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麗娟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中職校學生已經全部擁有智能手機,且能夠熟練掌握智能手機的操作,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信息應用能力和信息素養,做好了應用互聯網進行課堂學習的準備,為學生創設開放的、個性化的學習空間,是中職數學教學走出困境與時代相適應的必要條件。
【關鍵詞】互聯網+ 中職數學 探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6-0129-01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教學領域越發注重互聯網及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教師能夠通過互聯網+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學生也能夠在互聯網+背景下享受到不一樣的學習體驗。這對于主打傳統教學模式的數學學科來說更是一場變革。目前,中職校學生全部擁有智能手機,且能夠熟練掌握智能手機的操作,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信息應用能力和信息素養,所以說學生已經做好了應用互聯網進行課堂學習的準備,為學生創設開放的、個性化的學習空間,是中職數學教學走出困境與時代相適應的必要條件。
本文以中職數學第六章等比數列求和及其應用為例,探討互聯網+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環節一:課前準備。教師借助“洋蔥數學”APP中的班級任務及微信群發布學習任務,學生提前通過APP中的微視頻復習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相關知識并完成習題,自己動手制作“等差VS等比”的思維導圖,上傳班級微信學習群,學生互評、教師點評。通過項目遷移、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督促學生建立新舊知識鏈接,學生以自主學習為主,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完成任務的過程既是學習的過程。相對傳統教學通過練習冊、課本預習,學生興趣較大,參與度更高,便于后續的新知學習。
環節二:課堂實施。第一步:創設情境、興趣導入。隨著現代消費方式的改變,90%以上學生都有網購經歷,教師以學生熟知熱點人物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雙十一資金累積為例引入,拉近課程與學生距離,更吸引學生興趣。學生初步感受到等比數列增速極快這種數學信號。第二步:動腦思考、探索新知。學生借助手機微信小程序中微視頻《等比數列求和公式推導》講解及教師在微信群中推送的“數列求和圖解文檔”數形結合,自主探究公式生成過程,教師及時補充說明,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第三步:運用知識、強化練習。通過小程序中闖關游戲,鞏固知識,相比傳統的題海戰,學生積極性更高。第四步:探究學習、綜合提升。教師展示現實生活中“按揭買房”問題,學生以小組形式借助互聯網搜索及網絡平臺軟件完成“按揭買房”實際問題,提升學生知識轉化應用能力。
環節三:課后提升。1.教師在“洋蔥數學”APP班級中發布等比數列的前n 項和微視頻任務,學生一人一機獨立完成,教師通過后臺數據隨時觀測學生完成情況,適時在班級微信群總結、反饋。通過軟件任務平臺,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否達到教學目標,以便后續課程的有效開展。充分利用APP的可視化、趣味性補充傳統練習冊作答的單調性。“洋蔥數學”APP后臺根據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生成評價,同時向學生推送出錯率較高同類型題目。通過教學評價檢測教學效果、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2.要求學生搜集生活中等比數列求和的問題,整理上傳班級微信群。促進學生借助互聯網,進行沒有圍墻的教育,打破傳統教學造成的局限性,督促學生用發現的眼光去感知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感受數學文化。
本次課借助互聯網+形態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教學效果顯著。1.信息平臺助學提興趣:通過形象、具體的圖片、動畫,借貸游戲,小程序中微視頻教學,網絡工具可操作,吸引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激情,有效把學生引入教學活動中,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2.信息平臺助學促參與:通過尋找合適的APP,簡單易操作的微信小程序,順暢的微信交流平臺,方便快捷的網絡搜索,學生一人一機,最大程度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輔助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高學生積極性,促進學生課上理解、課下利用手機平臺鞏固內化知識,課堂參與度提高。3.信息平臺助學促競爭:主、客觀多元考核評價,激發學生競爭意識,有效解決了學生主動性、自信心不足的問題,促使學生更積極投入課堂教學中。
總之,互聯網+形態下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融合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使得授課模式多元化,培養模式開放化,課程模式及時化,評價模式多元化、多維度。同時學生的學習途徑豐富化、多元化,適應混合式學習模式、泛在學習方式。能夠為學生提供碎片化學習資源、顆粒度小的學習資源,構成空間上立體化、沒有圍墻的教育。推進了教學過程創新,延伸了有效教學空間;促進了優質資源共享,增強了教育教學趣味。運用互聯網+技術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改善中職數學教學現狀,提升中職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鳳嬌.試論互聯網+背景下的中職數學教學[J].數碼設計,2017(9).
[2]王曉婷.開展手機教學提升中職數學教學有效性[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7(19):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