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布置教學任務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任務為導向的授課方式能活躍課堂氛圍,開發學生創新性思維。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任務型教學的內容,對當前中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進而提出了一些應用策略。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中學英語;問題;建議
中學英語作為中學階段課程設置的核心課程之一,在中學升學考試中占據著重要的比重,學習成績對學生升學至關重要。英語教學不應當只是簡單的講解和學生的死記硬背,更重要的在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他們英語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然而,傳統的中學英語教學常常以升學為追求目標,過于強調教師的主體作用,這種教學方式往往會使課堂變得單調乏味,雖然教師費盡心思,賣力地傳授詞匯和語法,但是英語教學的效果不是很明顯。任務型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通過布置任務的方式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任務型教學法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在任務中學習的語言教學方法,主要是指教師通過布置教學任務,讓學生通過自主地探索或討論的方式來尋找任務的解決之道。任務型教學法改變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模式,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其課堂操作程序表現為一系列的教學任務,由學生根據教師分配的教學任務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任務型教學法通常包含目標、內容、程序、輸入材料、教師和學習者的角色以及情境等要素。教師設置的任務并不是隨意的,需要明確任務的性質和教學內容,任務教學法的應用并不強調要明確教師與學生的角色,教師既可以是任務的參與者,也可以是任務的監控者和指導者,學生也并非完全是參與者,也可以成為任務的謀劃者。這種教學模式迎合了學生的身心特點,有利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進度合理布置教學任務。
中學英語在升學考試中占據很大的分值比重,其重要性越來越被學生和教師認同。然而,當前中學英語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中學英語教學的效果。
(一)教學方式陳舊單一
當前中學英語教學活動中,傳統的教學方法依然占據著重要地位,即課堂授課活動常常以教師為主導,通常采用漫灌式或填鴨式的授課方式,學生只是課堂活動的被動接受者。英語是一門特殊的課程,單純依靠教師的課堂講解是難以完全理解和掌握的。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觀察到當前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大班上課的現象,也就是班級組合、集中授課,顯然這種授課方式不利于照顧的每一位學生。英語學習需要平時積累,更需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如果單純依靠教師課堂填鴨式灌輸是難以起到應有效果的。由此可見,中學英語教師陳舊的教學方式已經嚴重影響到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二)缺乏英語語言的文化背景
英語不僅是一門語言,也是一種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思想和精神財富,具有區別于其他民族和國家的獨特性。中學英語教學中如果只是一味地進行講解和灌輸,而不去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就會偏離主題,不利于深刻理解和學會一種語言。漢語與英語是兩種不同的語言,當前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常常只注重詞匯、語法和句式的講解和灌輸,學生學習到的也只是套用模板式的英語。這種授課方式只是簡單的記憶,在聽力方面,如果學生不能夠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就會遇到許多問題。
(三)考核評介指標有待完善
當前中學英語課程評介指標還是以升學率為主要指標,這種評價指標造成了英語教師之間的競爭,致使許多英語教師采用灌輸的方式,也就是常常采用壓力型授課模式。許多中學還將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教師的績效和獎勵掛鉤,致使許多教師習慣于采用應試教育的方式,主抓學生課堂學習。時間壓力和任務壓力嚴重擠壓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不利于培養他們獨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任務型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其在教學中的應用凸顯了許多優勢,有利于教師轉變授課方式,以任務導向的方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對此,筆者提出了一些其在中學英語教學應用中的建議。
(一)英語教師需要合理設計教學任務
設計教學任務是任務型教學法的基礎,其在英語教學中應用離不開英語教師的指導和干預。任務設計得科學合理與否將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功與否,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在授課前做好準備,要根據教學大綱和考試內容精心設計教學任務。問題導向式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發散性思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任務的設計要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鑒于中學英語教學的特殊性,教師在素材的選取上要涉及教材內涵和考試大綱的要求,特別重視語法、詞匯和句式等相關內容的構思和設計。
(二)學生課堂參與是任務型教學開展的關鍵
任務型教學法在中學英語中的應用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在課堂授課活動中教師并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也并不是任由教師指揮的角色。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根據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參與,要通過積極肯定性的評價增強學生參與的信心和勇氣,要鼓勵學生多參與,多提問,多思考。在課堂授課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教學任務,創設多種教學情境,采用問題導向和分組討論的方式來引導課堂教學活動,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消解學生參與的壓力,讓小組成員通過討論的方式來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三)完善課程評價指標體系
科學合理的課程評價指標是引導教師轉變教學方式的因素之一,過去常常以學習成績和升學率為重要評價指標的評價體系,嚴重影響到教師課堂教學方式的選擇。新時代教育理念要求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素質教育并不以成績和升學率作為重要評價指標。要在教學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法,教師就需要根據課堂開展情況來進行反思和總結,以便設計出更有價值和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需要完善課程評價指標,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平時表現等都應當納入到考核指標當中。
[1]李懷楊.英語教學中任務型教學法芻議[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4(02):73-74.
[2]賈志高.有關任務型教學法的幾個核心問題的探討[J].課程.教材.教法,2005(01):51-55.
[3]蘇麗.初中英語語言教學新方法——任務型教學法[J].教育教學論壇,2009(0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