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能力,是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控制學習內容和過程的能力。研究發現,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往往依賴于別人尤其是老師,而不是自己主動采取措施,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發現,同一個班同等水平的學生,由于各自自主學習能力的差異而導致學習效果不同。由此,“奇速英語”認為,學生要達到英語課程教學目標,必須注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加強和重視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既是學生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學會怎樣學習,為終身教育打下堅實基礎的需要,也是學生真正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達到英語課程學習目標的要求,更是實施素質教育,讓學生各項能力全面發展的重要保證。下面我來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那么如何激發英語的學習興趣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趣地教學,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是學生英語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正如一句英語諺語“Education must be fun”。因此,教師在講授內容時,要盡量選取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件進行激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采取靈活多樣、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例如講講笑話,做做游戲,排演小品,觀摩影視作品等。
(一)包容學生,不過度糾偏
鼓勵是幫助初學者克服英語學習困難的良好方法。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個別語法錯誤是難免的,教師要包容,不要輕易責備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要生硬地糾正學生的錯誤,因為教師的包容能夠讓學生有更大的勇氣和信心學好英語。因此,在情景對話或者書面表達中,當學生出現“I go to school yestoday”“He did not asks me”這樣的表達錯誤時,應結合具體語境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操練,直到他們在使用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語言習慣。
(二)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最近發展區理論”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學習上的最近發展區,要讓學生“跳一跳,夠得著”。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學生知識的“正遷移”,促使學生掌握新知識,并重視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的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平時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例如很多學生背記單詞都是采用字母拼讀法,比如背記“book”這個單詞,他們往往是“b-o-o-k,book”這樣記,但當單詞數量增加之后,這種記憶方法很容易出現增減字母或者字母次序混亂的現象,而細微的字母差別,可能造成單詞天差地別。因此,背記單詞要采用發音拼讀法,即根據發音規律去掌握單詞的拼寫。此外,英語單詞的學習要注意融入語境,因為英語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表達,脫離了具體的語言環境,很容易出現謬誤。
在自主學習模式中,學生是自我指導、自我調節、自我激勵的學習者,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至關重要。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不懈的指導、監督,促使學生自我對照檢查和強化。以下幾個方面的習慣是英語學習過程中要努力養成的。
(一)課前預習
預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最有效手段。預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及時復習
課后復習是對知識進行消化理解,鞏固記憶,把所學內容進行條理化、系統化的過程,也是與遺忘作斗爭的過程,是搞好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
(三)獨立作業
獨立完成作業是學生經過自己獨立思考,自覺靈活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和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的過程。
(四)課外自學
課外自學是一種可以自由選擇內容、方式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是對學生課內學習的補充和延續。特別是英語這種課程更需要課后自己借助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創設相關的語言環境和實踐練習機會。
(五)英語思維習慣
學生學習英語的最大障礙不是詞匯,不是語法,不是句型結構,而是英語思維習慣。如果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無法領會英語思維,而用中國人的思維去遣詞造句,必然只能說出只有中國人才能聽得懂的“Chinglish”。
“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們教育學生最終就是要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能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利用多種策略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發展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適性發展,更好地適應社會、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