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效率能夠得到有效提高,會使得學生在整個語文學習體系過程當中受益頗豐。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不僅要致力于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更要讓我國的下一代熱愛我國的本土文化,傳承和發揚我國的本土文化,將中國文化傳播到更遠的地方,為中國文化的發展付出自己的力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提高措施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語文學科的學習是一個需要時刻積累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首先,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可以使學生增加閱讀量,在閱讀不同類型的文章之后,學生可以掌握不同的字詞、詩句等。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閱讀能力有限,不能完整閱讀整篇文章,可以閱讀片段,在家長的幫助下閱讀全文等。學生養成好的閱讀習慣之后,有豐富的字詞、詩句、文章當中的句子作為語文知識儲備,不管是對小學語文課堂上的主題理解、詩句理解還是字詞的學習,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其次,培養閱讀習慣是長久地幫助學生進步的一個方法,不僅在小學語文學習階段,在初中、高中乃至人的一生,都應該培養一個好的閱讀習慣,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豐富自己的思想。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多閱讀能夠給人以文化積淀。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生如果沒有學習興趣,就不會熱愛學習。學生對小學語文有既定的學習環境,但恰恰因為這個既定的學習環境,使得一部分學生對于小學語文的學習沒有太大的興趣,就是所謂的“高不成低不就”,不會很突出也不會太差,如食雞肋。這樣的情況,對于語文學習以及語文教學來說是最大的困難。所以,激發小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是很有必要的。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以學生多參與,師生多互動等方式來提起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例如,每天上課前五分鐘,讓學生講述自己昨天所遇到的人和事。可以由多名同學分別講述,也可以由一名同學講述多名同學點評。在敘述的過程當中,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用詞造句能力,參與點評的同學也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并得到其他同學的表揚,這也是提高小學語文學習興趣的一個方法。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育都是依托于教學板書和教師的口語表達,教師在講臺上講解,學生在下面被動地聽和記。這種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使得上課氛圍枯燥,學生的學習情緒低沉,上課容易出現走神、開小差、做小動作等不良現象。
要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就要認識到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進而調動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行創新教學。簡單來說就是:教師要走下講臺,觀察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狀態,了解學生的學習盲點,找出學生學習困難的地方,傾聽學生的學習想法,對癥下藥,做到“精準”教學;教師要圍繞學生展開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必要引導,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盡最大可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一堂成功的小學語文課堂不僅包括豐富的教學內容和創新的教學形式,還離不開精心設計的導入環節。利用教學導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充滿興趣地探究課文內容,使學習主動性成為學習的內驅力,激活他們的語文思維,使他們在深入思考的過程中發展創新思維。例如,在教學《秋天的雨》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背誦和雨有關的詩句,在思考和背誦的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高漲:“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教師把學生引入探究課文內容的環節中,使他們的思維活躍,從多個角度分析和思考秋天的雨,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事物的美好,通過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在反復閱讀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掌握了作者運用的多種修辭方式,體會到藝術氣息下“秋天的雨”,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多媒體教學情境的創設能給學生提供一個直觀性和交互性相結合的創新情境。在多媒體情境中,學生能被聲情并茂的教學課件所吸引,產生學習的主動性,跟隨多媒體的內容逐步深入地思考課文內容,深入理解所學內容。例如,在教學《荷花》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荷花盛開的景色,讓學生在感嘆荷花美的同時和作者的情感發生共鳴,深刻體會作者對荷花的喜愛之情,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在多媒體課件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展示荷花從花苞到開放的過程,讓學生體會荷花的美和大自然的魅力,激發他們探究課文的興趣。在多媒體和課文內容相結合的教學中,學生能直觀地了解荷花的顏色、姿態,在美麗的荷花池中,他們的視覺受到沖擊,深刻體會到荷花的美。運用多媒體展開教學,課堂教學效率更高,學生的學習勁頭更大,他們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充分掌握多媒體課件中的內容,產生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對課文重難點知識的掌握。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教師要抓住課文的重點內容進行精心設計,既要注重課文的內涵,又要拓展課文的外延,讓學生對相關的知識產生興趣,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學習和探究,提高教學效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優化教學氛圍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條件。首先,在課堂中營造“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并在學習中朝著目標前進。其次,語文教師應保持和藹的態度,無論在課上還是在課下,都應保持一顆平常心與學生交流。例如,某生的語文學習成績較差,在課堂上回答問題錯誤,教師應鼓勵該生,并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學會轉變思維理解語文知識內容。同時,教師還應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加以夸大性的褒獎,為其制造體驗成功的機會。
通常,學齡前兒童會進行一部分語文知識的學習,但大多以零散的、無規律的、沒有規范的學習為主。到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規范性會和一些學生之前零散的無規律的學習產生矛盾,使得學生不適應嚴謹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甚至有一部分學生會失去對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所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需要教師有效而準確地掌握一些解決的途徑和方法,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1]巨妍.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途徑[J].學周刊,2017(22):51-52.
[2]黃翠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的途徑[J].學周刊,2017(16):145-146.
[3]韓曉麗.探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7(07):112-113.
[4]王海波.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探尋[J].學周刊,2017(05):159-160.
[5]黨玉信.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影響因素分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7(0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