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第十一中學校,重慶,400061)
伴隨電視媒體的不斷發展和革新,促進談話類電視節目的發展,極大的豐富了大眾的業余生活。為了更好的發展電視訪談類節目,應注重談話類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素質培養,其作為節目的操控者和主心骨,影響著電視節目的效果。因此,必須強化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素質,確保其具備親和力、傾聽能力、表述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這樣才能確保電視節目豐富性。
現階段,電視事業整體呈快速發展趨勢,擴大電視主持人需求,主持人的隊伍不斷壯大。在主持人隊伍中,出現大量未經系統化招聘流程、崗前培訓以及嚴格選拔,就聘用主持人現象。使其在電視頻繁出現在電視屏幕中。這些主持人中大部分語言素質差,帶來深入而又廣泛的語言污染。如有些主持人利用嬌滴滴,過于輕柔的聲音去拉近和受眾的距離,導致受眾心理反感,二者之間隔膜增加。
主持人作為節目的組織者,代表著節目的形象,是欄目的靈魂和核心、尤其是訪談類電視節目主持人和常見節目主持人相比,要求更為嚴格。從當下我國實際情況來說,訪談類節目的主持人其整體素質不高,具有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的綜合性人才較少。一些主持人缺失個性,盲目學習他人的主持風格,缺失個人魅力,談話期間的說服力不強。一個優秀主持人,不僅要具備靈活的語言闡述能力,也要具備節目現場的操控能力,并對自身所主持的節目、談論的話題等具備自身獨特的見解才可。但是結合當下實際來看,大部分主持人對各話題毫無見解,僅是單純的傾聽他人的談話,無法有效點評。
內涵就是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必須具備的人文素養、文化底蘊、修養的步伐,其涵蓋能力、知識、氣質、道德品質、思想、理論等。電視訪談類節目主持人要想在媒體領域站穩腳跟,必須注重內在素質的提高,廣泛學習各個領域的知識,做一個復合型的人才。此外,節目主持人也要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節目主持人需把社會中討論熱點、實時消息等進行傳播,為了更好的傳播,其常應用有聲語言去傳遞信息。和生活中常見語言不通,節目主持人的語言為工作語言。因此要求此語言應更加健康、更加準確、更加簡練、更加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為了實現上述語言標準,電視節目主持人必須確保語音音調以及發音的標準。
其一,口語化。口語化可為電視談話類型節目主持人營造一個開放性、平等化、自由化的談話環境,是談話類電視節目主持人常用的一種表達方法。如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崔永元,其在主持節目期間,就常把"你認為引起這件事情出現的具體原因有哪些"或者"這件事情對你的影響與意義是什么"等強硬的語言,利用口語化方向表達,如為什么?會帶來什么影響?等大眾常應用的語言進行表述,增近和群眾之間的關系,利于大眾的理解。因此,各談話類電視節目主持人,在節目期間或者在業余時間,也應注重口語化表達能力的培養。
其二,確保自身個性的獨特性。每個都是獨立的個體,節目主持人必須保證自身個性的鮮明性、風格的獨特性,才能加深觀眾的印象。如就《新聞調查》和《東方之子》以及《面對面》這幾個電視節目中,主持人不斷形成自身的風格,利用質疑的語言和冷靜的提問,確保提問的尖銳性。所以,每個節目主持人,需發揮自身性格特點,打造專屬于自己的主持風格。
首先,電視節目主持人需提升自身文化品位,重視知識的學習與積累。在業余時間學習,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利于把理論于實踐良好結合,大量積累知識,增強文化修養。主持人所具備的素質與電視節目的質量聯系密切,豐富節目主持人文化知識利于提高節目的收視率,保證電視節目的質量。其次,談話類節目主持人也要具備較好的心理素質。主持人于節目主持期間逐漸積累的經驗、面對突發情況時穩定情緒和心理機能,是其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質體現,也是各個電視節目主持人必須具備的能力。心理因素具有動態化特點,培養過程也較為動態化,所以,主持人需要在不斷實踐中,在各類突發情況中,培養自身的心理素質。
綜上所述,當下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的人文素養培養存在一些不足,包括節目主持人的語言素養有待提高,個人涵養有待提高等問題,導致在電視節目中主持人語言交流能力差,無法有效點評,影響節目的展現力。針對于此,必須注重內涵的培養,提高業務素質,借鑒經典節目特色,強化引導談話和組織談話的能力,樹立長遠學習目標,增強語言素養。這樣才能提高節目主持人的實踐能力,強化其理論知識素養,高效、精彩和豐富的開展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