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名著是人類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的寶貴財富,閱讀名著可以令人開闊眼界,獲得知識。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資源,開展更加多樣化的閱讀名著活動,以培養初中生高效率的閱讀能力。文章通過簡要分析初中生閱讀名著的不足之處,就如何提高初中生閱讀名著的有效性進行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閱讀名著;有效性
初中階段是打好語文學習基礎的重要階段,在小初高這三個不同的學習階段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閱讀名著則是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內容。初中生雖然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也有部分自己的想法與見解,但還是缺少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能力。提高初中生閱讀名著的有效性,需要通過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能力的共同改進和提高來實現。
現今社會對于學生的學習要求越來越高,初中生在青春期的初級階段承擔了很大一部分學習任務,初中生的學習科目多,且科目之間聯系性不強,學習壓力較大,因此,初中生的閱讀時間有限,甚至無法擁有一個完整的時間段來安心閱讀。與此同時,初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為了跟進課本內容來改變教學進度,往往將課文知識先行講解,如果所剩時間不足,就會壓縮給學生閱讀名著的課堂時間。這就導致不得不要求學生在課后去閱讀剩下的名著內容,因此初中生閱讀效率低下,對書中內容理解不深,感受不足。
(一)提高學生對于閱讀名著的興趣,進行趣味化教學
“興趣是第一學習動力。”初中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名著的過程中,不應該只是簡單地告知學生所需要閱讀的書目,而應進一步地簡單講解名著中一些初中生所感興趣的內容,或將名著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拉近初中生與名著之間的距離,提高其閱讀興趣。在課堂中,講授完基礎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在課堂剩余時間給學生播放名著的有關影視片段,令學生感受到名著并非是枯燥的文字,還是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優秀故事,激發學生對于名著的閱讀興趣。
(二)為學生合理安排閱讀時間,避免閱讀疲勞
部分初中語文教師為了使教學進度順利進行按時完成,會要求初中生在某一小段時間內讀完一本名著。這樣對于初中生閱讀名著是非常不利的,不僅不會提高閱讀效率,反而會引起初中生對于閱讀的叛逆心理和拖延心理,使學生感覺自己在被迫閱讀,對于閱讀名著這一原本有趣的學習方式只會感受到壓力。因此,初中教師應該合理安排初中生的閱讀時間,如建議初中生每天花費一小時或半小時的時間在閱讀名著上,或延長閱讀期限,讓學生在這一較長的時間段內自主安排閱讀時間,只要能在講解名著時讀完即可。
(三)建立完善的教學體系
初中教師在談到閱讀名著時,應學會引導學生做好摘抄筆記,并及時記錄感受感悟,隨讀隨記。名著都是名人大家的經典之作,是他們用其一生的心血對生活、社會、人生的關照和思考,是其最高的藝術才華凝結。因此,將閱讀名著與寫作記錄結合在一起,不僅可以使學生更進一步理解名著內容,有利于提高寫作能力,更能使學生感悟到生活中的哲理和人生道理,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建立自己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提高閱讀名著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教師在布置學生去閱讀一部名著時,應先給學生講解一下跟這部名著相關的內容,如作者介紹、寫作背景、名著意義等,以幫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名著內容,理清條理,使閱讀過程更順暢、輕松一些。切忌直接要求學生去讀一部具體的名著,并在學生讀完之后將所有相關知識在短時間內全部講授完。
初中生還未形成一個適合自己的閱讀體系,在閱讀名著的能力上和讀后感的記錄上仍有不足。在有了良好的教學方式之后,就更進一步要求教師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初中生閱讀名著。
(一)為學生制訂良好的閱讀計劃
初中生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有隨意性、刻板性,他們缺少一個良好有效的閱讀計劃。因此,為了幫助初中生克服、改正閱讀過程中的劣性,教師可以選擇制訂閱讀計劃,如根據學生的閱讀速度來選擇每日所讀篇目。此外,可以在教室設立“讀書一角”,讓大家把自己喜歡的一部名著帶到學校放在教室里的“讀書一角”里,供班里同學傳閱借讀。這樣可以讓學生產生一種希望自己帶來的名著可以被同學認可的心理,激發大家閱讀名著的動力并提高閱讀名著的興趣,從而形成良好的閱讀名著氛圍,提高閱讀名著的有效性。
(二)將正確的閱讀方法傳授給學生,延伸閱讀范圍
初中生在閱讀名著時,認為自己所需要做的是將眼前的這本書從第一頁看到最后一頁,讀完即可。學習能力較好一點的學生可能會在閱讀過程中進行自主思考,但大部分初中生是不會帶著問題去閱讀的,他們將閱讀名著當成老師所布置下來的任務,自己只需要完成任務就可以。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該在課堂上教會學生如何去閱讀一部名著。從準備閱讀這部名著開始,教師可以提出幾個跟書中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閱讀發掘問題的答案,或者布置讓學生在看完書后談談感想,通過寫讀后感、隨記,課堂發言的形式進行交流。
閱讀完一本名著并在學生談完感想之后,教師可以將下一部名著與這一部聯系起來,如讀完《水滸傳》之后可以要求學生去閱讀《三國演義》,這兩部名著所著朝代和作者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和相似處,并且同屬于我國四大名著,其文體和書中部分內容也有極大的相似性。這種名著中的聯系可以引起學生對上一部名著的回憶,同時激起學生更大的閱讀動力和閱讀興趣。
(三)搭建良好的閱讀平臺,促進初中生自主閱讀學習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定期舉行小型的課堂活動,活動內容是讓初中生在課堂上交流其近期的課外閱讀書目,暢談讀后感受、自己的見解,原則是不照搬他人的思想內容,所談即所想,無對錯之分,在一個學生談完之后其他學生可以發起提問或者對其所表述的內容表達態度。這種平臺搭建的目的是讓初中生發散思維,形成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思維。有一個良好的小型閱讀平臺,可以讓初中生有價值歸屬感和存在感,讓初中生感覺自己閱讀名著是可以展示自我、了解他人思想的一個良好渠道,從而進一步激發初中生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
總而言之,閱讀名著對于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感性思維,理性地處理問題,發展健康的身心都有較大的影響。應重視初中閱讀名著有效性的提高,讓學生在初中形成良好的閱讀名著的習慣并培養獨立自主的閱讀思維。加強名著閱讀,提高初中生閱讀名著的有效性,不僅是時代對語文教學的呼喚,更是在世界范圍內教育對我們的更高要求。
[1]濮云霞.如何提高初中名著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語文天地,2016(14):75-76.
[2]鄒濤.芻議如何提高名著閱讀的有效性[J].讀寫算(教師版),2015(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