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瑋
【摘要】在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和科學技術不斷發展背景下,我國對現代教育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對現代化的人才進行培養也將朝著應用型方向發展。而對本科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進行構建和完善,也是現階段提升我國教育教學質量和促進高等院校獲得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此,以計算機專業為例,對應用型人才培養導向下本科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展開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 計算機專業 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7-0251-02
對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進行構建,并在實際教學中進行應用,對現階段高等院校開展教育教學質量進行客觀評價和完善教學結構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目前,很多高校計算機專業已經構建起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評價指標體系,在一定程度上也發揮了提高教學質量、強化教學過程規范化管理、推動教學改革和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等積極作用。現就計算機專業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內容進行具體的闡述。 一、構建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基本理念
現代高校在發展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進行構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所涉及到的教學管理情況、實際教學狀況、所取得的教學成果等內容進行有效監測,并且透過對這些評價指標的分析,可以以報告的形式對教學實際情況進行客觀性的評價,增強教學監督的專業性。與此同時,教學質量的評價主要是建立在全員、全面和全程的基礎上,其主要的目的在于通過評價對實際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改善和優化,進而全面提升高校教學水平和老師教學質量。
二、教學質量的評價原則及其指標體系
(一)教學質量評價原則
在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時也要遵循一定原則,這些原則包含了:(1)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簡單來說,就是在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時,需要建立在充分調查和研究的基礎上,以體現出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科學性;(2)實事求是,對高校開展教學的實際情況和老師教學的實際效果進行真實的反映;(3)全面綜合,在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時,需要從品德、能力、業績等方面展開,確保教學評價的全面性。
(二)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主要是由學生、教師、校外專家、同行、質量監控小組構成,其中學生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主要是通過在每一學期教學檢查開展和實施;教師評價則是老師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所取得的教學成果進行評價;校外專家則是由學校委員會組織和實施;同行和質量監控小組則是根據學校構建的教學質量監察小組按照提出的標準開展評價,最后根據得分的權重,計算出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綜合成績。
三、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及其反饋
(一)教學質量評價機制
實現教學質量評價需要由多個教學評價環節組成。因此,為確保評價的準確性,還需要從各環節著手,針對不同的環節制定不同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措施。其中專業化的教學質量評價,通常是將自我評價和外部評價相互結合起來,評價的內容也包含了教師教學態度、教學能力、思想道德、教學成果等等,具體如下圖1所示:
圖1 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流程圖
(二)實踐教學質量評價及其反饋
在實踐教學質量評價中主要涉及到創新實踐、畢業論文、專業實習等內容,同時也是學生增強能力的重要環節,為進一步提升學生計算機專業素養,學校也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方法,實現對課程設計、畢業論文、實習結果等環節的監督和檢查,并就最終的結果進行總結和反饋。
四、具體措施與反饋方法
學校通過對專業建設、教師課堂教學、教材的選擇和應用、教學實踐、畢業論文設計、學院教學質量評價等措施的應用,可以有效實現教學質量的評價。其中對專業進行建設,主要是通過學校定期對所開設的專業進行評估,并選出其中的優質課程;教師的課堂教學,則是由學校構建教學質量標準,使得更多的老師、領導參與到聽課當中,并給出教學評價;教材的選擇和應用,在計算機教材選擇上,盡量選擇國家教育部推薦的教材,又或者是能夠凸顯出計算機特色的權威性教材進行使用;實踐教學環節,學校需要就每一學期計算機專業開展的實驗、實習等課程進行監督和檢查;畢業論文設計,對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采用分級管理方式,即學校下達工作意見和論文的規范格式、學院則督促和指導論文評價工作、系部教師則指導學生開展論文選題、寫作、答辯,最終以報告的形式對結果進行反饋。針對反饋的方法,則主要是采用綜合評價的方式,使得學院對學生綜合能力和就業體會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同時也為學校人才培養計劃提供有力參考依據。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組織應屆畢業生進行座談的方式,使得學生就四年的學習情況進行探討,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教學質量評估機制的構建是建立在教學質量控制、評價和完善的基礎上,在這過程中也要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引起重視。其中尤其是針對計算機專業,強化過程控制至關重要,不僅直接關系到整體教學質量,還影響到教學環節開展的有效性。通過從多個角度、環節的教學質量分析,也能夠就計算機專業教學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進行完善和調控,進一步提升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吳中江,黃成亮.應用型人才內涵及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