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整體體驗詞匯和句型的語用情境,并作為文本范例,幫助鞏固記憶并形成語言運用能力。以話題為主線,把零散的語言知識點用對話串聯起來,訓練學生靈活運用語言能力,讓學生在內化語言知識過程中自然習得語法,在教學中少講語法理論,多講運用語法的實例。
【關鍵詞】身邊資源;對話教學;語音教學;詞匯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合理利用身邊資源,對于上好每一節課,至關重要。那么哪些是我們的身邊資源呢?第一,把握好教材,明白教學目標。第二,就是我們教師的自身資源。在很多觀摩課上,看到許多教師不寫板書,而是打印出來,貼成板書,的確很漂亮,但每節課能否都這樣打印呢?板書非常重要,任何精美的PPT都不可以替代板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板書能起到示范作用;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板書有著提綱摘要的作用,便于總結與理解。第三,應當是我們周圍的環境資源,教室、學校、色彩、季節、天氣等都是我們身邊的話題,很好利用,很好拓展。第四,就是我們教師用書所提供的光盤,制作精美,比所有課件都好,點開即用,節省制作PPT時間。本文從不同的課型談一談身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每單元都有一個核心句型和重點詞匯,基本上,先出現在我們每一單元的Main scene中,而Let’s talk A和Let’s talk B部分是單元的核心內容,它把核心句型和詞匯融入一個有一定意義的對話語篇中,讓學生整體體驗詞匯和句型的語用情境,并作為文本范例,幫助學生鞏固記憶并形成語言運用能力。
(一)巧妙導入,走進會話文本
每個教師都各有所長,根據自身特長,設計導入,如談話導入、情景導入、復習導入和設疑導入等引入會話主題,可以使學生自然地融入會話教學。
例如有關時間的會話,可以先在黑板上畫個大圓圈,問學生:
T: What is it?
S1:It’s a playground.
S2: It’s a watermelon.
S3: It’s a plate.
學生說了許多,可謂五花八門,氣氛活躍,教師都說maybe,這樣大約猜了三分鐘,教師簡單幾筆,在大圓上依次添加了數字12、3、6、9和長短指針。學生很快說出答案:It’s a clock.
(二)整體呈現,感知會話文本
每篇對話都有自己完整的情節,因此揭示主題并導入會話文本后,教師就應從讓學生整體理解和把握對話的內容入手,關注每篇對話教學的整體內容和完整情節。每單元的Main scene是這一單元的靈魂,核心句型都在此,忽略或一帶而過太可惜。例如PEP教材六年級上冊Unit 6 How do you feel? Part A" Let’s talk可以很好地利用Main scene設計lead in。
Look at the picture of main scene.
—Who are they?
—They are Sam (her brother)、Sarah and her mother.
—Where are they?
—They are at home.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They are going to eat popcorn.
—So they are happy.We can also say: they feel happy.
And then where is Sarah? What is she going to do?
—Maybe she is in the kitchen, she is going to take two cups of juice.One is for herself, the other is for Sam.She will share the juice with her brother, Sam.But when she comes back to the living room.What had happened? Is there any popcorn?
—No.
—So Sarah feels angry.Why?
—Sam ate all the popcorn.
—What should the boy do?
—He should share.
以此話題為主線,把零散的語言知識點用對話串聯起來,訓練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長此以往,既訓練了學生聽力能力,又提高了語用能力。
詞匯包括音、義、形三個要素,詞匯教學的目標就是幫助學生掌握詞匯的音、義、形,并且能夠在交際活動中運用所學詞匯進行交流。記憶詞匯的有效辦法之一是將單詞的發音與單詞影像化和具體化的語義相結合。學生口頭使用某個詞時,可以想象這個詞的“形象”以及使用語境,這比機械重復有效得多。
第一,利用實物、圖片、表情、動作等教詞匯。筆者曾經觀看過一位外教的詞匯課,她的body language非常具有感染力,也有助于學生理解詞匯。如果學生有錯,她都是采用升調,進行反問,讓學生自己覺察到錯誤,這樣記憶深刻。例如That would be nice可通過語調的變化來表達高興、驚訝、諷刺、厭煩等各種態度。
第二,在語境和語篇中教詞匯。例如在對話中有chase這個生詞,我們可以熟讀對話中的句子“The cat is chasing a mouse now.”整體感知,然后利用仿造句子“The tiger is chasing a deer now.”等幫助理解記憶chase這個詞的含義。
第三,在聽、說、讀、寫與詞匯相結合的語用活動中教詞匯。例如看圖說話、聽音畫畫、聽音涂色、詞匯游戲等語用活動,通過導學習題來正確運用詞匯。
第四,利用自然拼讀法教詞匯,單詞的記憶與拼讀是學好英語的關鍵。
第五,對學生進行詞匯學習方法的指導。運用歸類記憶法訓練學生將有關聯性的單詞劃為一組詞進行系統記憶,教師在教一個單詞時可同時介紹其他關聯單詞,豐富學生的詞匯量,既復習了已學的單詞,又了解了歸類的概念,養成了歸類的習慣。
語音是整個語言系統的基礎,如果不抓好語音基礎訓練,就不能正確模仿和朗讀單詞,也就無法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語音教學是語言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自然規范的語音語調將為有效的口語交際打下良好基礎。”我們可以很容易、很準確地說出“sorry”這一表達,但是如果所使用的語調不正確,可能會表達相反的意義,達不到交際的目的。為實現教學目標,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熟知教材資源
1.三年級上冊學習字母的“音”:字母名稱音; 操練字母名稱音的歌謠;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學生聽到輔音字母及例詞,如/d/dog,圈出對應的字母d。考查字母音和形的對應關系,學習字母的“形”(字母筆畫、筆順示范)學習字母的“序”,能寫出每個字母的左鄰右舍,平時每節課進行訓練,可在空中寫,可在紙上寫,可在黑板上寫,量的積累就會有質的飛躍。
2.三年級下冊教學元音字母a, e, i, o, u的短音,在閉音節中的讀音,掌握五個短元音和字母的對應關系;通過讀符合拼讀規則的新舊單詞,完成聽力活動,來幫助學生體驗、熟悉單詞的拼讀規則;描紅語音例詞,加深體會拼讀規則。
3.四年級上冊以四個元音a,i,o,u例詞呈現發音規則silent;注重字母長音和短音的分辨;四年級下冊要求以3-6個語音例詞呈現1-2項發音規則;五年級上冊要求呈現常見字母組合及其發音規則;五年級下冊要求呈現常見字母組合及其發音規則;都可通過吟唱歌謠強化發音規則;通過聽力活動鞏固發音規則,通過聽錄音寫單詞等活動,幫助學生按照發音規則拼寫單詞,并辨認詞形,填充短語或句子,練習在四線格上仿寫句子,并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書寫。可以通過分組活動來練習語音,關注音素意識的培養,強化音-形對應關系,增加聽力、聽寫練習,最終實現Phonics for reading, writing.
(二)制定語音教學的原則
1.語音教學成功的關鍵首先在于教師提高自身的語音素質。《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在英語教學的起始階段,語音教學主要應通過模仿來進行,教師應提供大量的聽音、模仿和實踐的機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發音習慣。”所以我們自身資源必須優良,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發音習慣。
2.逐漸引入國際音標的教學。許多人認為小學階段沒有必要讓學生學習音標。但是,隨著學生英語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學生接觸英語材料的增加,他們勢必會遇到音標的問題,如果不及時引進國際音標的教學,那么容易阻礙學生及時運用拼讀知識記憶單詞,依賴心理加強,自我實踐能力提高受阻礙。
3.單音教學和語流教學相結合。語流就是人們說話時發出的一連串的聲音,語流是由一個一個的音素組合而成的。平時多聽錄音,多跟讀,最有用的資源是我們教參后面的光盤,每個Let’s talk有動畫,還有配音功能。通過引導學生聽音,辨音和吟唱語音歌謠,總結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發音規則。
4.語音教學與詞匯、閱讀、聽力、口語等教學活動相結合。例如談話、演說、講故事等,講話者可以通過語調的變化來表達思想和提供信息。語調在教師的語言藝術修養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恰當的語調能使語言平地生輝,具有磁鐵般的吸引力,能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5.語音教學要堅持一貫性原則。語音教學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需要根據學生所處的具體語言學習階段,確定具體的語音教學任務,語音教學應該貫穿于整個英語學習過程。
總之,我們身邊有很多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唾手可得,在每一堂課、每一種課、每個環節中都可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做生活中的用心人,就地取材,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來完善我們的課堂,成為一名不斷進取、具有反思意識和創新精神的英語教師,使我們的英語教學更加科學、有效。
[1]徐鳳蓮.三條捷徑有效突破小學英語時態教學[J].校園英語,2018(05):166.
[2]柳海霞.課程研究推動小學英語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6(35):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