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品德這門課程是中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在考試中是重要科目。由于政治科目性不強,導致部分教師的教學質量不高,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消極,從而導致課堂教學質量較差。文章主要針對初三思想品德的課堂教學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解決方案,進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三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質量;有效對策
初三教師在進行思想品德教學時,對于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思維能力有一定的忽視。其主要原因是思想品德課程理解的內容較多,部分學生的學習思維較死板,對于一些題目回答方式往往是錯誤的,或與教材內容不符。在模擬考試中,很多學生只會抄書,背書,不能將題目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導致答案單一,得分不高。同時,學校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思想水準,使學生擁有正確的“三觀”。因而在緊張的初三復習中,教師應當注重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使課程內容重回本義,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初三的學生即將面臨中考,思想品德方面需要較好的引導。初三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具有叛逆性,思想領悟方面不夠深刻,需要教師進行指點與啟發。思想品德對初三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具有重要作用,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使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夠懂得遵守法律法規,了解相應的國家政策,履行相應的義務。教師也要教導學生成為一個愛國守法、敬業奉獻的好青年。所以,提升初三思想品德的教學質量勢在必行,主要是培養學生對于相應問題的解決能力,提升學生自身修養。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與其他課程不同,具有“育人”的功能,主要是將學生培養成為熱愛國家、積極上進、奉獻社會的優秀青年。由此可見,思想品德在初中教學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初三思想品德課堂中,如果教師沒有將理論與習題互相結合,會導致學生在答題過程中,不能抓住材料要點,從而不能準確把握題目答案,導致學生回答問題的觀點較偏,得分較少。初三正是學生思想的轉折點,教師這一時期的教學水平對學生會有較大影響。學生能夠成長為什么樣的人,具有什么樣的思想道德品質,都是依賴于教師這一階段對學生的培養與塑造。初三學生即將面臨中考,而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都忽略了思想品德這門課程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導致課程很難發揮作用。
(一)學校不夠重視初三思想品德教學
在長期的教學中,關于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學校關注的只有“智”,忽視了其他方面。學校對于語文、數學這些直接影響中考分數的科目極為重視,對于教學質量的評估也主要以學生中考成績為標準,而對于學生的思想動態、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缺少一定的關注,從而導致部分學生的思想品德出現問題。初三對學生來說是較為關鍵的時期,不僅對學習,而且對于學生的自身修養、自我成長也要及時關注與調整,防止某些問題對學生以后的發展帶來影響,也給學校、社會添加一些麻煩。學校對于思想品德課程的忽視,導致“問題學生”數量的增加。
(二)在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較少
在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將自身作為教學主體,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只是進行單一的講解,缺少對于學生的提問及師生間的討論,導致很多問題學生都不能進行自主分析,使學生缺少相應的思維模式,從而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性差,考試時回答的知識要點不準確,得分較少,從而影響了成績。
(三)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
當前,初三的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式仍然是傳統的、單一的。教師重視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答題技巧的掌握及成績的提高,卻忽視了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列舉的例子較少,實踐內容較少,多數為死記硬背的知識點,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中感覺思想品德科目比較枯燥。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是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不高,教學方法有缺陷,教學觀點陳舊。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看得較重,忽視了學生實踐意識及能力的培養,忽略了學生對于問題的看法。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如果對于學生思想的引領有所忽視,會導致學生的思想素質、社會情感等方面出現問題。在教學中,有些教師的上課內容與教案幾乎相同,沒有延伸與拓展,猶如例行公事一樣。
(四)學生對思想品德科目不夠重視
在思想品德課程學習中,學生對思想品德科目不夠重視,主要是因為學生即將面臨中考。在中考中,思想品德主要采用開卷考試,導致學生認為思想品德不重要,復習時留給思想品德科的時間較少,在思想品德科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不夠高,從而導致課堂質量較差。
針對當前初三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筆者發現當前的教學方法仍然需要不斷改進,從而發揮初中思想品德的育人功能,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思想道德方面起到積極作用。教師應從各個問題的方向入手,探析解決的方法及對策。
(一)學校對思想品德課程進行重新定位
首先,對于學校來講,要重視思想品德這門課程,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引導教師在教學中提升自己,改善教學方式。同時,學校對思想品德教學看重,能夠提升思想品德教學標準,從而使教師能夠按照相應標準進行教學,防止出現備課或上課不認真的情況。學校對教師的教學水平要進行定期考察,并組織教師進行相互交流溝通,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使思想品德教師對本學科教學引起重視,從而能夠認真準備課程,提高思想品德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高效復習
在初三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于思想品德知識進行系統的復習與練習。在中考的思想品德科目中,增加較多的時事題目,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政治觀念進行培養,經常為學生講解書本之外的國家大事及方針政策等,便于學生在考試中對知識進行運用與分析,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三)采用教學評價體系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并能夠適當應用教學評價的方法。初三思想品德教學主要針對的是學生的中考成績與行為培養,主要針對學生的學習、課堂表現等方面,生成教學評價表格,以便于學校及班主任對班級進行考量。學校要積極鼓勵教師進行學科實驗,提升思想品德教師的教學質量,使德育教育具有針對性、有效性。
(四)理論實踐相結合,提升教學質量
現階段,思想品德教材以及教學方式正在進行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在熟悉課本的基礎上,要多進行實踐練習,從而掌握考試方向,了解考試內容,掌握答題技巧。在初三學習階段,思想品德涉及的內容較多,知識較復雜,這就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及方法,多實踐,多練習,加深對于知識的印象。例如,人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第三課主要講解的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在進行知識講解時,教師可以將相似的內容列出,防止學生將內容混淆。在思想品德課堂中,教師應帶領學生分析各種問題,對于基本國情,可以帶領學生對中國的現狀進行分析,讓學生對于自己身邊的經濟、教育、生產等現狀進行分析,從而引出答案及回答問題的方式。在分析問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出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從而增強學生的思想意識、政治意識,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豐富教師教學的課堂內容,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思想品德教學質量。
(五)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積極性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對學生的積極性進行培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遇到問題自己分析并解決,從而對學生自身的發展帶來積極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多加培養,進行提升學生思考與創新的能力。例如,在講解人教版九年級第九課《實現我們的共同理想》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對本節課的內容及綱要進行備課,并在課堂上進行內容講解,分析共產主義社會的特點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青少年的做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思考,并能夠積極融入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升思想品德課堂的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在初三思想品德教學中,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都應深刻認識到該課程的重要作用,教師應培養學生課上積極思考,課后復習的習慣。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提升教學水平,使學生在課堂上具有積極性,并能夠深刻認識到思想品德這一科目的重要性。教師也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調動學生學習思想道德科目的積極性。
[1]施惠娟.思想品德“主動有效”課堂教學環節的實踐研究[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7(01):92-99.
[2]艾艷飛.探究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率的方式[J].中國校外教育,2017(01):60-61.
[3]吳大進.初中思想品德課堂的生活化教學研究[J].科普童話,2017(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