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小學教學體系中最為基礎的課程,而預習工作是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引導學生做好小學語文預習工作,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預習習慣,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文章結合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探討小學語文預習引導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預習工作;引導策略
預習工作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環節,也是探索語文知識的開端,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能夠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提前掃除知識學習障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激發學生預習興趣的策略,安排好預習工作,才能推動高效預習活動的開展。
(一)教師不夠重視
不可否認,當前有一些小學語文教師不重視預習環節,認為預習只是一種形式,對正式教學課堂毫無作用。有的教師認為,只要在課堂上將重點的語文知識點講述詳細,就能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這樣的傳統教學觀導致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過于草率,不設置明確的預習目標,或要求較為籠統,不夠具體,導致學生抓不住預習重點。
(二)學生喪失預習興趣
除了教師忽略預習環節的因素,不少小學生也逐漸對預習喪失興趣,甚至認同一些教師的傳統思維,認為將課文中一些不認識的字記住或不理解的詞語找出來,留在課堂上提問解決就完成了預習任務。這就導致一些學生不認真對待預習工作,在預習過程中不深入思考和理解文意,再加上教師的預習檢查力度不夠,最終導致學生預習松散,變得形式化,失去預習的意義。
(一)尊重個體差異性,調動學生預習積極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生活環境與智力開發情況的不同,呈現出一定的個體差異性,這要求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時絕不能忽略這些差異,要堅持科學合理的原則進行預習工作的引導。針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就要降低預習的要求,如借助詞典來了解生字詞意,將不理解的語句標記出來;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就要提高預習難度,可以要求學生通過搜集與文意相符的資料,結合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并嘗試自行解決。這種方法能夠針對不同學生的基礎進行應用,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預習積極性,并能讓其在自主學習和探索中獲得成就感。
(二)運用監督激勵的手段,激發學生的預習積極性
小學生正處于競爭性較強的成長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表現欲望強烈,希望通過競爭得到教師的表揚。那么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成長心理,促進其預習積極性的增強。在引導學生進行預習時,除了注重預習方法外,還要給予學生一定的競爭壓力與鼓勵,讓學生在預習中學有所獲,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總之,只有全面激發學生自覺預習的興趣,才能為構建高效語文教學課堂提供保障,更利于學生在正式課堂上發揮主體作用。
(一)利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創設自主預習的信息化平臺
伴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當前多媒體技術普遍應用在教學課堂上,為學生各個環節的學習提供了便利。小學語文教學應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依據,明確教學目標,積極創設自主預習的信息化平臺,才能達到充分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資源進行高效預習的目標。
比如在學習《烏鴉喝水》的內容時,由于該文章為寓言故事,那么教師就要結合文體為學生設立具體的預習任務。首先需要掌握“烏”“鴉”“瓶”等生字詞,其次要讓學生從寓言故事中得到啟發,并自覺想辦法解決問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回家利用電腦、手機等設備,或通過查字典來認識生字的讀音與含義,在拼音的輔助下順利朗讀課文,理解文意。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利用電腦和手機觀看由《烏鴉喝水》這個故事改編而成的動畫片視頻,在直觀的畫面幫助下對文章的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時思考從故事中學會什么道理。多媒體能夠讓學生自主獲取較多的預習材料與資源,針對預習過程中很多不理解的問題也有很好的輔助理解作用,更重要的是這種預習方式非常適合小學生的成長特點,能夠激發學生的預習動力,提高預習效率。
(二)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拓展自主預習的內容與思路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預習工作中,教師往往將課本作為唯一的預習載體,在布置預習任務時更多地依賴字典與課文,使學生很難學會課文以外的知識。在多媒體的輔助下,教師的預習引導工作能夠更為順暢,有助于學生理清思路,提高自主預習的效率。
首先,教師要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預習資源,針對在自主預習中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教師要有預先的估計,利用多媒體課件創建學習包,內容包括課文資源網站和教師精心創設的媒體課件,讓學生用多樣性的方法來進行預習,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進行《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的預習工作,教師就可以提前為學生準備好朗讀的音頻、生字詞讀音、重點語句的解釋以及課本沒有提及的西沙群島其他知識,為學生的預習工作提供幫助。
其次,教師可以利用QQ、微信等交流工具做好學生預習的監督工作,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并建立各自的微信群,以多渠道、多角度的方式跟蹤學生的預習工作。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也可以通過QQ或微信群進行討論,利用課余時間與教師進行探討,或者進行一對一的溝通。
(三)利用多媒體提高學生自主預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功能做好預習引導工作。鑒于傳統預習中學生“被預習”狀態的缺陷,教師不能強加任務給學生,而多媒體的多功能性正好彌補了傳統預習方法中枯燥、抽象預習過程的缺陷,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進行預習,就是將圖片、視頻的全新預習方式帶給學生,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在預習《長城》一課時,教師就要針對不少學生沒去過北京的現實情況,在課件包中搜集很多關于長城建筑的歷史,同時也要引導和鼓勵學生自覺收集一些關于長城的傳說故事,讓學生在預習中感受到樂趣。
綜上所述,預習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是最基礎且最重要的學科,教師要確保正式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就必須重視小學語文的預習工作。因此,教師需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其滲透到語文預習環節,讓學生利用多媒體功能,豐富預習的方式,增強預習主動性,最終提高預習的效果。
[1]楊永霞.小學語文預習有效性淺探[J].學周刊,2012,1(02):175.
[2]李會霞.論小學語文預習的引導[J].學周刊,2016,9(26):230-231.
[3]苗煥缺.淺談小學語文預習[J].學周刊,2015,11(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