的需求。除此之外對于英語學習的過程老師也會指引。克拉申在此基礎上結合時代需求做了改革,引入了輸入和輸出理論,其中涉及到了大量語言學習。他認為輸入是語言學習的前提條件,對于各類語言學習者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學習尤其是語言學習的基礎條件,只有合理認識到了輸入以及輸出的要素,才可以滿足個體最初設計的預期效果,這對于潛力激發也有著非常直接的推動價值。輸入是語言學習重要基礎、輸出則是實際效果,而這是相互影響和促進的,所以在實際業務教學業務開展中必須要予以注意。
2 多維互動教學模式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2.1 努力構建平等關系
為了適應時代新需要和學生新需求,高校英語專業教學必須做出改革,要注意角色上的轉變。各類傳統模式下老師處于中心地位,基本上都是“高高在上”,而學生們基本上都是被動地去接受學習,整體質量以及效率是非常低下的,也難以滿足學生們的實際學習需求。老師是科目組織者是需要對科目學習做出指引的,如果只是單純地傳授某些課本上的知識、是不會獲得學生積極反映的,難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整體科目學習教育效率都不會非常高。為了改變這個問題,老師需要在態度上做出改變,努力適應新時期需求,以學生為中心備課,將各類新學習模式與方法合理的引入到實際教學中來,給學生更多的自我展示機會。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會結合小組討論和分組表演模式,來做各類師生之間相互互動、也會在演出結束鼓勵學生們對此作出各類別評價的,對于其中存在問題合理解決、對于其中掌握知識和理論要記牢,采取這類模式筆者非常顯著地發現,學生們整體參與度提升了非常多,對于科目學習興趣也提升了非常多[1]。
在大學英語科目學習中,老師也需要注意個人的言談舉止,要非常和藹也要注意很自然,要結合學生們所處的年齡段來行事,考慮他們個人的屬性。除此之外實際教學中也要注意學生們之間的平等問題,要一視同仁去對待每個學生,進而和學生們建立互相尊重的和諧關系。以人為本理念是需要在實踐中落實的,而不是只在紙面上。對于有困難有問題的學生要幫助、鼓勵他們走出自己所處的困境,提升整體自信心,這對于學習也是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的。筆者在My neighborhood/introduction教學環節中就設計了多個小組,每個組員都會先講解自己個人的經歷,在此基礎上派出代表負責收集和整理;老師則在整理的基礎上做提問,比如對“artful”、“arbitrary”等關鍵詞匯,就可以引導學生向著更加深入的方向學習。
2.2 合理設計分組討論
在高等院校英語課堂中,學生之間相互是需要互動的,因此如何去設計分派學習的小組,對于學習而言非常重要。歲數相當群體可以獲得非常好的共同語言,也可以消除學生思想以及個體行為上情感以及動作的制約;尤其是在大學生高校英語學習中,如果學生有抵觸心理,就非常容易導致整體效率的降低。在過去灌輸模式下學生們非常害怕出錯以及回答錯提問、因為這不僅會導致老師的質疑,也會降低自己在其他學生心里的印象。所以很多學生不太樂意參與到各類過去的討論中。但是在小組設計模式下,學生們則可以自我結合需求去操作,不僅在分配上是自主選擇的,在發言討論中也是暢所欲言的,所以這對于整體討論質量提升很有利[2]。
筆者基本上都會結合小組討論、口頭演講、正式談話、角色扮演、課堂辯論模式展開,進而提升整體效率質量。在實際業務開展中都會結合提問-回答-反饋-評價體系實際操作,促進學生相互間個體互動。比如在學習“day yes”中筆者就會結合角色扮演的模式,來將課文轉變為劇本,鼓勵學生作為劇本中的演員參與到其中,提升整體積極性以及參與度。結合筆者實際研究來看,這類模式對于英語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是很有利的,也可以促進學生記牢相關知識和內容,提升運用知識能力。
2.3 充分利用課外課下活動
高校英語科目教學中的課本內容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但語言學習非常多元也非常靈活,單靠課本上內容和知識是不足夠的,所以老師必須要合理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各類外語課外課下活動以及比賽,在此基礎上來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多維度全方面地去考慮設計問題,推進各類學習與溝通模式的展開。信息技術迅速的推廣也給了老師們好的機會以及新機遇、比如筆者就非常熱衷于結合微信群的模式來開展,將看到聽到的優秀文章推給學生們相互去學習,對于其中存在的問題也可以及時地解釋以及回答。
高校英語演講比賽和作文比賽等也是老師們非常喜愛的活動模式。在過去既要考慮場地也要考慮各類要素比如時間、評委等;但是在新時期直播與平臺的搭建就可以很好地滿足,學生們只需在wifi覆蓋地方就可上傳作品,老師們可以隨時打分、學生們也可以對此點贊,這對于學生們參與英語活動的積極性提升非常有利。筆者所在學院設計了基于直播技術的演講大賽、團隊辯論賽和寫作大賽,得到了諸多學生積極參與,學生們借此獲得了提升自我的機會,對于知識掌握相比過去也提升很多。
3 結語
結合筆者實際研究來看,對于高校學生而言,學習外語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英語語言,所以老師們必須要結合新理論、比如本文所提到的多維互動教學法,來吸引學生參與其中,提升他們個人興趣度和參與度,提高課堂實際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進步和個人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尊霞.高校綜合英語教學中的多維互動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1):105-106.
[2] 張蕾.大學英語教學多維互動教學模式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