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育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道德素養,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培養出高素養的優秀人才。文章主要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育教學的難點與解決措施展開深入的研究,旨在促進初中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難點;解決措施
對于道德和法治來說,帶有較強的實踐性,是規范社會生活的重要保障,道德與法治共同作用于生活,對于學生的長遠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必須積極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育教學,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要正確理解“法治”相關的知識,著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識,積極開展體驗性活動,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保證學生較高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進步。
(一)重要性分析
首先,滿足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需求。在初中道德與法制課的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知識內容的傳授,培養學生的德育觀念。德育與法治教學流程屬于知行合一的過程,知是前提性條件,行是最終目標。通過開展德育與法治教學,可以確保學生在完成知的前提下實現行的目標,進而保證良好的教學成效。
其次,滿足人才培養的內在需求。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學生具備較高的道德素養是必不可少的,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高度重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開展,加強人才的培養與建設,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人才。所以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要注重認知方面、學生情感和思想方面的教育,確保學生全面發展成為高質量的優秀人才。
(二)現狀分析
1.教育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相悖。生活是道德與法治的重要來源,其內容關乎著學生的實際生活。初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歷和生活體驗,而且在與社會不斷接觸的過程中,生活經歷和生活體驗也會隨之增長。初中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生活體驗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對于所遇到的問題習慣于用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來進行分析與解決,學生的自立傾向越來越嚴重。然而初中生缺少較強的法律意識,又過于沖動。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經驗,選擇學生常見的典型事例,在課堂中要模擬和創設相關的情境,將教材內容與社會生活結合在一起,進而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一直以來,一些教師缺少對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正確認識,傳統的思想觀念比較根深蒂固,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于生活化教學在課堂中的應用沒有給予高度重視,列舉的事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一定的出入,拉長了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需求之間的差距,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高,教學成效也不理想。
2.教學方法對理論灌輸存在一定的依賴心理。一般來說,探究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以及啟發式教學等屬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以生活事件與知識之間的聯系性,保證學生較高的學習熱情,給予學生強大的學習動力?,F階段,在考量教師教學質量時,過于注重考試成績和升學率這兩點因素,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理論知識,以符合滿足評價標準。
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較為傳統的教學方法;一些教師雖然采用了全新的教學方法,然而在一定程度上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是不相符合的。
(一)教師對法律概念的理解不清晰,引導時缺乏自信
教師如果缺少較強的專業能力,將會嚴重阻礙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施。一些學校由于重視程度不足,造成了授課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中,一些教師并不是專業出身,對法律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心理誤區,尚未實現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的結合。
此外,在引導時,由于教師對法律概念存有誤區,所以缺少高度的自信心,不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
(二)課程理念與實踐的匱乏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思想觀念上的誤區導致課程理念有所偏離,也影響學生的學習。在這種課程理念的影響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僅僅了解到社會現象的表面,很難對其本質進行全面了解。同時,一些教師沒有在課堂教學中傳授基本理論知識,而是過于注重課堂氣氛,造成實際教育教學形同虛設,課程理念與實踐上的區別也越來越懸殊。
(三)部分教師的教育素養有待提升
教師的專業素養將會給教學質量帶來直接影響。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情感抒發將會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氛圍中。所以,教師不僅要掌握充足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結合當前學生的學習特性和心理訴求,將教學材料中的價值充分挖掘出來,科學規劃和落實教學工作,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意識和思想感悟的提升,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部分道德和法治課教師自身教學素養有待提升,導致整個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一)加強對“法治”的正確認識
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初中道德與法治之間的關系是極為緊密的,其中涉及的法律知識也比較多,比如侵犯人們的隱私權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等。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加深對法治的正確理解,從初中道德和法治教育教學實際情況出發,制訂出配套可行的教學計劃,也有利于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不斷更新學生的法律觀念。同時,教師還要深入學習法律知識,并以身作則,發揮自身的帶頭作用,進而感染學生,將正確的法律觀念滲透到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中。
例如,在道德與法治《做更好的自己》的教學目標設計中,教師設定了能力目標: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集中整合知識學習、能力發展以及情感培養等方面,學生在活動中,更好地認識了自己,結合學生現有能力,制定出可行的教學目標,促進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在知識目標的設定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善于接納自己,認識到每個人之間潛力的不同,并善于將學生的潛力挖掘出來。通過這種教學目標的設定,可以鞏固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使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不足,及時予以完善。
(二)堅持道德與法治教育與學生身心、生活緊密聯系
在初中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教學中,必須要將其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加強法律教育的滲透,實現道德、法治與社會生活之間的緊密交融,確保良好的教育效果。其中,要加強小組合作學習法的應用,就要與實際生活相契合。教師在探究內容的選擇與設置中,要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符的案例,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比如共享單車和網絡表情包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潛能。
例如,在講授“獨立”的重要性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身邊所發生的事情,對比住校生和走讀生生活的差距,住校生比較獨立,自己洗衣服,整理宿舍等,而走讀生大都依賴父母。這一事例是學生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可引導住校生和走讀生樹立高度獨立意識,讓學生認識到獨立的重要意義。
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典型事例,將其融入教材之中,并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和探索。教師在備課之前,要對學生的社會經歷和思想動態進行充分了解,調動學生學習的動力,進而有助于解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設計具有體驗性的活動
要想確保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還要加強對課外活動的高度重視,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設計具有體驗性的活動,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于學生形成較高的法律素養。學校要定期組織安排豐富的德育活動,實現教學理論向實踐活動的順利轉變。
例如在中秋節和端午節來臨之際,可以向敬老院、留守兒童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培養學生尊老愛少的道德品質;定期邀請家長到學校參加親子活動,引導學生樹立孝敬父母的思想觀念。通過一系列體驗性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
(四)提升教師教育素養
教師作為教學工作開展的主體,將會給教學質量帶來直接影響。因此,教師自身素養和水平顯得非常重要,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生命教育素養,而開展教師專業培訓就是實現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主要方式。因此,在落實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該確保教師專業素養可以融合教學需求,給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條件。從目前初中教學整體質量來說,對初中政治教師進行生命教育培訓已經成為迫切需求,通過開展專業培訓工作,讓教師根據自身閱歷和水平,對生命生產有所了解,同時探究生命含義,采用科學的教學形式,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意義上了解生命價值。并且,在進行初中政治教學時,不采用體罰的教學方式,不把負面情緒帶入到課堂中,給予每個學生充分的關注,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綜上所述,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育教學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極大的幫助,能夠促進學校人才培養的長遠發展,為社會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因此,在開展初中道德和法治教育教學時,教師要正確理解法律相關知識,正確引導學生,定期開展體驗式實踐活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機融合起來,確保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有所成長,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做一名知法、懂法的學生,進而彰顯出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育教學的價值。
[1]安華鋒,郝慶華.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活動教學的感悟[J].學周刊,2018(06):67-68.
[2]勞婷婷.體驗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04):130-131.
[3]莫素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04):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