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媒體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方式,通過圖像、聲音、動畫、文字等多種形式去表現教材,使抽象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同時,它使學生多種感官參與了對語文的學習,激發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多媒體走進了農村初中語文課堂,使語文課堂的形式更多樣化,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農村初中;語文教學;應用
隨著教育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已經廣泛進入中小學的課堂教學。多媒體進入農村中學的課堂,為農村中小學教師和學生帶來了便利,對于深化課程改革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掌握一定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成為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特別是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多媒體融圖、文、聲、像于一體,可以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形象、直觀,也讓教師可以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去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和想象力,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化了語文課堂教學,促進了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提高。但是,通過筆者的觀察,在農村初中語文課堂中不少教師有濫用多媒體或者使用不當的情況,不能發揮多媒體真正的作用。下面就這種現象談談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和提出幾點要求。
第一,一味地追求趣味性,盲目地下載網絡資源,以娛樂為目的而制作課件,不僅沒有起到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反而讓教師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比如,有一位教師在上《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一課時,用了20多分鐘播放了電視中關于這一情節的片段,用影視作品欣賞來代替了課文分析、知識傳授,缺乏對課文中精彩詞語的賞析,使語文課的性質發生了變化。
第二,過分依賴多媒體,忽視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語文新課標》中強調: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比如,有的語文教師用多媒體的錄音代替教師的范讀和學生的朗讀,缺少了教師的朗讀展示和學生的朗讀,語文課堂缺少了郎朗的讀書聲,缺少了“語文味”。還有部分教師是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所有內容,同時取代了教師的板書,教師上課再也不書寫,學生不能從教師的書寫中學習漢字的規范書寫,忽略了寫字能力的培養,也不能領略到漢字之美。
第三,追求數量,不注意質量。有的教師在設計多媒體課件的時候數幻燈片量繁多,上課的時候很多內容都是一閃而過,知識點沒有得到落實。比如,有個教師在上《竹林深處人家》這一課的時候,制作了五十多張幻燈片,單單是竹林的圖片就有十幾張,容易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而且中間頻繁地變換內容,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失去了對課堂的興趣,也就沒有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第四,生搬硬套,不符合學生實際需求。有些教師為了節省時間,直接去找一些別人現成的課件,沒有針對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去進行適當修改,直接拿到自己的課堂上使用,缺乏創新性,容易出現內容難度過高課堂冷場或者內容過于簡單學生參與度不高的情況,這樣的做法也會讓課堂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要根據教學內容、目標,合理安排課件內容
課件的制作很重要,在對課文內容進行加工制作的過程中,所選擇的資料必須要為完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服務,并且對可見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以生動有趣的模式全面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古人說過:“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闭Z文教學中應強調語言文字是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唯一橋梁,任何媒體都只能在這一橋梁上發揮輔助作用,不能用它來代替語言文字。
(二)要營造互動教學的氛圍
多媒體教學并非教師單一地展示某一內容讓學生看,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要善于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與教師互動,與文本對話,這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比如,在上《假如人類也有尾巴》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動物的尾巴作用的展示,引發學生的思考、討論:假如人類也有尾巴,那么會怎么樣?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自然地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要體現生動有趣的特點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突破傳統教育觀念,摒棄以教師、書本和課堂為中心的“三中心論”,這就要求多媒體應該是學生發現、探究、認識社會,接受新信息的工具。因此,在多媒體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圖文并茂的特點,制作出生動有趣的課件,讓學生樂于接受,樂于參與。比如,在上《小溪流的歌》這一課時,教師就通過展示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的聲音和圖片,讓學生進入了生動有趣的情景之中愉快地學習。
(四)要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想象力和創造能力是語文教學培養的重要能力之一。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多媒體的圖文可以豐富學生的表象。但是,如果我們單單注重看,而不注意調動學生的思維,就會打擊學生想象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時候,要注意虛實結合,留給學生發揮想象的余地,防止一目了然。并且,教師要在適當的時候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比如在上朱自清的《春》這一課的時候,就主要讓學生在反復地誦讀中感受文章的語言魅力,在誦讀中感受春天的美好,而不能夠簡單通過多媒體播放圖片去替代對文章的理解。
(五)不可忽略教學的重要環節
多媒體的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又易于操作,但有些傳統教學中的所必不可少的東西也不可忽略。我們不能以課件的簡單呈現來代替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組織、啟發和引導,忽視學生對材料的思考、理解和反饋。課堂始終要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比如在古詩、古文的教學中用多媒體的時候,朗讀的訓練,對字、詞、句的理解,內容的分析,這些需要教師逐一落實和檢測。
(六)課件風格要靈活多變
一成不變的課件風格容易讓學生產生乏味、厭煩的心理。教師制作課件時,要根據不同的內容去制作不同風格的課件,注意捕捉社會上新鮮的元素,將其融入課件中。這樣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也符合學生追求新鮮事物的心理。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結合聲音、圖像、動畫等多種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它善于把靜止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讓語文課堂充滿趣味,實現了語文教學的最優化。在初中語文課堂多媒體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完善,將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1]黃麟生.中學語文教學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