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在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新目標。教師應積極轉變自身觀念,創新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
(一)聯系生活實際
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聯系實際,幫助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從而加深理解,加強綜合能力培養。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進行授課時不能只專注教材,還應在掌握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將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進行有機結合,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服務,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例如,在進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一節內容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教室內的黑板、粉筆盒等物品來進行實物示范,待小學生對其運算規律有了簡單的了解和掌握后,就可以引導和鼓勵小學生利用家里的紙箱、魚缸等物品來計算其周長,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加深他們對該部分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和質量。
(二)明確教學目標
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是傳授數學知識,這是數學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師應幫助學生了解每一個知識點的真正含義,打好數學基礎。其二是培養綜合素質,通過數學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培養綜合型人才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教師需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最終目標,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做好鋪墊。
(三)培養創新精神
數學是小學開設的基礎學科,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另外,學習數學還能開發智能,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促使學生發現數學的獨特魅力,讓學生獨立思考,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難題,以達到培養創新精神的目的。教師應明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豐富教學手段,優化教學效果,引導學生提高創新能力。
(一)缺少人文關懷
雖然近年我國已經加快了教育改革步伐,但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依舊根深蒂固,教師仍采取自己講、學生記的方式進行授課,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缺乏人文關懷,降低了數學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較強的年紀,喜歡新奇獨特的事物,如果進行灌輸式教學很容易讓學生失去興趣,而且數學知識點繁多瑣碎,以往的教學方法缺乏趣味性,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低,導致成績難以提高。
(二)創新能力培養不到位
夯實數學基礎在小學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此同時,教師還需加強創新能力培養,以免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但在實際工作中,教師的教學負擔較重,為了保證教學進度,只好運用傳統方式進行授課,很難抽出時間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雖然短時間內能提高數學成績,但不利于長遠發展。教師應了解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反思教學方法,盡量消除傳統教學模式的不利影響,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轉變傳統教學觀念
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教師應從備課、上課及課后反思三個方面轉變教學觀念。備課時,教師需深入解讀課本內容,根據教學目標劃出重點與難點,從而編寫出最合理高效的教學方案。上課時,教師應注重課堂效率,除了傳遞數學知識外,還需觀察學生的接受意愿與接受能力,并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盡量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利用課堂的有限時間記憶更多知識,培養數學能力。例如,在進行“測量單位換算”一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關系,隨后大部分學生都可以快速了解和掌握分米與毫米、米與厘米是百進關系,而米與分米、厘米與分米、厘米與毫米之間是十進關系,當然也有部分學生對它們之間的關系理解得比較混亂。此時教師就需要對傳統的教學觀念進行轉變,如米這個單位就好比家中的茶壺,而分米就好比家中的茶杯,一茶壺水能夠倒滿十茶杯,這樣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就可以加深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及互聯網等現代化信息技術逐漸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以多種形式向學生傳遞知識,如視頻、圖片、幻燈片、音頻等,具有形象直觀、動靜結合、信息豐富及生動有趣等特點,優化了整個教學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熱情,進而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教師可將數學知識與信息技術進行深入融合,通過多種感官刺激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尋找快速有效的解題方式。
(三)合理創設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應創設合理情境,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打造一個輕松高效的學習環境。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創設教學情境時應聯系實際,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讓學生不再將數學視為不可攻克的難題,從而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效率。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助于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基礎知識,培養數學能力。例如,在進行“圓的面積”一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來為小學生展示牛吃草的情境:一頭牛被繩子固定在草地中間,而繩子的長度為3米,試問這頭牛吃草的面積有多大?這樣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對問題進行探究,借助已學的知識來把圓形轉化為能夠進行計算的圖形來對圓的面積公式進行推導,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鞏固,而且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堅持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讓學生將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盡量提高學習效率,為自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首先,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綜合分析每一位學生的特點與基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例如,教師可提出一個難度適中的問題,讓大家相互討論思考,以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合作能力。其次,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小組間通過競爭的方式來提高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可編寫一道口算題,看看哪一小組回答得又快又準,并適當給予獎勵,小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很容易提高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習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積極探索實踐,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合理創設教學情境等手段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優化課堂教學效果,進而促進學生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1]黃錦雅.關于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探討[J].新課程(下),2014(07)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