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和學習習慣存在很大關系,能為后期學習提供良好條件。為了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合理的教學方式非常重要。因此,文章中引入“對話”教學方式,分析其具備的意義,研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為其發(fā)展提出合理對策,保證教師能將其作為依據,促進教學效率的穩(wěn)定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對話”教學方式;教學水平
“對話”教學方式是人和人之間交流的主要形式,通過運用“對話”形式,能夠在不同思想上獲得一些信息和觀點。尤其是在教育發(fā)展水平下引入“對話”形式,將在整體上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也能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
“對話”教學形式是基于教材內容,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是一種較為直觀的教學模式。該發(fā)展理念能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培養(yǎng),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能使學生在相互溝通和交流中對其實際發(fā)展情況進行分析,實現總體的調整。“對話”教學模式可以實現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和諧關系,引導學生對其服務,并將學生作為主體,提升學生的學習技能,以促使整個課堂更為活躍。在“對話”過程中,學生之間相互分析,互相幫助,并對文本知識充分理解和掌握,保證在大量知識應用中掌握更多知識,以達到學生自學能力、理解能力的提升。
在新課程教學形勢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fā)生了很大改變。“對話”教學方式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其存在的理論不夠熟悉,要在實踐教學中對其進行探索。對于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各個問題,還需要做出詳細研究。例如:“對話”形式不合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都是預先設計教學目標,并將其作為基礎條件,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未設置合理的“對話”形式,無法保證其細節(jié),也無法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實現“對話”教學形式的設置。例如:無法達到真正的師生平等,理念上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但在實踐教學中一些教師對其無法充分認識,僅僅在形式上倡導平等。例如:沒有有效的“對話”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學生和教師之間的相互溝通,但實際上,很多教師都更重視教學自主性,無法認識到講授的重要性,無法使學生對其理解。同時,在與學生進行探究和對話中,無法對其充分講解,沒有認識到講授的重要性,從而影響了學習有效性。例如:沒有合理的對話語言,教學思想為語言的主要部分,其為當前最為常見的信息載體,其存在的語言是教師對其使用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對話”語言應用情況的分析,并在形式上對其實質內容進行研究。但是,如果在期間未引導出合理語言,將導致學生回答的問題和教學目的不一致。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其設置明確的引導性語言,使學生認識其存在的目標,針對教學過程中缺乏追問性語言和豐富評價語言模式要為其提出合理對策,以促進整體教學模式的積極開展。
(一)教學觀念的轉變
傳統(tǒng)教學都是基于“灌輸式”教學方法來實現的,在課堂上教師對內容進行講解,學生對內容被動地聽。在這種模式下,教師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學生在教學中被動接受知識,無法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升,達不到整體的平衡發(fā)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對話”教學方式,能在總體上發(fā)揮平等性,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平等問題,也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平等的學習氛圍,確保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增強自身參與性,擁有平等的學習機會。“對話”教學方式的應用,能增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獲得教學和學習地位的平等發(fā)展。教學活動具備一定開放性,在“對話”教學方式的積極引導下,學生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獲得更多知識,促進創(chuàng)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升。在平等的關系下,教師要對學生提出的見解做出分析和研究,實現學生數學思維和信息的加工,保證能根據學生的思想意識進行教學,確保在整體上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實踐教學工作中引入“對話”教學方式,需要在總體上構建一個平等的對話平臺,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加強與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保證在教學活動積極開展下實現學生的自由進步。也要為學生營造平等的對話氛圍,增強學生的參與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實現總體教學形式的發(fā)展。
(二)小組合作方式的應用
通過采用小組合作模式,實現學生和學生之間的相互對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對話”教學方式,既能夠增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又能夠加強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保證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以實現相互合作和交流,達到整體的組織教學。小組合作能夠為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也能實現學生的思想發(fā)展和進步,確保在一個發(fā)展階段實現學生之間的思想碰撞,也能解決學生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小數的性質”教學中,探討“0.1=0.10”,在該基礎上實現小組之間的合作和溝通,也能使學生選擇一些工具對其測量,得出結論。在對相關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中,要為學生留出充足時間,讓小組之間進行相互探討。在學生對知識進行探討的時候,教師可以基于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進行平等溝通,并提出一些意見和觀點,鼓勵學生提出一些意見。還可以通過小組組長發(fā)言的方式,使其他同學也能充分發(fā)表意見,確保在相互溝通與交流下,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得出最終的結論。
(三)基于學生實際進行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對話”教學方式,將凸顯其中的特點。在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在活動中的地位,使其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也能充分發(fā)揮其作用。為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對話”教學方式進行應用,需要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認知能力進行培養(yǎng),增強其對工作的重視。還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結合其實際情況和自身興趣,為其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保證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提升,也能在和諧的教學活動中構建出更為和諧的關系,使學生積極參與進去,在“對話”教學中對知識產生新的認識,以達到自我價值的提升。比如:在學習“三位數和兩位數的乘積”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建到書店買書的對話情境:如果某書的價格為120元,班級內需要40套,那么需要給售貨員多少錢?在對情境進行創(chuàng)建期間,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導學生扮演售書員和購書員進行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保證學生情感意識的增強。
(四)加強課后對話
在課堂教學工作中利用“對話”的教學方式,能凸顯其中的側重點。但是,受課堂時間因素的限制,要在課后開展對話教學,保證完成教學工作后在工作中進行教學反思,加強學生之間的對話,確保教師對學生充分認識。在課后對話中,也能使學生對其加深認識,分析各個方面的知識,并在課堂教學后,使學生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在“對話”教學方式中,學生加強對知識的認識,保證對話的完成,也能在知識構建形式下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比如:在學習“積的變化規(guī)律”知識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古羅馬數字中為什么沒有0?讓學生進行閱讀和思考,在課堂內進行延伸,實現課堂趣味的獲取,也能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小學生正處于身體不斷生長的時期,為智力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在該階段使用的數學方法更為重要,不僅能提升整體的數學教學質量,對學生的自身發(fā)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也能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智力等進行培養(yǎng),增強學生好奇心,確保在提升學習效率的基礎上,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良好構建和積極發(fā)展。
(五)實現多個因素的整合
教師和學生、書本等多個因素的整合發(fā)展,能實現一體化對話,也能促進“對話”教學活動的穩(wěn)定開展,并為其發(fā)展提供更為有效的執(zhí)行途徑。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思考,解決其遇到的相關問題,也能通過書本之間的交流,對其存在的內容進行分析與總結,掌握其存在的重點和難點。并且,學生和教師之間在相互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將書本和“對話”教學方式進行結合,也能促進教學效果的良好實現,促使教學活動的高效運行。比如:在對“克和千克”的知識內容進行分析期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將要學習的部分進行預習,認識書本內容的真正含義,分析其存在的重點,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以確保在整體教學模式下達到知識的鞏固和發(fā)展的目的。
綜上所述,通過對“對話”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能對當前的傳統(tǒng)教學進行優(yōu)化,也能將其滲透到整體教學過程中。在該教學模式下,教師基于對教材內容的掌握,將學生作為主體,提高教學水平,不僅能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能為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提供強大保障。
[1]陳惠芳.問題導學:開展“對話式教學”的應然之道——以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3(08):64-67.
[2]楊南.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對話”設置與教學方式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03):165.
[3]鄧仕玲.對話式教學對提升小學數學課堂質量的保障作用[J].新課程(上旬),2016(07):439.
[4]陳真真.“對話”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提問[J].遼寧教育,2012(11):69-70.
[5]張娟.開展“對話式教學”的應然之道——以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為例[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7(0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