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昌
(江蘇省沭陽縣懷文中學 223600)
電磁學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識點,是高考的必考內容,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學模式,提高該部分知識教學效果,使學生全面、深入理解電磁學知識,是當前任課教師關注的重點.翻轉課堂是一種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新模式,教師可結合物理學科特點及電磁學教學內容,加以應用,提高電磁學教學質量與效率.
課前學習是翻轉課堂的重要環節,為提高學生課前學習質量,加深學生對電磁學知識的正確理解,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
一方面,制作教學短視頻.眾所周知,高中電磁學知識點較多,包括靜電場、磁場、恒定電場等,涉及較多概念.部分概念較為抽象,學生理解難度較大,為輔助學生課前更好的學習,正確理解電磁學相關概念,教師應利用專業軟件錄制短視頻,徹底將某個知識點講透徹.為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制作短視頻時應注意:其一,為防止學生走神,制作視頻時間不宜過長,控制在幾分鐘左右.其二,短視頻結尾,提出相關問題,要求學生思考,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提供相關教學素材.教師可將電磁學教學設計文件及教學PPT文件,打包上傳至班級QQ群中,要求學生下載觀看,更好的指引學生學習.
例如,為使學生正確理解電場線、場強、電勢差之間的關系,教師在短視頻中要求學生牢記以下內容:(1)電場線從正電荷或無窮遠處發出,到負電荷或無窮遠處結束.(2)電場線越密,場強越大,粒子受到的電場力越大;(3)非勻強電場中場強越大,電勢差越大.在視頻結尾,教師給出以下題目,要求學生思考解答:

如圖實線為某電場的電場線,MN過點O且和電場線垂直,P、Q為兩個相同的帶負電的粒子,分別從A、B兩點以相同的初速度,以垂直于MN的方向運動,且均從MN左側經過O點.在A、B兩點,記兩粒子的加速度、電勢能分別為a1、a2,EP1,EP2,過O點的速度記為v1,v2,到達O點的時間分別為t1、t2,不計粒子重力,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
A.a1 翻轉課堂上教師可通過統計學生上述題目的解題正確率,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評估,了解學生是否正確理解電場線、場強、電勢差等知識.課堂上教師給與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而后要求統計、分析正確率,如表所示: 回答分類錯誤不全面正確百分比21(42.0%)12(24.0%)17(34.0%) 結果發現針對上述題目中,共有21位學生回答錯誤,12位學生漏選,17位學生回答正確,所占比例分別為42.0%、24.0%、34.0%.從數據中可知,學生自主學習取得較好效果.研究得知,21位學生之所以選出錯誤結果,一方面,部分學生自主學習不認真,分析題目時粗心大意.另一方面,部分學生理解能力較差,對電場線、場強、電勢差理解不深入,僅僅死記硬背教材中的概念,不會靈活應用而錯選.12位學生對所學知識雖有所理解,但應用不夠熟練,部分知識點模棱兩可,導致漏選.17位學生通過自學,對電場線、電場強度、電勢差,理解較為深入,并可根據所學正確分析一些問題. 采用翻轉課堂實施電磁學知識教學時,教師通過評估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可及時發現學生學習的薄弱點,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教學,提高課堂時間利用率及學生學習效率. 在對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全面掌握的基礎上,教師可通過與學生互動,給學生以引導,幫助學生走出理解上的誤區. 針對上述題目,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回顧所學,提問學生如何通過電場線判斷電場強度.部分學生會回答,電場線越密,電場強度越大.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回到題目中,要求學生觀察A、B兩點電場線密疏情況,顯然A點電場線較B點密,因此,A點場強大,粒子受到的電場力大,對應的加速度也應較大,不難得出A項錯誤.教師提問學生等勢面和電場線疏密間的關系,根據所學學生便可回答出:電場線越密,等勢面間距越小.題目中A點電勢較B點高,又因為P、Q為負粒子,因此,EP1 課堂上教師通過與學生互動,不僅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而且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較高,總的來看,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應用翻轉課堂實施高中電磁學教學時,為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應注意以下問題:其一,做好充分的準備,針對某個知識點制作教學短視頻,知識點講解透徹,視頻時間控制得當.其二,根據學生回答預留問題的情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進行評估,找到學生學習中的不足,有針對性的安排課堂教學工作.其三,在課堂上與學生積極互動,及時解答學生疑惑,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個更深層次的理解,使學生做到靈活應用.二、做好學生學習評估

三、注重與學生積極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