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備課是教學生涯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上課之前,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才能達到最佳的課堂效果,特別是做好單元整體備課,可以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單元備課;教學質量;小學英語
備課是教學生涯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在上課之前,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才能達到最佳的課堂效果。通過教研組的實踐,我們認為做好單元整體備課是行之有效的辦法。這樣,即使有一兩節課準備得不充分,對大局的妨礙也將減少。筆者和所在教研組嘗試從單元組織的角度出發進行單元教學的整體設計。我們認為,任何一種教學設計都可以概括為回答三個問題:教什么和學什么;如何教和如何學;教得怎樣和學得怎樣。其實質依次是目標、策略(途徑和方法)、評價三個方面的問題。現以PEP教材Book 5 Unit 1“What’s he like?”為例,談談我們如何以單元內容為切入口來整體構思單元教學,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無論在哪一門學科教學中,教學目標都起著導向、激勵與標準的作用。只有從明確、具體、科學的目標出發,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和實施,使目標得以達成,才是有序、高效的教學。
那么,怎樣才能確立科學的教學目標呢?
(一)分析教學對象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在心理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在PEP教材Book 5 Unit 1“What’s he like?”中,我們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具有如下特征:競爭意識增強,無論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都不甘落后; 對于學習優秀的同學開始產生敬佩的心理;獨立能力提高,能夠自己組織團體活動,具有明確的目的和行動方法; 已經不輕信吹捧的話。
(二)分析整冊教材
目前,我們采用的教材的編寫體系為“building blocks”(模塊建筑體系),每一個“module”分成若干個“unit”,但都圍繞一個主題;每個“unit”都編有各種各樣的活動,主張學生是英語學習的主體,通過教學,使學生的語言概念、語言實踐活動和語言能力在原有的“模塊”基礎上得到拓展和加深,持續發展。
(三)確定單元教學主題的核心,明確單元教學的總體目標
“這一單元教學主題的核心是什么?”這是在備課時首先要認真思考的。我們在研讀《課程標準》和通讀教材的基礎上,抓住本單元教學主題的重心所在?!癢hat’s he like?”這一單元的核心就是學習對人物的外貌和性格進行簡單的描述和對話。明確了單元教學主題的核心,這一單元的教學就有了主軸,綱舉才能目張。制定單元總體目標能避免每一課時教學中知識掌握、能力培養、技能和方法訓練、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的零散和隨意。
選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總的來說是聚焦主題,精心整合。教學內容雖然教材有安排,但我們認為應該根據教學目標、教學條件與學生的實際而定。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What’s he like?”教學內容相對于剛從四年級轉變而來的學生來說容量較大,我們認為,這樣的課時安排語言知識點分布不集中,操作性不強,學生不容易接受。比如第一課時學生需要對quiet, friendly等較難詞認讀運用,雖然在前幾冊有出現過,但不是重點詞,同時還要對生詞old, young, funny進行認讀和運用,對很多農村學生來說這無疑相當于要學5個生詞,而且還要對句型“Do you know...?” “Is he...?”聽懂并運用。單元第一課時就對農村學生有這樣的要求無疑太高。
那么如何讓學生輕松且饒有興趣地獲取這么多的知識信息,并掌握和建立起完整的單元知識體系呢?我們在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特點的基礎上,“活化與整合”單元教材內容,使其轉化為易于學生接受,同時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知識內容。這里要特別關注教學材料的整體性和教學材料的階梯性。
每位教師在備課、上課的過程中可能都有這樣的想法:這樣教到位了嗎?學生學好了嗎?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進行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可控制的系統,檢測是控制的基本方法。根據單元主題作業的設計原則: 整體設計,關注分課時作業的銜接; 分層設計, 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質量地完成練習作業;我們在單元備課時主要構思了兩大方面的教學檢測。
(一)設計當堂檢測
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力只有通過檢測才能體現出來。為此,我們每節課都設計課堂小測,時間不超過5分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聚焦考點。
1.檢測目的。診斷教師傳輸給學生的信息是否有效顯示,便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改進方法。
2.檢測內容。PEP教材配套作業本和教師自行編制的題目。在這一單元Part B“Let’s talk”這一課時中,我們按照學生能力的強弱編制口語對話支架。
3.檢測方式。為了更快、更準確地了解當堂課的效果,采取先同桌互評然后教師批改的方式。
4.檢測效果。當堂檢測對于師生雙方都起著反饋信息的作用。教師可以把課堂上反饋到的學習缺陷及時總結,及時矯正,并及時改進自己的教學,同時它也是學生了解本人學習成果,自覺彌補學習缺陷的重要手段。
(二)設計單元整體梳理和檢測
我們遵循循序漸進、重點突出、形式多樣、開拓發展的原則,設計單元整體梳理和檢測,主要交流對單元內容的理解和感悟以及交流本單元學習能力的提高。梳理于單元內容結束后進行,學生以書面形式上交,教師據此了解學生的單元學習狀態。為有效地實施單元驗收,對本單元的教學進行正確全面的評價,我們注意對檢測后信息的反饋、收集與積累,對每次檢測中出現的問題及重難點問題再次進行測試并及時批改,對未達到過關要求的學生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必要的反饋矯正,彌補不足,以求絕大多數學生能真正達到節節清,章章清。
單元備課大處著眼于整冊教材,小處著眼于每節具體的課,并要及時規劃出單元測試目標題。單元備課可以幫助教師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前后連貫地看教材,分析教材,羅列、權衡教學任務的輕重;單元備課有利于促進教師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有助于幫助教師分析教材單元與單元之間的關系,抓住最重要的任務、最本質的問題,使教學能有的放矢,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1]安鳳歧,梁承鋒.小學英語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趙淑紅.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與學科教學·小學英語[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