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級是學校教育的最基本單位,也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基本組織。以往的班主任工作重點是維護班級教學秩序,提高教學效率。但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素質教育對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必須不斷探索,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在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讓班主任工作煥發新活力。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滲透
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迅猛發展,社會對公民的素質要求也不斷提高。小學生正處于心理發展、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流和自我意識等方面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班主任作為班級工作的組織者,作為與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師長,不僅要做好學生的學科教育,也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用愛轉化學困生,用愛溫暖留守學生,注意發現學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讓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學生的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生是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與學前兒童相比,有類似的地方,但也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
(一)心理的內部穩定性較差
俗話說:“孩子的臉,六月的天,說變就變了?!毙W生仍然保留著學前兒童心理的特點,內部穩定性較差,心理情緒波動比較大,情緒容易被干擾。
(二)好勝心強,但是韌性差,遇到困難容易退縮
什么事都想爭取第一,想要贏別人,但是容易受挫折,一點小失敗就產生退縮心理,覺得天要塌下來了。
(三)好奇心重,神經敏感
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很好奇,感興趣,反應強烈。
(四)自控能力不足
這一點在小學生身上非常普遍,表現為上課時開小差,精神不集中,腦袋里想著好吃的、好玩的;嚴重點的控制不住自身的身體,說悄悄話,抓抓頭,搖搖腿,咬咬手,咬咬筆等。
(五)自尊心、自主欲強烈
自尊心強,受老師的一點批評就覺得受了天大的委屈,總認為自己什么都是對的,別人什么都是錯的,考慮問題總是以自己為中心,遇到一點矛盾反應強烈。
(六)人際關系簡單化
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跟人交涉,特別是與老師相處時覺得惶恐不安,有些學生甚至拒絕參加社交活動。
小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容易引發一些心理問題。比如逃學、厭學問題,學生覺得學習吃力,跟不上學習進度,又缺乏努力趕上去的勇氣和毅力,成為學困生。又如人際交往問題,我校是寄宿小學,大多數學生是從周一到周五都在學校吃住的留守學生,學生進入集體生活后,不能很好地處理與老師、與同學、與舍友之間的關系,從而導致不能也不會與人正常交往,出現恐懼感、防范心理過重的心理問題,甚至出現封閉自己,拒絕參加社交活動的極端現象。導致學生找不到正確的解決途徑,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一)針對班級的心理健康教育
1.示范引領。班主任是學生平時在學校里接觸最多的師長,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引領、示范作用。班主任應當時刻提醒自己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較高的調節自我心理健康的能力,時刻意識到:我是學生學會做事、學會做人的一面“活鏡子”,一個活榜樣。
2.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如果班主任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形式是單一的、枯燥的、說教式的,那么這樣的心理教育是失敗的,容易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班主任要善于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優化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例如班主任可以用演講、舞臺劇、辯論賽等多元化的方式,把學生引進主題情境當中,讓學生在設定的氛圍中提高自我認知,看到自己的進步和優勢,建立自信,形成自尊。
3.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心理輔導。班主任可以通過班會的形式對學生進行集體心理輔導,還可以通過專題心理講座或者心理訓練糾正學生的不良心態。例如小學生之間容易出現攀比心理,比誰家的錢多,比誰的物質條件好等。班主任可以根據這個問題列出題目,或者設定一個情境,講一個故事,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角色扮演,讓全班學生進行討論與思考,從而認識到攀比的危害性,及時端正學生的心理狀態。
(二)針對個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1.針對后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由于后進生的存在破壞了整體班級的風氣、班級的形象,人們常常用“老鼠屎”來形容后進生對班級的負面影響。后進生紀律松散,調皮搗蛋,不愛學習,不思上進等等,都是讓教師感到頭疼的地方。其實,很多后進生并不是天生喜歡拖集體的后腿,由于諸多原因形成了他們頑劣的個性以及不健康的心態。班主任要善于發現和利用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促使他們轉化,引導他們奮發向上。后進生有強烈的自尊心,比較敏感,自控能力差,由于經常受到家長、教師的批評、指責,從而產生比較重的逆反心理,甚至因為逆反心理而把自己封閉起來,疏遠、怨恨同學和老師,專門與老師、同學對著干。這種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形成他們扭曲的行為意識和行為表達。班主任要針對每一個后進生的心理狀況進行心理教育,尊重他們的人格,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不歧視、不疏遠、不挖苦他們,引導全班學生主動與他們正常溝通和交流,用真誠的愛包容他們的小缺點,消除他們不健康的心理,引導他們對自己、對他人、對班級、對社會有正確的認知,讓他們跟上班集體的步伐,共同進步。
2.針對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大批農村勞動力涌向城市,在城市打拼。由于城市消費水平高,農民工自身的工作和生活不穩定等因素,大多數農民工只好把孩子留在家鄉交給長輩或者親戚教育、照顧、管理,這些學生被稱為“留守學生”。我們學校是農村寄宿制小學,80%多是留守學生,剩下10%多的學生大多數是單親。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不在學生身邊,家庭教育缺失,許多留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出現了問題,比如心理安全感差,自卑,自制力差,分辨是非能力差,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擾等,有些學生還表現出脾氣暴躁,易沖動等性格特點。針對留守學生,班主任要給予更多的關愛,及時了解他們在學習上、生活上的困難,及時發現他們心理上的不健康因素,讓他們多多體會父母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外掙錢的不易,對父母多一些理解與信任,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從而快樂健康地成長。
班主任在開展工作時對每一名學生的心理矛盾進行輔導,分析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這樣才能及時解決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班主任可以通過與學生談話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在心理干預的過程中要注意幾點原則。
(1)傾聽為主,引導為輔。許多學生心理障礙的產生是由于缺乏傾訴對象。比如,留守學生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心理堆積許多學習上、生活上的問題,不知道向誰請教和傾訴,導致了心情郁悶,產生心結,久而久之形成心理障礙。因此,班主任在對留守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傾聽,要讓學生主導談話內容,等學生傾訴完成后,再對其進行心理輔導。
(2)遵守保密性原則。學生對老師敞開心扉地談話,是對老師極大的信任。老師嚴格為學生保守秘密,在沒有征得學生同意的情況下,不能把和學生談話的內容透露給任何人,包括學生的家人。比如:后進生并不是天生就落后,也許是因為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了某些挫折、失敗,他不知如何面對,用一種逃避防衛心理來面對學習和生活,出現了逆反的行為表現,成為后進生。班主任可以主動詢問學生,如果學生愿意說出心中的秘密,老師就要為學生保密,并及時引導學生走出心結,轉變逆反心理,用正確的心態面對學習,面對同學,面對家人,切不可把他的秘密告訴他人,失信于學生,導致學生往更壞的方向發展。
(3)采用科學的詢問方式。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沒有發育成熟,不能比較準確地表達自己在心理方面的問題。班主任要根據教學經驗和心理學知識,采用科學的詢問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提問,更好地幫助學生。比如,后進生的心理防御非常強,他們總喜歡用堅硬的外表來包裹他們脆弱的內心。班主任在和后進生的交談過程中,要善于從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引導他們講出內心真實的感受,從而有針對性地對他們的不健康心理進行引導和教育。
(三)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首先是學生的任課老師。因此,班主任和學生交流最多的場所就是課堂,班主任要在課堂中利用一切資源實現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可以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通過營造課堂氛圍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糾正學生不健康的心態。
例如我是班級的數學老師。在學習“位置與方向”時,我在課堂讓學生做了一個小游戲,讓他們在紙上寫出父母打工所在城市的名字,以家鄉作為中心位置,讓學生看看父母所在城市的位置與方向。學生熱情非常高,紛紛舉手發言。通過生動的教學活動,不僅讓學生理解了“位置與方向”的意義,達到了傳授知識的目的,還讓學生理解了父母遠離家鄉工作的不容易,從而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總之,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住著“另一個我”, “另一個我”的健康對個人的現在和未來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農村寄宿小學的班主任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運用心理學知識,在各項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心理和人格發展,讓學生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快樂成長。
[1]王永平.淺談初中思品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17):92-93.
[2]黃立君.論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參透[J].世紀橋,2016(0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