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教育是學生重要的教育階段,逐步對教學教育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學課程中,很多內容都涉及科學方面的知識,則小學科學與語文課程的有機結合就成為教育中的一個契合點。文章針對小學科學與語文課程的有機結合進行分析,希望為小學教育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科學;語文課程;有機結合
小學科學和小學語文都是小學教育階段重要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它們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契合關系,因此,為了實現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就有必要將兩者有機結合來進行教學,這也是實現高質教學的必要途徑。為了有效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還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作用,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結合方法來進行實現。
小學科學主要是針對科學知識和科學素養培養為教學目的,在小學教育階段,科學教育對學生的科學意識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索心,進而促進他們科學興趣的養成。小學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其在小學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小學教育的基礎內容,其主要是針對學生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進行培養。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內容涉及十分廣泛,其有很多涉及科學知識方面的內容。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語文課程中的科學內容來拓展學生的科學知識以及科學意識的培養。另外,小學語文課程的課時比小學科學課時多很多,僅僅依靠小學科學課時來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而將小學語文和小學科學有機結合,就可以促進學生對科學知識的了解,從而便于他們科學意識以及科學素養的培養。
(一)課程融合是教育發展的要求
隨著教育體系的改革,小學教育作為學生啟蒙教育階段,其教學質量也成了教育中的重點。在新時期環境下,教育觀念不再局限在傳統的牢記掌握的要求上,而是在其基礎上更好地實現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結合和應用。因此,教育的知識就不應該存在界線之分,其具有共同的教學目標,則課程的融合就成了教育發展的要求。小學科學有著其獨特的地方,其對于學生科學知識掌握以及科學思維的養成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課程包括的內容十分廣泛,不僅包括人文情懷、語言表達,還包括科學探索和人文地理等。而語文課程教材的編寫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關聯性。這就為兩者的融合提供了條件。在新時期教育環境下,兩門課程如何進行有機融合就成為教育的新要求和新趨勢。
(二)課程融合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科學的內容具有很強的探索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科學知識十分感興趣。學生具備一定的科學基礎知識能夠一定程度地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心理。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的好奇心一般都是比較強的。科學知識的探索性能夠有效激發他們探索的樂趣,進而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將小學科學和語文課程有機結合,就可以將科學知識的探索性引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合理有效地利用一些科學內容,就可以吸引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索興趣。這樣不僅達到了語文教育的目的還利用科學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科學知識的掌握和拓展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用。
(三)課程融合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具有鮮明的年齡特征,他們具有很強的好奇心,自然科學知識內容就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而對于語文教學內容來說,學生對于其一般會產生學習的疲勞感,長期就會對語文失去學習的興趣。同時由于語文學習中,學生需要進行大量的課文背誦,他們對語文學習往往也會產生抵觸的感覺。為將科學課程與語文課程進行有機結合,就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利用科學知識的吸引力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科學知識的掌握來說,以豐富的語文課程作為科學教育的載體,就可以有效拓展科學教育的途徑和時間,從而實現對學生科學意識和科學素養的培養和鍛煉。對于語文知識掌握來說,科學知識內容本來就是通過語言來表達和表述的,其也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部分,通過對于科學知識的獲取,也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語文知識以及技能的掌握,從而實現共同促進學習的效果。
(一)利用語文課本資源與科學進行結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課程包括的內容是十分全面的,這也是全面語文知識教育的體現,其中就有很多是關于小學科學教學的知識,這就為小學科學和語文課程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語文課本的資源來和小學科學進行結合。比如,在進行《小蝌蚪找媽媽》一課的教學中,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需要對其內容的表述以及情感的表達進行了解和掌握,這也是語文教學的要求,而學生對于課文中科學知識的了解和探索則往往受到忽視。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在對課文內容和情感表達教學的基礎上,還可以將科學知識引入到實際教學中,可以將蝌蚪發育的全過程以及與蝌蚪發育有關的科學知識進行導入,這樣就可以將語文知識和科學知識進行有效的結合,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
(二)利用語文寫作來和科學進行結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能力的鍛煉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教師往往會定期進行相應的寫作訓練來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學生寫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語文寫作和科學知識進行結合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比如,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寫作課題,課題可以是科教類的主題,以鍛煉學生對科教類類型文章的寫作。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對科學的探究應用到寫作中來,作為寫作的素材,這樣可以有效豐富寫作內容,對學生知識面的拓寬以及寫作水平的提高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三)語文語言表達訓練與科學進行結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有關于理論知識的教學,同時還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課程,其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中有些口語交際課程的安排就和科學有一定的關系。因此,在小學語文的語言表達訓練中就可以和科學進行結合。比如,在《春天里的發現》口語交際課的教學中,就充分體現了語文與科學的有機結合,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關于春天的想象,讓他們分組對話,發表自身對春天的發現和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的一些關于春天里發現的現象作為科學分析的一部分內容,從而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自然科學的理解。
(四)融合科學探索性創新語文教學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是主要的教育實施者,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教師在進行科學知識課文的傳統教學中,往往只注重對課文表達內容的講述,進而教育學生如何快速有效地從中提取所表達的知識重點,這也是傳統語文教學中的普遍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脫離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師利用科學知識探索性來創新自身的教學方法,在和科學融合的基礎上,也能夠實現高質量的語文教育。比如,在《回聲》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設置懸念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課文的學習,通過設置“我們生活中遇到過哪些關于回聲的事情?”“回聲的現象究竟是怎樣形成的?”等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帶著探索的心態進行課文的學習,這樣就利用了科學知識本身的探索性來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探索性,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
(五)語文課后拓展和科學進行結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其教學內容很多都和生活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后,還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課后知識拓展,這也是新時期語文教育的新要求,從而充分起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作用。而教師在進行語文課程中的科學內容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將課后拓展和科學進行結合。比如,在進行《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的教學中,課文中涉及各種植物現象,教師在進行這些植物現象的講述和分析后,就可以給予學生相應的課后拓展課題讓他們來完成,讓他們收集生活中更多的其他植物現象,并對這些現象的產生進行科學的分析,這樣就能夠調動學生科學探索的興趣,從而實現高質高效教育。
在新時期教育環境下,課程融合成為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途徑。小學科學和語文課程就存在融合的條件,兩者的融合對小學教育來說具有積極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來實現小學科學與語文課程的有機結合,這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覺悟和認識。
[1]張婧川.小學科學與語文課程的有機結合[J].小學科學(教師版), 2011(07):23.
[2]陳芳.語文教學與自然科學的有機融合[J].小學科學(教師版), 2013(05):135.
[3]盧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科學教育[J].新課程(上), 2013(09):21.
[4]楊開杰.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科學教育滲透[J].軟件(電子版), 2014(0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