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培育小學體育素養為主要目標,以運動處方的科學理念為主要依據,設計小學體育“處方式課課練”,并在小學體育課堂中開展實驗研究,發現“處方式課課練”提高了運動技術,發展了學生體能,培養了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培養了學生頑強拼搏的精神。
【關鍵詞】小學體育素養;處方式課課練;運動技能;運動興趣
(一)發展小學生體育素養迫在眉睫
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要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提升教育國際競爭力。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正式發布,提出了健康生活等六大素養。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變革,要從小學體育學科特質、學科特定內容出發,尋找小學體育學科教學與核心素養的聯結點、觸發點、結合點、落實點。
(二)“處方式課課練”是培育小學體育素養的聯結點和落實點
學校要以培育小學體育核心素養為目標,制定“處方式課課練”的運動目的、運動的強度、運動時間和評價標準等,開展定量、具體、科學的“處方式課課練”鍛煉方案。開展“處方式課課練”的實驗研究,希望利用“處方式課課練”的針對性、系統性、科學性,達到培育小學體育素養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力求讓“處方式課課練”成為小學課堂教學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聯結點和落實點。
(一)研究對象與時間
市直屬校水平二四年級六個班300人;實驗時間從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每節課運用5-10分鐘開展“處方式課課練”。
(二)實驗方法的設計與實施
1.確定目標。“處方式課課練”目標的設計要根據小學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要求、《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目標的確定。
2.選擇內容。“處方式課課練”根據處方的目標確定內容,內容可以選擇學生掌握的技術動作編排的集體重復練習、游戲比賽、小組練習。例如:以籃球運球技術編排的往返運球練習、運球接力比賽。
3.時間和運動負荷的確定。制定“處方式課課練”的時間與負荷,力爭達到較高的教學效率,“處方式課課練”設計要測試學生練習的運動負荷,選擇“處方式課課練”的結構:練習名稱-練習標準-練習功能-練習方法-練習人數-練習時間-練習次數。以籃球運球“處方式課課練”為例,第一階段練習目標十分鐘35人次,參與人數10-12人,練習方法是在距離15米內依次往返籃運球接力,計算完成人次,功能是提高運球技術,培養協調素質;第二階段練習目標十分鐘40人次,功能是提高運球能力,培養協調靈敏素質。
4.評價標準的制定。制定“處方式課課練”評價標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首先對所任課的年級進行前測,了解學生的基礎水平,確定三個階段的學習目標,練習時以“達標”“不達標”“超標”等進行評價。
(三)實驗的實施方法
1.確定組織形式。體育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內容之一,充分利用游戲的魅力調動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生體質的效果。同時借助運動處方的科學性,依據學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定時定量地設計大課間游戲運動處方,力爭達到促進每一個學生大課間體育鍛煉的效果。
2.制定階段性目標。練習目標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教學任務的有效實施和評價,制定階段性目標是開展“處方式課課練”有效保證。例如:籃球運球“處方式課課練”10分鐘第一階段目標35次,第二階段目標40次,第三階段目標50次。
3.運用游戲比賽促進實施。運用小組游戲比賽的形式開展“處方式課課練”能夠達到更大效益。
(一)“處方式課課練”促進了運動技能的不斷提高

實驗前后學生運動水平有明顯提高,如表1所示。“處方式課課練”符合運動技術形成的規律。運動技能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神經過程,又是復雜的學習過程,劃分為泛化、分化、固化、動作自動化的過程。“處方式課課練”既是鞏固教材內容的好手段,又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手段。
(二)“處方式課課練”有效發展了學生體能
實驗前后學生肺活量指數明顯提高,如表2所示。“處方式課課練”制定時對學生練習內容進行了負荷的預測,選擇適合的運動負荷為目標,進行分組和練習強度的設計,從而提高“處方式課課練”練習效果,促進了學生體能的不斷提高。


(三)“處方式課課練”培養了學生的運動興趣
從問卷得知實驗前后學生對所練習的運動項目的興趣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感興趣的人數增加了。興趣是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沒有掌握動作時對運動項目興趣不濃,當掌握動作后對運動就會產生一定的興趣,而當熟練掌握動作后興趣就更濃了。學生對運動項目的興趣是隨著熟練程度的增強而增強的。
(一)運用“處方式課課練”培育小學體育素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運動技術、體能、學習興趣、團隊精神、頑強拼搏的精神都是小學體育素養的重要內容,所以運用“處方式課課練”培育小學體育素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運用“處方式課課練”培育小學體育素養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由實驗結果得知,運用“處方式課課練”在短短的5-10分鐘達到了一定教學效果、鍛煉效果、教育效果,運用“處方式課課練”培育小學體育素養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三)運用“處方式課課練”培育小學體育素養具有一定的針對性
由實驗方法可知,運用“處方式課課練”是以培育小學體育素養為目標,根據學生素質發展的敏感期,制定“處方式課課練”的目標,選擇內容和練習方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產生了良好的效果,所以運用“處方式課課練”培育小學體育素養具有一定的針對性。
(一)結合教材的學習內容將更有效果
“處方式課課練”結合現階段學習內容進行內容選擇,效果會更加明顯。“處方式課課練”的設計需要學生已經掌握的運動技術,通過“課課練”的反復練習可以達到提高鞏固和拓展的教學效果。
(二)使用合理的評價機制將更有效率
1.運用評價小組的形式省時有效。首先給學生分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節省了評價的時間,增強了可操作性,提高了鍛煉效率。
2.階段性目標評價激發興趣。運用階段性評價的方法,確定每個階段的目標,比較客觀,學生經過努力能夠達到,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提高了鍛煉效率。例如:經過前測了解到四年級學生掌握了跳長繩的技術,5分鐘平均可以達到190次,設計第一階段的目標為5分鐘200次,采用“達標”“不達標”“超標”的評價方法,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3.充分利用階段性功能效應。“處方式課課練”不同學習階段,鍛煉身體的功能不一樣,第一階段學生掌握了運動技能,但不熟練。
(三)采取積極的組織形式將更有效益
“課課練”不斷重復練習一個內容,不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隨著練習時間的加長、練習次數的增加,學生的興趣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從而影響鍛煉的效果。
1.小組比賽。小組比賽激發了學生斗志,學生在比賽中力爭戰勝對手和戰勝自我,每節課都有自己新的奮斗目標,能夠不斷提高運動技術,同時確保鍛煉的有效性。小組合作達標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
2.體育節。體育節比賽能夠進一步提升“處方式課課練”教學效益。例如:四年級將跳長繩和籃球行進運球接力設為體育節比賽的項目,人人參與,激發了學生學習這兩項內容的積極性,學生的小組榮譽感提升到了班級榮譽感,學生團隊合作的情感目標得到了進一步的達成。
[1]白鶴.體育游戲與人、社會[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2.
[2]夏其新.不同運動處方對靜坐少動人群身體成分的影響[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1.
[3]王秋妹.運動處方文獻綜述[J].經濟研究導刊,2011(36):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