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構主義認為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中學化學是一門實驗性比較強的學科,這就需要學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自身經驗和實驗來建構相關的知識。基于此,文章從建構主義理論視角出發,對中學化學課程教學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建構主義;中學化學教學建議
中學化學是中學階段的核心課程之一,在整個中學課程設置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尤其是對于高中階段來說,因為高中階段理科生化學學習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最終的綜合成績。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的主體是教師,學生只是課堂活動的被動接受者,教師始終把控著課堂教學活動。這種單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新時代的教育理念。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當今教育界的重要學習理論和思想,它是學習理論從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以后的進一步的發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從學習的含義出發,不斷探索學習的方法,建構學習的環境。它突出強調學習的建構性、問題的結構不良性、具體情景性和學習中的社會性,對學習和教學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中學化學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轉變學生對知識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要學會在教學情景中積極主動地去建構知識。
建構主義是一種關于知識獲取和學習的理論,強調學習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建構性,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基于原有的知識經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常常是在社會文化互動中完成的。建構主義是一種認知發展的理論,人的認知是不斷發展的,這種發展的過程就是根據經驗不斷豐富和建構的過程。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建構主義認為學習并不是盲目和被動的,學習的過程是基于一定的學習情境和社會文化背景以及自己的學歷、經驗,借助其他人的幫助而實現的意義的建構過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學習的質量是學習者建構意義能力的函數,而不是學習者重現教師思維過程能力的函數。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而不取決于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我們可以看出,學習的過程是知識的建構過程,教師并不是學習的主導者,學生應該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活動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自主地學習。建構主義既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幫助者、指導者、協助者,而不應該僅僅成為知識的灌輸者和傳播者;學生應當是學習活動的主動者,而不應該僅僅成為學習活動的被動者和參與者。
(一)教師需要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
傳統的中學化學教學過程常常忽視學生的主觀性和能動性,教師通常是主體和主導者,始終把控課堂教學活動,這種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難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知識的獲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活動認知的主體,學生不是被動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動地建構意義,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中學化學涉及諸多化學公式和實驗,如果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是難以有效記憶的。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陳舊的教學理念,不應把學生看成一個可以任意裝進各種知識的容器,而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來學習新的知識。中學化學教師應當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教師的角色要真正歸位,要成為知識的傳輸者、教學活動的策劃者、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
(二)設計好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中學化學教學活動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尤其是實驗環節更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構主義既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幫助者、指導者、協助者,而不應該僅僅成為知識的灌輸者和傳播者。這就要求教師要設計好教學情境,比如說設計實驗環節,就需要結合教學大綱和學生特定階段的興趣,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要設計有利于學生知識建構的實驗。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環境是學習者可以在其中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的場所。因此,中學化學教師需要合理設計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再比如說在化學反應公式的講解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開展相關的化學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或者觀察實驗的方式更直觀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這一過程也是學生知識獲取和建構的過程。在教學課堂上,教師應該通過開放的教學環境來引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彼此交流、互動,讓學生自己去探尋解題思路,進而建構知識的意義。
(三)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和良好的課堂氛圍
建構主義認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對學習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假設的提出與驗證、學習進程的自我反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以及意義的最終建構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摒棄傳統陳舊的教學方式。這種課堂氛圍的建立需要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有效地參與課堂活動不能是被動的,應當是主動的。這就要求中學化學教師放下權威的架子,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同時,教師需要創設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要善于引導學生之間交流、互動。比如說對于某一教學內容,可以通過分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共同探討解題的思路和方法,這樣才能夠使學生主動地建構知識。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從學習的含義出發,充分挖掘學生知識建構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學生是整個學習活動的主體。針對當前中學化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基于建構主義理論,中學化學教師需要轉變陳舊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從而豐富學生知識的獲取和建構的意義。
[1]許振勇.建構主義下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J].化學教學,2008(03):18-21.
[2]麻昌愛.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初中化學概念轉變學習策略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11):12-14.
[3]于海強.基于建構主義的化學新課導入創意設計[J].化學教學,2006(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