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讓音樂、繪畫、書法、攝影等豐富的藝術形式融入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以期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古詩詞的能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和理解力,進一步深入體會詩人在詩詞中所蘊含的情感,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和文化修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古詩詞;藝術;興趣;全面發展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燦若星河,古詩詞正是這些傳統文化中最燦爛的一顆星辰。它內容豐富,語言凝練,意境優美,有著深厚的情感和豐富的內涵,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同時它也是我們繼承傳統文化的指南針,指引著我們在教學道路上不斷前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音樂、表演、繪畫、攝影、書法等藝術形式融入古詩詞課堂教學,教師就不會像以往那樣不停地向學生灌輸字詞和詩歌的意思,教師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愉快。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帶著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聽一聽,唱一唱,畫一畫,演一演,寫一寫”,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地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不用教師花費大力氣去教,也不用學生一遍又一遍去苦苦記憶,這樣的課堂實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目標,有利于加強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詩詞鑒賞能力。除了掌握所學的古詩詞之外,學生還能夠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提升,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有素質的接班人。那么,我們在古詩詞課堂教學中應該怎么做呢?
“詩歌,詩——歌”,可見“詩”和“歌”是分不開的,古人讀詩的方式和現在是不同的,我們現在是把一首詩讀出來念出來,而古人卻是用吟唱的方式來念詩。而且許多詩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教師在沒有講解一首詩詞的內容之前,許多學生無法明白這首詩,更別說體會這首詩的情感和意境。如果我們在課堂上,配上與這首詩情感相似的背景音樂,或高昂激慨,或悲傷憂郁,或明麗清新,或輕快活潑,或低沉抑郁,學生就能在這樣的情感渲染中不自覺地融入自己的情感。而詩詞正是靈魂與靈魂的碰撞,是心靈與心靈的沖擊,學生能更直白地體會詩人在詩詞中所蘊含的情感,會隨著詩人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體會詩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憂思,“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友情,“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的憂傷,“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慷慨激昂,“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矢志不移……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記過的東西很容易忘記,只有反復記憶才能一直保留在腦海中。而且許多學生討厭背誦書本,覺得特別無趣和乏味,在課堂上學完一首古詩詞后大部分學生不能當堂背誦,即使課后背誦也只是短暫性的記憶。現在有許多類似 “婷婷師教”“巧虎樂智天地”“十點課堂”等這樣的媒介,都是通過唱歌的方式把一首古詩詞唱出來,孩子們非常喜歡這種唱詩的方式。如果把“唱詩”這種方式融入古詩詞教學課堂,那以這樣的課堂就會生動活潑,明快輕松,學生喜歡學,教師也不用費大量口舌一遍又一遍地讓學生去背去記,唱幾遍就能把整首詩唱會了。通過唱的方式,能使詩詞的內容久久地長存于學生的腦海。
要想改變以往無趣乏味的古詩詞課堂教學,真正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表演的形式加深學生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學習《小兒垂釣》這首詩時,就可以讓一個學生扮演“稚子”在釣魚,另一個學生扮演“路人”問路,雖然他們的表演水平和專業的演員比起來差遠了,但就是因為這樣不夠專業的表演會吸引所有學生的眼球,讓課堂笑聲不斷,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輕松,真正實現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目標,甚至表演者在許多年后都會深深地記住這堂課這首詩。
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首詩往往就是一幅生動的畫,一幅畫有時候也可以寫成一首優美的詩。古詩詞的內涵并不是靠一字一句的翻譯就能明白領悟的,它的美也并不是教師簡單說一說學生就能領會的,因為小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少,沒有切實經歷過的事情很難引起他們的共鳴。這時候可以用孩子們喜歡的繪畫形式把這首詩畫出來,一筆一畫,一勾一勒,詩人筆下的事物會被孩子們不自覺地內化在心中。這樣的方式,會大大地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勾起孩子們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
現在科技發達,各種各樣的拍攝設備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回憶,無論大家去哪里,都會拍幾張照片留做紀念。家長們喜歡帶孩子們出去游玩,一來在課余時間可以放松心情,二來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生活處處是風景,生活處處也是學習的課堂,我們完全可以讓學生帶著“任務”出去游玩,比如拍拍《敕勒歌》中“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拍拍李白筆下“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江流,拍拍“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的湖泊,拍拍“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垂柳……這樣既可以放松心情,又可以學到知識;既鍛煉了孩子們的拍攝技術,也培養了他們的觀察力;既讓他們鞏固了課本知識,又讓他們把語文和生活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小學中高年級的孩子們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積淀了比較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時候不僅僅可以讓他們“吟詩,唱詩,演詩,繪詩,拍詩”,更可以讓他們“寫詩”。當然,“寫詩”不能要求太高,可以不限字數,不限押韻,不限主題,不限平仄,讓他們“有感而發,提筆就寫”。我相信,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和訓練,孩子們肯定會越寫越好!
讓音樂、表演、繪畫、攝影、書法等藝術形式融入古詩詞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切實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改變學生看到古詩詞一頭霧水、眉頭苦皺的困惑局面,消除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畏難情緒。讓學生接受傳統古詩詞文化的熏陶,培養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審美、想象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積淀孩子們的文化功底。豐富孩子們的想象力和理解力,進一步深入體會詩人在詩詞中所蘊含的情感,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和文化修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姚春杰.小學語文名師古詩文課堂實錄[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俞陛云.詩境淺說[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3]王偉營.小學生必背古詩詞80首[M].北京: 中國畫報出版社,2009.
[4]李瑞來.講故事 學古詩[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
[5]蕭荒.國學經典——琴棋書畫鑒賞[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6.