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是學生重要的學習時期,初中階段的學科分為歷史、地理、生物、化學、數學、語文和英語等。語文的學習一直伴隨著學生的上學時代。初中學生應具備獨立思考和自學的能力。語文課程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與語文素養。
【關鍵詞】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研討與練習;多樣性
語文是中學學習中重要的科目,具有重要意義。語文課堂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本文針對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研討與練習”多樣性進行分析,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語文教材由知識系統、課文系統、助讀系統和作業系統四個部分組成。“研討與練習”主要是人教版語文教材中每篇課文課后的練習題目。作為課后自主學習的內容,是語文教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研討與練習”作為作業系統的呈現模式,具有多樣性,它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同時針對課文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鞏固,滿足了學生學習的需要,同時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新課程改革后明確指出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人教版教材中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特點。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最后一課》,該篇文章講述的是法國在普法戰爭失敗后,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當時法國的一位愛國教師為學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語課,從中表現出法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該篇課文一直被我國語文教材所選,它的意義已經超越了國家,超越了民族,成為法國文學愛國題材的典范之一。該篇文章的愛國情懷值得我們去學習,這種情懷也必將逐漸融入我國具有愛國精神的人民心中。這篇文章使我們懂得“當一個民族淪為奴隸時,只要它好好地保存著自己的語言,就好像掌握了打開監獄的鑰匙”的道理。這篇課文樹立了學生良好的價值觀,并對學生的情感進行了培養。
符合學生發展,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也是作業系統具有的特點。人教版的教材練習題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也符合學生的身心健康。初中學生的認知還停留在整體感知階段,所選的文章中,中學生只能針對文本內容進行理解,無法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和探討,相應的課后練習題也應具備同樣要求。比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阿長與〈山海經〉》,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魯迅先生寫的一篇敘事散文,選自《朝花夕拾》。該文以回憶敘事為主,用質樸的語言將作者童年時對家中保姆這位勞動婦女的惦念寫了出來,同時通過回憶表達了對童年無憂無慮純真時光的懷念。本文圍繞長媽媽的幾件事,特別是買書一事進行了生動詳細的描寫,同時以感情為主線,將長媽媽的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從一個孩童的心理進行描述,比如長媽媽的姓名、經歷,鮮為人知,用三言兩語帶過,重要事件則寫得生動詳細。文中充滿了對兒時的回憶,表達了對長媽媽的懷念之情。課后練習中,首先將學生必須認識的生字及詞語羅列出來,學生在課文學習后加深了對生字的認識。然后再要求學生回顧課文,把握文章的主題,感受作者的文字魅力,這些環節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這樣一來人物形象也變得豐滿而真實。同時課后練習題包含著“整體感悟”“質疑探究”再到“拓展延伸”的循序漸進設計,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認識規律。學生也完成了對文本從不了解到印象深刻的過程。
練習題的編排順序更加合理。由于《課程標準》中要求課后練習題應具有精簡的特點,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便滿足這個要求進行練習題的編排。每篇課文后練習題的數目只設置為3~4道,但每一道題目都是根據課文編排的特點進行編排的。這是從易到難的過程,讓學生一步一步去進行探索,通過課后練習題的訓練逐漸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起到課后對課文鞏固的作用,并遵循了認知規律,使學生對文章的記憶更深刻。對文章的梳理歸納可幫助那些對課文未理解的同學更好地理解課文。比如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偉大的悲劇》一課的學習,其課后練習題與課文緊密相連,首先閱讀課文后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然后找到探險中主人公克服困難身處絕境也不退縮的原因,并談談你對這些原因的看法,最后聯系生活談談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的解決方法,想想如果自己是課文中主人公遇到此類事情應怎樣做及這樣做的原因。本課課后練習遵循循序漸進的特點進行編寫,增加學習的興趣。
題目設定和整體關聯性。課文后的“研討與練習”的設置,應掌握文章的大意及思想感情,對文章的整體內容進行分析。熟讀課文并概述是學生對每篇課文都應具備的能力之一。
以體現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要目的。新版與舊版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相比,“練習”變成“研究與練習”,表現出教材編寫者對學生自主發揮的重視,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發散思考的能力。
題型的多樣性可以滿足學生不同興趣的需求,滿足所有學生對課后練習的要求。多變且新穎的題型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自主學習并加深對文章的認識。學生在題海戰術中已經感到疲憊,多樣的題型可使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和解決問題的欲望,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研究與討論”呈現出多樣性、種類多、趣味性、涉及面廣的特點,每篇課文后的練習皆可用于對學生知識的鞏固和能力的提升。
形式多樣化。課文后的“研究與討論”不再是傳統的文字問答形式,要圍繞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進行展開,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對課文的深度挖掘和理解。合理的教學實踐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和分析能力,并能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功能多樣性。課后練習的功能不再是單一對課文的理解和鞏固,同時還可以對學生的多元思維方式、情感培養、獨立思考等進行訓練。
人教版的初中語文教材中“研究與討論”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與課文共同形成一本完整的語文教材,其具有的多樣性特點可有效幫助學生完成在語文領域中的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1]劉海清.在“研討與練習”中探尋語文核心素養生長點——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為例[J].陰山學刊, 2017(03):103-105.
[2]歐元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小說單元“研討與練習”的分析——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例[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07):2.
[3]林燕芬.新課標“研討與練習”與傳統人教版課后練習的對比——從新課標的總取向看兩套教材的練習系統設計[J].新課程(中旬), 2016(3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