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倩
摘 要: 黨日是高校基層黨組織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是黨員活動的有效平臺。基層黨組織結合特色工作確定活動主題,定期開展形式內容豐富的“主題黨日”活動,已經成為當前各高校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的常態化模式。明確“主題黨日”存在的主要問題,以項目化的方式探索其長效機制,將為高校基層黨組織開展有效的黨日活動提供基本依據。
關鍵詞: 高校 主題黨日 機制
近兩年,隨著全面從嚴治黨不斷走向深入,“主題黨日”活動作為一項長效性、特色化的黨內學習教育,已經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中變得越來越重要。高校基層黨組織開展“主題黨日”活動,要堅持黨建服務中心工作的優良傳統,以引導廣大黨員提高黨性修養為落腳點,通過建立長效機制拓展黨員發揮作用平臺,促進工作真抓實干、推動事業前進發展。
一、高校建立“主題黨日”長效機制的意義和現狀
推行“主題黨日+”活動是新形勢下高校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的創新實踐,是加強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強化黨性修養的有效載體,是健全組織生活制度、嚴格黨員管理的有效抓手。通過建立“主題黨日+”長效機制,將持續深入推進黨的作風建設,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夯實黨組織的戰斗堡壘。
(一)“主題黨日”活動概況
黨日制度是伴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而建立發展起來的。各基層黨組織在黨員教育管理中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規定每月相對固定的時間,組織黨員圍繞一定的主題開展一系列旨在提高黨員思想政治水平和業務素養的黨內政治活動,現已成為各級黨組織加強自身建設的有效載體。高校“主題黨日”活動范圍可以根據實際需求決定,例如在“七一”前夕,高校利用黨日召開全體黨員大會;教學單位黨員師生開展服務社會的技術活動;黨支部、黨小組在黨日當天組織“三會一課”學習等。實踐表明,推進“主題黨日”長效化制度化,在強化黨員的黨性觀念和宗旨意識、增強黨組織凝聚力方面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二)高校建立“主題黨日”長效機制的意義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把學校、科研院所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也就是說,在今后一段時期內,高校要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重要任務,把黨建各項工作的落腳點放在調動黨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上。因為高校黨建基礎性工作比較扎實,所以在推進活動方式上創新,并將制度建設貫穿始終,在新形勢下顯得尤為重要。從近幾年黨建工作看,各高校積極運用“主題黨日”活動這一有效載體,相繼舉辦高校“最佳黨日活動”評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隨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常態化制度化,探索黨日制度的長效機制已成為高校黨建的一項重要課題。
(三)高校“主題黨日”活動的研究現狀
很長一段時期以來,由于高校的黨員特別是教師黨員因科研、教學等時間難以集中,沒有有效地組織集體活動。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單位開始用黨日確定黨員組織生活的紀律和要求,規范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山東、陜西等地縣級黨組織相繼開展“主題黨日+”工作,為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打開新的視角。高校“主題黨日+”,指的是以創新主題黨日活動為切入點,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基礎上,結合高校基層黨組織實際,在“+”上做文章,把特色工作與黨建工作一起推進,不斷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2017年,遼寧省委高校工委在全省高校開展“主題示范黨日”遴選活動,推動遼寧省高校在這項工作上深入思考。從目前高校“主題黨日”活動開展情況看,仍存在問題,急需進行研究實踐,積累有效經驗做法,確保主題黨日活動持久有效地開展。
二、高校“主題黨日”活動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是落實基層組織制度的基本要求,是規范基層黨支部組織生活的有效途徑。從嚴格管黨治黨的角度看,目前高校主題黨日活動的開展存在一些具體的問題需要通過制度化解決:
一是活動目的不明確。黨日活動作為黨員教育管理的重要形式,其組織的規范性和開展的實效性是需要所有基層黨務工作者思考的。面對高校改革發展的繁重工作壓力,如何通過主題黨日+特色工作的方式筑牢黨員的思想基礎、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重要作用,高校需要建立怎樣的長效機制使這項工作行之有效地扎實進行、落地生根,避免“一陣風”、走過場,是迫切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并通過系統的措施完成的。由于長期以來有些高校沒有建立“主題黨日”的長效機制,各基層黨組織開展活動存在隨意性的問題。有的基層黨組織對黨日活動研究得不深不透,內容上單一,僅僅用于交納黨費和學習文件;有的基層黨組織把黨日活動當應景,缺乏前期準備和系統謀劃,導致活動“跑題走調”;有的基層黨組織把主題黨日當作“福利日”,搞旅游、聚餐等活動,使黨日活動泛俗化、娛樂化。
二是“三會一課”落實不到位。近兩年,黨的基層組織尤其是黨支部建設日益規范。各高校按照組織生活制度的要求,按季度召開黨員大會,支委會會議變得經常,黨小組會議內容也充實起來,黨員領導干部上黨課、黨支部書記上黨課已經成為黨日“三會一課”的經常性內容。形式上,黨員集中每月過一個黨日,以集體學習、研究問題、交流談心等方式,共同學習黨的理論、增進彼此間的了解。但是,由于黨員學習教育內容比較多,一些高校黨支部把工作重點放在傳達中央、省市文件上,沒有在理論聯系實際方面下功夫,形式單一,部分黨員參與積極性不強,學習效果不好,“三會一課”對于增強黨員意識、促進黨支部規范化建設的作用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三是沒有與推動教育教學工作結合起來。黨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制度化的方式規范黨內政治生活,使黨性鍛煉逐漸融入日常工作。其最大特點是與工作實際相結合,讓黨員在實踐中成為先鋒。由于高校基層黨務工作者多為兼職人員,普遍存在重業務輕黨務的問題,對黨務工作思考不夠、方法不多,沒有很好地利用黨日開展主題實踐活動,也沒有有效發揮師生黨員在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轉變教風學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的積極作用,因此黨日活動的開展與業務工作的推進仍然存在“兩張皮”的問題。高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急需解決的是如何圍繞立德樹人的辦學主線,處理好“黨建推動中心工作”的問題。
三、高校建立項目化“主題黨日”長效機制的注意事項
創新“主題黨日”項目,用長效化的黨日制度規范黨員活動,能有效突出黨員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題特征,把黨的建設抓在日常,嚴在經常,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向基層延伸。開展“主題黨日”項目要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明確項目內容
一般來說,高校的黨日制度規定每月固定一天為黨日,黨支部組織黨員開展有主題的活動。項目化的“主題黨日”首先要確定活動的名稱,以較長的一段時間為建設期限(至少一年),按照黨建服務教育教學工作理念,結合工作實際設計活動的具體方案;然后確定參加活動對象,是否為全體黨員,哪些人員對應何種工作任務;最后要確定活動方式,項目分成幾個階段完成,每個階段要初步達到什么效果,黨日以外的其他時間如何銜接等具體事宜都要詳細地安排。
(二)建立考核標準
按照上級管理部門對黨支部建設的標準、學校對基層黨支部的建設要求,結合黨支部的特點建立考核標準。例如,遼寧省委高校工委實施“校園先鋒工程”,要求高校教師“一訪”“二聯”“三談”發揮先鋒作用。結合這項工作,大連職業技術學院黨委結合常態化黨建工作要求制定了二級教學單位教師黨支部的建設標準。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教師黨支部積極研究“主題黨日”活動,以黨建創新項目的形式,構建“青藍工程”師徒工作“標準”與考核標準、“班導師”工作“標準”與考核標準。把黨日活動的成果與教師績效掛鉤,推廣成為整個學院教學改革的特色工作。考核標準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黨日成果的積累和工作的檢驗,是“主題黨日”項目中后期建設的重要環節。
(三)嚴格監督管理
項目化運作的“長效黨日”,執行中按照考核標準監管是關鍵。一般高校的院系級黨組織要承擔起項目的監管責任。在活動開始前統籌制定項目工作的任務分解表,列出階段性的工作內容和責任主體,以及具體的考核辦法、明確考核結果如何應用,督促參與項目的黨員明確職責,使工作有的放矢。如果“主題黨日”項目是全校范圍內開展的,監督管理工作還包括項目參與人的申報、基層推薦、組織審核、成果驗收等工作,納入基層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制度,確保項目的執行與管理。
(四)搭建研究平臺
目前,高校黨建研究項目一般傾向于宏觀問題的研究,對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中的微觀研究關注過少。兼職黨務工作者大多數擁有其他專業背景,對于黨建活動思考得比較少。因此,學校內開展的黨員感興趣并愿意積極參與的黨建研究項目還不多,廣大黨員在基層組織建設、拓展黨員活動方面的積極性沒有被充分調動出來,對于“主題黨日”活動的研究一般屬于專題的實踐性問題。高校可以通過項目化的途徑引導基層黨組織在調研借鑒、培育載體、機制創新等方面加強研究,增強黨務工作者鉆研業務的意識,不斷豐富黨日活動內涵,讓主題黨日活動切實成為推動黨建教育管理的有力抓手。
參考文獻:
[1]州委黨校2016年秋季第二期縣市局長進修班課題七組.完善“支部主題黨日+”制度 助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J].清江論壇,2017(1).
[2]黃丹.淺談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整體功能[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22):27-29.
[3]黃友生,陳海燕.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路徑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33(8):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