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備受關注。文章在明確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意義及制約因素的基礎上,從興趣的激發、教學方法的創新、思考環境的創設三個方面對學生、教師及環境制約要素進行了培養策略的論述,將對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提供指導與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策略研究
(一)推動素質教育的貫徹實施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素質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素質教育關注的焦點就是學生思考能力的提升,讓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養成獨立解題、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反過來說,只有關注小學生數學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才能推動素質教育改革,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改革更為深入,教師不再是傳統的知識壟斷者,更多地扮演教學引導者的角色,小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凸顯學習的主體價值。因此,加強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可以幫助小學生形成有效的邏輯思維,善于思考,全面發展自己。
(二)有效地推動小學數學教學
小學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具有很強的邏輯性與抽象性,如果教師單方面地講,學生被動地聽,教學效果必然不理想。而加強小學生數學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激發小學生數學探究學習的興趣,這樣在興趣的引導下,小學生數學課堂知識的學習自主性更強,積極性更高。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思維有限,普遍感到數學學習吃力。教師沿襲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將導致小學生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嚴重受挫,思維得不到牽動,難以自主思考與學習。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關注小學生數學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可以激發學生數學探究熱情,理清數學知識的邏輯關系,更深入地進行數學學習。
(一)學生層面的因素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自我認知能力與數學思考能力有限,此時也是其心智發育的關鍵期,這時期的數學教學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教師獨斷。總體來說,小學生的年齡及心智特點決定其獨立思考能力培養較為困難。小學生成長環境的不同、學習經歷的差異,使得其在性格、興趣方面有顯著差異,不同個體的獨立思考能力不同,因此對于教師針對其獨立思考能力進行的指導與訓練的配合及支持程度不同。
(二)教師層面的因素
小學生除了自身要素的制約之外,還有教師層面要素的制約。多數教師受應試教育思想的限制,在教學中沿襲傳統的“滿堂灌”模式,教師主導課堂,忽視小學生的主動參與。正是因為錯誤教學思想的束縛,使得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死氣沉沉,教師習慣了小學生跟著自己的教學進度去學習,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去探究,對于提出質疑聲音和創新解讀的學生關注不夠。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小學生喪失了獨立思考能力提升的機會。
(三)環境層面的因素
我國受應試教育體制影響根深蒂固,學校關注的是升學率,家長和教師關注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學生成績和名次成為小學生能力評估的單一指標,小學生負擔重,學習壓力大。因為沒有空余的時間,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逐漸降低。調查研究顯示,年級越高的小學生,其獨立思考能力越弱。這是因為學業負擔沉重,多數小學生將精力放在課業的應對上,沒有靜下心來獨立思考的機會。這是來自環境層面的制約。
(一)激發探究興趣,引發獨立思考的關注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實現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必須從興趣的激發入手,在激發小學生數學探究思考的興趣上,鼓勵引導小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興趣的激發要求教師將興趣引導的主動性與數學教學結合起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巧妙提問。提出開放性的數學問題,讓小學生獨立思考可以用哪種方式解題,學生探討問題的多種解決方法,在解題探究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在小學生數學教學中做好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引導,必須真正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用更典型的問題來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在問題的誘導上要盡量增強問題的延展性,取得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初看與舊知識有關聯,具備解題的熟悉感,仔細看卻發現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將新舊知識關聯起來。例如在講解“間隔”這部分內容時,教師準備了紅色和黃色不同顏色的小圓球,要求學生進行排列,兩個球之間相隔一個球,兩個黃球之間要放一個紅球,一共排八個球,可以怎樣排。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在紙上畫一畫,大膽嘗試,這一過程其實也是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過程。
(二)創新教學方法,凸顯學生課堂主體性
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實現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有效培養,必須要創新教學方法,弱化教師的課堂主導性,讓小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以靈活選擇,以促進小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例如問題情境教學,創設問題性的教學情境,讓小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自主進行知識探究,提升獨立思考能力。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先展示生活中的圓形,讓學生加以補充,然后讓學生用圓規畫一個圓,接著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圓形并介紹怎么畫的。不同的學生畫出的圓形不同,有的是光滑的一圈,有的是封閉的曲線,有的線條不平,教師讓學生思考如何畫出一個完美的圓。問題引導,實操示范實現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例如生活案例導入教學,數學來源于生活,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關系,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教師可以借助生活案例,做好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例如在教學“平移和旋轉”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運動屬于平移,學生就會想到升降電梯,哪些物體的運動屬于旋轉,學生想到行駛的汽車,想到不斷運轉的地球等。在生活案例的導入對比中,小學生歸納出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其在大小、形狀、位置上的變化等。生活案例的導入實現了抽象數學知識的具象轉化,實現了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提升。
(三)優化教學環境,創建輕松民主的氛圍
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關注和堅持。因此,不僅僅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在課外教學中、課后復習中都要關注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教師必須在課堂內外建構獨立思考的教學環境,摒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氛圍,讓小學生處于民主的學習環境中,自覺成為課堂主體。在輕松民主的環境中,小學生能自主挖掘數學素材,尋找生活案例,自主發現問題并嘗試小組探討,解決問題,實現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提升。將數學教學轉化為集體性的探討,提高學生的智商。以小組為單位,針對課題進行研究,教師弱化自己的主導性,定期不定期地對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查與指導。基于素質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將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融入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在輕松民主的學習環境中發揮學習的主動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重視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環境,讓小學生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實現其獨立思考能力的穩步提升。
[1]賈紅艷,高慶國.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J].中華少年,2017(18):156-157.
[2]周淑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7(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