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感恩是中華民族傳承了幾千年的美德,需要我們繼續將其發揚光大,而幼兒是國家的未來,需要繼承我國的優秀美德。因此,幼兒園應針對幼兒的身心成長特點,開展有效的感恩教育,使幼兒學會感恩,從而提高幼兒的品德修養,使其成為德行兼備的優秀人才。文章對幼兒園開展感恩教育的意義和策略進行分析,希望提高幼兒園的感恩教育成效。
【關鍵詞】幼兒園;感恩教育;開展策略
懂得感恩是美德,也是一個人素養的重要體現形式。作為基礎教育的幼兒園教育,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增強幼兒的感恩意識,并使其學會感恩,感恩生活的一切美好,包括感恩父母,感恩教師,感恩祖輩等。因此,在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幼兒園應積極開展感恩教育,為國家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
感恩是每一個人都應具備的基本素養。一個人若不懂得感恩,必定在心理上存在缺陷,這樣的人完全有可能不理解他人的幫助和感恩的行為,甚至將好心當作惡意,對他人、對社會都潛藏著一種危害;而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必定會在生活中取得成功,且懂得感恩,也會使他人有繼續幫助的意愿,從而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
幼兒園時期是幼兒的啟蒙教育階段,也是影響幼兒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在國家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影響下,幼兒園積極開展感恩教育,重視幼兒的全面成長和發展。目前,我國很多正處于幼兒園教育階段的幼兒都是獨生子女,在性格上都有著孤僻的特點,而開展感恩教育可以使幼兒懂得感恩,改善幼兒自私、孤僻的性格,使其學會與他人相處。幼兒的智力成長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視對幼兒的人格教育,使幼兒學會感恩要重于對幼兒的智力教育。因此,幼兒園教育階段需要積極開展感恩教育,提高幼兒的綜合品質。
(一)積極培養幼兒的感恩意識
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的以身作則對于幼兒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不了解世界的幼兒而言,他們更喜歡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因此,在幼兒園感恩教育中,教師首先需要做到感恩。例如在日常活動中,為培養幼兒的感恩意識,在幼兒或其他人幫助教師時,教師要表示感謝,說一聲“謝謝”,從而使幼兒以教師為榜樣,向教師學習;若是不小心碰到他人的物品等,應及時道歉,并且要在日常活動中關心幼兒。幼兒在教師的長期影響下,逐漸形成感恩意識。
教師在培養幼兒感恩意識的過程中,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環節,即培養幼兒對父母的感恩。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設計不同的“感恩父母”活動,使幼兒學會感恩父母。在幼兒懂得感恩父母之后,將感恩教育延伸拓展至幼兒生活中的每一個人,甚至使其學會感恩整個社會。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高興、悲傷、喜悅和憤怒等不同的情緒,幼兒也同樣如此,但幼兒與成年人不同,他們語言表達能力比較薄弱,此時則需要教師和家長多關注、關心幼兒,并及時且耐心地對幼兒進行指導,使其在日后的生活中運用正確的方式去表達情緒,從而進一步認識情感。
(二)充分挖掘感恩素材,落實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素材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感恩素材將幼兒園感恩教育落到實處。首先,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感恩素材內化幼兒的心靈。教師可以每月定期組織感恩活動,通過感恩素材增強幼兒的感恩體驗。例如教師和幼兒一起講解感恩故事,一起唱與感恩有關的歌曲,一起畫一幅感恩的圖片等。由于幼兒的生活經驗有限,教師組織的活動可以從幼兒家長開始,逐漸向外延伸至父母身邊的朋友、同一個小區的鄰居等,內化幼兒的心靈,使其學會感恩。其次,教師可以在幼兒園內布置感恩的場景。幼兒入園學習的年齡普遍為三周歲,幼兒對幼兒園的環境感到陌生,不僅要在陌生的環境中接受教師的教育,還會受到幼兒園整體氛圍的影響。因此,教師可以在幼兒園內營造出感恩的環境,這樣幼兒自然會受到環境的熏陶。如在幼兒園內設置感恩的區角、感恩宣傳欄、主題背景墻等,并定期更換感恩區域的內容。幼兒園感恩區域的內容以照片、圖片為主,便于幼兒觀看和理解。在幼兒園營造感恩的環境,可以使幼兒感受到濃厚的感恩氣息,懂得感恩。
(三)積極運用傳統節日開展感恩教育
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這些節日大多數與感恩相關。因此,教師可以積極利用傳統節日,在幼兒園內開展感恩教育,這樣既可以培養幼兒的感恩意識,使其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還能夠促進幼兒對傳統節日、傳統文化的了解。例如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團圓的節日,也是感恩父母、感恩長輩的節日。在春節期間,晚輩要拜訪長輩,表達對長輩的思念和敬意,陪伴長輩聊聊日常等,可增加雙方的情感交流。此外,重陽節也是代表團圓的節日。教師可以積極利用這些節日開展感恩教育,引導幼兒感恩父母,感恩長輩,感恩自己的兄弟姐妹等。幼兒只有學會感恩,才能更加明確自己的職責,體會到真實的情感付出,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從而懂得生活,享受生活。因此,在幼兒園教育階段,教師要積極借助傳統節日等形式開展感恩教育,培養幼兒的感恩意識,將感恩的美德傳承和發揚下去。
(四)重視幼兒的感恩教育,提高教育效果
幼兒園開展感恩教育,需要幼兒園和教師本身重視感恩教育,在每一天、每一個適合進行感恩教育的時刻,將感恩教育貫穿于幼兒園教育的整個階段。日常生活環節是開展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徑,比較常見的形式是,幼兒在每一餐飯前背誦感恩的話語,感恩飯菜,在日常飲食中體會感恩;教師可以在組織活動之前,要求幼兒之間相互夸獎對方,從而使幼兒了解自己的伙伴,增進幼兒之間的情感;夸獎父母、教師,使幼兒學會看到他人的優點,運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感謝和鼓勵。這樣既可以使幼兒學會感恩,也可以強化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利用感恩游戲培養幼兒感恩。幼兒喜歡游戲,且幼兒園的主要教學方式也是游戲。因此,教師可以在游戲中開展感恩教育,發揮出游戲的感恩價值,并使幼兒愿意接受感恩教育。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扮演爸爸、媽媽等長輩的角色,要求幼兒帶著生雞蛋到幼兒園參加活動,在活動中幼兒要盡量保護好雞蛋,不能將雞蛋碰碎。在這個游戲中,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能力,模仿父母對自己的保護,有的將雞蛋放在盒子里,有的用圍巾圍上厚厚的一層,有的為雞蛋蓋一個小房子,而且每一個幼兒都為自己的雞蛋取好名字,將其當作自己的小寶寶來保護。通過這個游戲,幼兒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學會感恩父母。幼兒園重視感恩教育,將感恩教育貫穿于整個教育階段,能夠有效提高感恩教育效果。
(五)組織豐富多彩的感恩實踐活動
第一,幼兒園開展感恩教育,可以組織豐富的實踐活動,利用具體且具有典型特點的感恩故事開展主題活動。例如教師將平常收集的感恩小故事改編為小短劇,組織幼兒分角色扮演,且教師在幼兒表演的過程中對幼兒進行指導和講解,激發出幼兒內心深處的感恩之情,培養幼兒感恩的心。第二,教師可選擇在日常活動中朗讀感恩小故事、歌謠等,促使幼兒了解感恩,認識到感恩的好處,從而在生活中隨時牢記感恩他人的幫助。第三,可以在幼兒園舉辦親子會,增加幼兒與父母之間的互動,營造出感恩的現實場景,將幼兒與父母的身份互換,使幼兒體驗父母生養自己的艱辛,并適時地進行感恩教育,從而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同時,幼兒可以在與父母的互動中,體會到家庭的溫馨與父母的辛苦付出息息相關,從而逐漸學會關心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從內心開始真正地去關心和善待他人。
(六)讓幼兒習慣感恩
對幼兒的感恩教育需要長期堅持,并不是在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這個過程需要教師不斷地引導。在日常組織活動中,筆者發現生活獨立能力較強的幼兒更懂得感恩,并且可以幫助他人。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適當地安排幼兒獨立完成生活任務,從而培養幼兒獨立的能力和性格,然后可以適當地開展感恩教育。
引導幼兒經常使用“謝謝”等感恩詞語,在自己得到幫助的同時,也可以使幫助幼兒的人感受到快樂,愿意繼續幫助幼兒;同時,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中,幼兒之間即便發生矛盾也能夠很快地玩在一起。在感恩的環境中,道歉和感謝成為幼兒的良好習慣,進而習慣感恩,不再認為父母或其他人幫助自己是理所當然的事,而是感謝有恩于自己的人,使幼兒可以在感恩之心的陪伴下成長。
本文主要就幼兒園感恩教育的開展進行了相關方面的分析和探討。通過本文的研究,我們了解到,幼兒園教育中需要教師采取不同的措施開展感恩教育,通過感恩教育培養幼兒的感恩情感,使其懂得人與人之間應相互感恩。幼兒園開展感恩教育,使幼兒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以感恩的心態面對生活,并將感恩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促進祖國的長久發展,同時也實現幼兒健康成長。
[1]徐少華.讓感恩伴隨孩子成長——談幼兒園感恩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才智,2018(06):130.
[2]劉娟.感恩教育在幼兒園的實踐探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8(01):183.
[3]周愛民.幼兒成長中實施感恩教育的方法[J].科普童話,2018(04):119.
[4]張兆艷.感恩教育在幼兒園實施與運用的研究[J].新課程(上),2017(10):242.
[5]劉淑英,馬麗花.幼兒園教育中幼兒感恩意識的培養[J].林區教學,2017(07):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